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節
紀元都沒穿官服,而是穿著本地做的衣料,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英俊的本地人。 五月份了,占城稻二號一代就要收獲。 一號一代,均產不過一百九。 總重量并未提高太多。 聽說河輝國還在暗暗打探此事,心里既慶幸又覺得失望。 慶幸是因為,他們河輝國研究好幾年的稻子,都沒研究處結果,你們天齊國隨便一弄,那不太簡單了。 失望更因為,這么好的稻種,到底怎么培育啊。 二號一代的產量如何,就看收獲了。 紀元,官田小吏,田老農等人,天天守在田地里。 田老農都抽起本地的土旱煙了,可見其焦慮。 紀元反而成為安慰大家的那個人:“沒事,這次不行,還有下次?!?/br> “良種培育,怎么也要好幾年的時間,是我之前太心急了?!?/br> 田老農他們卻使勁搖頭。 跟紀大人相處這樣久,難道還不明白其中道理? 要說糧食增產,對紀大人來說,區別不是很大,他肯定不缺米糧吃。 而這事要是辦成了,那是不亞于橡膠的好處。 本地百姓一年多收一季的稻子,產量還不低。 那樣的寧安州會是什么模樣? 是他們做夢都想不到的場景。 再說了,衙門天天砸錢在這里面,如果弄不出什么東西,他們真的很愧疚。 被請來的新寧人,基本也是同樣的想法。 他們之前雖然是河輝國的邊民,但如今,已經完全融入天齊國寧安州。 原來在這里,他們可以過的很好,當地的官員還會幫他們培育良種。 所以他們把能說的都說了。 就連景國來的新寧人都在獻策。 結合各方的智慧,總會弄出個成果吧 五月初九,占城稻二號一代均產出來。 一百畝的土地,換了新的授粉方法,均產二百三。 二百三,比之前的多了二十斤。 好像好一點的。 但按照他們的實驗標準,讓百姓們種,應該會在二百斤左右。 這樣的均產,還是不達標。 紀元卻道:“就算是這樣,等到明年也能發下去一批占城稻?!?/br> “十二月到三月是一季?!?/br> “四月到九月是第二季?!?/br> “若有百姓需要,可以一年種兩季?!?/br> 等于一畝地多二百多斤的收獲。 當然了,付出的辛苦也要翻倍。 只看大家愿不愿意,這點不強迫。 這也行? 多點糧食,總比少點強。 備選方案定下。 可紀元還是翻來覆去睡不著。 好在一號的二代也快收獲。 以及三號的一代同樣要出現。 再加上普通稻子也到了授粉的時間,各種稻種可以互相雜交。 這種原始又粗暴的手段,在后世看來,肯定粗糙無比。 但總要有個過程。 只要有用,哪怕一點點作用,都是一種成功。 路過的百姓每次聽到這里討論什么一號二號三號甚至到十號,什么一代乃至到三代。 這些代號聽的人頭暈眼花。 可這些官吏老農們,卻能清楚說出其中稻種的不同,以及還需要怎么改進。 他們對田地的熱情,也影響了寧安州很多人。 當地人都知道,他們知州大人帶著一群人,正在田地里研究新稻種。 如果研究出來,說不定會更高產。 還有人甚至已經預定了,他們今年十二月就再種一季稻子! 累是累的。 可能多一點糧食啊。 百姓們預定新稻種,讓大家研究的更為熱情。 一直到六月份,一個意外的人忽然出現。 許久未見的程教諭。 或者說,許久未見的武新府府學右訓導,程大人。 從正月份,紀元跟武新府王學政提起程教諭,一直到六月份,這才過去多久? 信件過去,他馬上出發,這時間肯定趕得緊張。 上次見到程教諭,還是化遠三十八年十二月,在京城那會。 如今已經是化遠四十二年六月,差不多四年的時間。 程教諭看看卻蒼老許多。 完全不像在正榮縣的悠閑自在。 程教諭看到紀元,心里也是感慨萬分,看著紀元道:“好,長成大人了?!?/br> 紀元今年虛歲十九,身量一米八多,平日又鍛煉,看著豐神俊逸。 程教諭也覺得他褪去稚嫩,是個青年模樣。 還是個極為靠譜的青年模樣。 紀元趕緊行禮,雖說他如今的職位比程教諭要高,但程教諭永遠是他恩師。 以前的程教諭多半會直接受了,他不是個計較這些的性子。 此刻卻硬生生躲開,眼圈紅著:“該我謝你的?!?/br> 紀元心道。 可別說這些了,以后說不定您還是我的長輩。 兩人一路聊天,說的很快,腳步也不慢。 紀元知道,他肯定擔心自己的堂哥程大人。 程教諭這一路很不容易,他得到滇州府武新這邊的調令之后,幾乎立刻動身。 家里人還在慢慢往這邊走,他就已經出發了,這路上跑得極快,這才能在短時間趕過來。 得知堂哥的情況,程教諭捂了捂眼。 紀元又把程亦珊的情況說了下,這才讓程教諭心里好受點。 只是他被調到武新府,那地方雖然好,卻不好時刻照顧侄女一家。 紀元直接道:“您最好留在武 新府,若在寧安州或者鎮南關,容易被人抓住把柄?!?/br> 程教諭如何不知,此刻也是關心則亂。 送程教諭去程家,紀元并未跟著過去,只在外面等著。 得到消息回家的程亦珊看到紀元,下意識行禮,紀元道:“去吧,若有什么事,記得去找我?!?/br> 說罷紀元便離開了,不打擾他們一家團聚。 程家歷經磨難。 實在是太苦了。 紀元看向京城的方向。 真不知道,現在的京城又是個什么樣子。 皇帝老而不死,肯定鬧出不少幺蛾子。 有時候,死的早也是一種完美。 想來這位皇帝,若是能早點離世,風評都會直線上升吧? 小紀元家的仇怨。 程家人的仇怨,似乎都在那個人身上。 正想著,聽到官田的小吏急匆匆跑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