第617節
如果這次談不成,那就要公事公辦,去跟禮部聊良種的事。 禮部那些老狐貍們,必然會給天齊國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所以想要占便宜,這是小國的唯一途徑跟辦法。 紀元知道必然會有大熱鬧,忍不住道:“蔡豐嵐,你要不要去看,翰林院那邊,說不定有位置?!?/br> ??? 看什么? 看十幾個小國拍馬屁嗎? 不至于吧。 這也不是什么大事。 聶世鳴也奇怪。 雖說十幾個小國一起來,這些年是有些少了,但陸陸續續前來求援的小國也不是沒有。 不至于看這個熱鬧吧。 第二日,八月十五晚。 聶世鳴跟蔡豐嵐都在宴會比較邊緣的位置,忍不住感嘆道:“這也太熱鬧了吧?!?/br> 十幾個小國,除了使團領隊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高僧們了。 也不知道他們什么癖好,前來朝拜,怎么都帶著僧人? 甚至還有三個活佛? 其中一個還是天竺來的? 看著他們身上的僧袍法器,跟天齊國大部分地方很不一樣。 皇上隨口問了幾句,這幾個人答得有理有據。 這話題竟然沒停。 不少人都覺得枯燥,強撐著聽下去。 坐在大學士身邊的紀元,眼神并無特別,只有手指偶爾點點桌面,顯得十分玩味。 很順利。 看來這些小國,都知道天齊國皇帝喜愛佛法。 但理由呢? 他們總不能說,自己偷偷打聽的吧。 那樣就會有人問,他們遠在西南邊境之外,怎么打聽的。 大家肯定都對好口供了。 所以,在楚大學士問道:“為何都帶著僧人過來?!?/br> 果然,河輝國的特里活佛用別扭的西南方言道:“釋迦牟尼佛在上,諸佛指引,前往天齊國普度眾生?!?/br> “為何是天齊國?!?/br> “諸佛將音,此地為上天寶地,產奇珍異寶無數,供天下生靈之主。貧僧特來拜會?!?/br> 為什么來? 因為神佛指引來的,說這里可以普度眾生。 為什么是他們這? 因為這里人杰地靈,還供了天下生靈之主。 那這個天下生靈之主又是什么? 特里活佛行佛家大禮:“天齊國帝王?!?/br> 另外兩個活佛嘴角差點抽搐,但還是像模像樣地跪拜,雖說舍不得身上華麗的僧袍,可還是老老實實行禮。 還好還好,天齊國的宴會鋪了地毯。 其他僧眾自然也是如此。 老皇帝想到秘佛殿法師的話,說這些都是弄虛作假的。 又想到楚大學士勸他,要不然借此機會,告訴大家皇上信佛,為天下蒼生祝禱。 這不是不能告訴大家的事。 老皇帝并未多說,只讓大家起身,但表情已經十分滿意。 等到十幾個小國送節禮的時候,還是特里活佛,送了一件金燦燦的法器。 “此法器為右旋法螺,是天竺上座法師之物,特贈予您?!?/br> “寓意為,長壽吉祥?!?/br> 紀元再看老皇帝的表情,便知道事情已經成了。 老皇帝能不心動? 那右旋法螺整體為金色,上面鑲刻著各色寶石,里面似乎還有不同的香料。 單看表面,就知道其中分量。 如果仔細看,還能看到上面的密經,皆是梵語所刻。 按照特里法師的話來說,這就是祝福長壽的密經。 而這個密經的上任主人,活了一百九十九歲。 多少?! 一百九十九?! 其他活佛只能咬牙點頭,說他們也聽說過。 “真的嗎?” 不等天齊國其他官員震驚,紀元突兀道:“只聽說天竺那邊法師們長壽,卻并未聽過一百九十九高齡的?!?/br> 眾人都看過去。 天齊國的官員們,則是一臉驚愕。 紀元你這是做什么??! 難道你跟皇上的關系,真的那樣好? 這樣的話都能打斷? 沒看到皇上非常驚喜,就要信了嗎! 這種節骨眼上,不能掃興啊。 老皇帝果然冷靜下來,表情不佳。 太子剛要說話,就被身邊幕僚們拉住,不是時候。 紀元繼續道:“這里是天齊國的地界,面對是我們皇上,你們若敢有假話,小心自己的腦袋?!?/br> 十幾個小國的人,則看著這個過于年輕的天齊國官員。 其實剛過來,大家就看到他了。 沒辦法,誰讓這個天齊國官員不僅年輕,坐的位置還靠前,有種讓人不能忽視的感覺。 不過他的突然打斷,讓大家都很尷尬。 為了點種子,他們容易嗎? 大家聽聽看就行了啊。 特里活佛心里也冒汗,但他畢竟是被河輝國王子培訓過的,剛想回答,就聽景國那邊的特使道:“當然是真的!” 景國特使看了眼他們帶來的活佛,這位活佛以景國的名字稱呼,可見他的厲害。 景活佛客氣道:“何止一百九十九?!?/br> 特使都瞪他了,明顯讓他壓河輝國一頭。 他們這十幾個小國過來,路上也是明爭暗斗。 最讓景國人生氣的是。 大家竟然隱隱以河輝國為首,明明他們景國人口跟規模都更大。 所以特使說了,一定要比過對方。 景活佛口若懸河,直接編了個故事。 大概就是有大德之人,就會被上天庇護,他們手里這個法器名為喇榮長壽寶瓶。 “瓶口刻著如意樹,瓶子寓意包羅萬象,下座蓮花,五光環繞?!?/br> 雖說帶了些西南口音,可景活佛的官話還是能讓人聽懂的。 對比起來,外來的和尚特里活佛相形見絀。 特別是對方最后一句:“上任法器的主人,活了三百整,西天神佛接引,rou身成佛了!” ???! 滿場嘩然。 三百歲。 還成佛?! 開什么玩笑! 誰料一眾僧侶竟然點頭,說確有其事。 “你們都是一起的,難道不是合伙誆騙?” 紀元再次道,不等興頭上的皇帝惱怒,紀元起身道:“回稟皇上,微臣在寧安州也有四年,雖說這些故事也聽說過,但始終沒見過證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