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節
“紀大人!您快去看!有塊試驗田的稻穗,好像格外不一樣!” 不一樣? 怎么不一樣了? 紀元一掃方才的心情,趕緊跟著過去。 等他到了官田,才知道的小吏說的不一樣,到底怎么不一樣了。 這沉甸甸飽滿的穗子,跟其他稻穗完全不同。 一群人圍著稻穗興奮。 興奮過后,眾人又冷靜下來。 原因? 因為這一大片稻田里,只有這不到十株是這般模樣的。 其他的稻穗依舊如常! 好好好,本官砸了大幾千兩銀子,就得到你們不到十株嗎? 紀元手一揮:“保護起來,重點培育!” 十株就是十株。 他也要保護起來! 第146章 第146章 在場的人, 從未見過這樣好的稻穗。 放在手里很有分量,粒粒飽滿不說,光澤也極好。 有人預計了下, 這樣的稻穗, 是普通稻穗的三四倍重量。 三四倍? 如果一畝地, 都是這種稻穗, 那豈不是一畝地能產一千多斤的糧食? 大家都有些站不穩。 可眼前的稻穗實在是太少了。 也有人適時地潑冷水:“便是都種上了,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產量?!?/br> 這個確實如此。 而且眼前的稻穗,也不算占城稻,生長周期要稍微長一點,二月份種下的,如今六月份還未徹底成熟。 估計能在七月收獲。 但這樣能高產的稻種, 已經不強求它的生長周期了。 大家來來回回數了數,又在所有試驗田里尋找,最后找到了十二株這樣的稻子。 這十二株稻子被大家圈起來,認真養護。 不出意外的話, 這就是下一季的稻種, 而且是最優質的那種。 田地終于有了新進展, 看著就讓人高興。 紀元在田地里忙碌,程家則在講最近幾年發生的事。 程教諭從那么遠的地方過來,還要留在滇州府任職,確實是為了程家其他人。 “反正訓導這職位,十幾年不換也是常有的,以后我就留在這, 咱們彼此間也有個照應?!?/br> “你嬸子他們已經在路上了, 不日會到武新城?!?/br> “今年過年,我們還能一起在寧安州過年?!?/br> 這話是給程亦珊, 還有程亦珊母親說的。 目光到程亦淮這里,見他年紀很小,如今皮膚有些像本地人,看樣子經常在外面風吹日曬。 “書呢?還在讀嗎?” 意外的是,程亦淮點頭:“在讀的?!?/br> “紀大人說,他小時候一邊放牛一邊讀書,我可以一邊打魚一邊讀書?!?/br> “好小子?!背探讨I滿意。 在這家里,他該被喊一句程家二爺,他今年整四十,比程大人,也就是程家大爺小兩歲。 程大人則是程家大爺,程夫人也是程大夫人。 以前離得遠,分得也不清楚,現在都在一個地方,還是區分開比較好。 程教諭手下的人一一拜見,偷偷看了看這一家子,方才他們也聽到了程家大爺最近發生的事。 誰不說一句可憐。 但程家二爺的學生倒是不錯,看在程家二爺的面子上,幫著做了許多事。 不過最厲害的,還是這位程家大小姐。 她自己支撐起這個家。 戴罪之身,還能管理本地州學,更能開一家印書的作坊,這份心性,不是誰都能有的。 程家人敘舊用了一整天,晚上請紀元過來吃飯,又是暢聊一晚。 而這件事,自然被寧安州官學眾人得知。 程家這次,有了正兒八經撐腰的人。 程亦珊的叔叔可是在府學做右訓導的,有這層身份在,更沒人敢欺辱她。 紀元聽到這話,忍不住摸摸鼻子。 這話說的,好像人家叔父不在,你們就能欺負了一樣。 程家二爺這次并未著急離開,反正他家人還在路上,也不著急去任職。 算下來,等到年底之前報道即可。 故而這段時間,程教諭竟然格外悠閑,但他根本不去寧安州的官學。 那是他侄女一手cao辦起來的。 他若過去,必然會搶侄女的功勞,還有些人也會另有他想。 這種情況下,他要么陪堂哥說說話,要么去找紀元。 四十歲的他,悠閑下來,還是如當初一樣。 看到紀元在田間,倒是忍不住想笑。 紀元啊紀元,還是跟當初一模一樣。 等看到紀元培育出來的稻子,程教諭也覺得稀奇,跟著一起研究。 程教諭讀過的書多,去過的地方也不少。 不過他并未多加指點,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根本不多開口。 研究當中,自然也不會忘了其他事情。 紀元把程大人畫的寧安州道路規劃圖拿出來,還道:“通往外面的兩條路就要修好?!?/br> “修好之后,這些也能動工了?!?/br> 東邊昌鹽郡,西邊永臨縣。 兩條道路同時動工,現在也差不多要同時結束。 原本不會那么迅速。 但誰讓兩者一起動工,雙方的官吏,莫名其妙卷起來了。 從去年十二月,到如今的六月份,算是提前完工。 兩地甚至去其他縣城借了囚犯過來。 他們這種偏遠之地,別的都缺,但流放的犯人,是不缺的。 說到流放的犯人。 紀元眉頭一皺。 近些年,流放的犯人似乎越來越多了。 不過他們這兩地修道路,并不會虧待修路的人,這點可以放心。 那么多銀子,人力,全都砸下去,就是為了讓大家沒那么苦。 程教諭道:“你也發現了?” 紀元點頭。 不過他到底在天齊國最西南邊,雖然知道朝中風雨欲來,但具體發生了什么,卻還是說不好。 程教諭從外面過來,卻是明白的。 “皇上這些年,愈發糊涂?!?/br> 這也就是在紀元面前,身邊也沒有其他人,否則程教諭不會這么說。 程教諭繼續道:“如今的他,愈發剛愎自用,太子起起落落多次,五王爺也一樣?!?/br> “下面的大臣都沒好到哪去?!?/br> “李首輔,甚至楚大學士,基本都是一樣的?!?/br> 人老了,又不服老,肯定會折騰幾年。 可偏偏他身體雖然弱,卻一直不死。 程教諭本就不喜京城,否則當初也不會跑那么遠去當一個小教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