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節
紀元長長舒口氣。 柴烽,鄔人豪,以及其他人伐木工,張將軍的親信,皆是松口氣。 別說了! 讓他們也好好休息休息吧! 連著三個月多都沒怎么休息,還做了那么多事情。 真的太累了! 從頭到尾,心里的那個弦就在繃著。 實在是太辛苦了! 紀元一行人去休息。 天齊國又來了四五千人的消息自然走漏。 大家自然不知道,這是紀知州帶回來的,只以為是景國的百姓逃難而來。 等知道這些人是從河輝國過來,倒是也不太驚訝。 他們天齊國這樣好,誰都愿意過來的。 再說,大家說話口音相似,只要能交流,那就沒什么太大的隔閡。 寧安州這樣大,天齊國也這樣大,容得下大家過日子。 這樣的態度,讓河輝國過來的人全都松口氣。 到地方了。 終于到了。 可他們眼神里還帶著迷茫,真的不知道以后怎么辦。 眾人在路上走著,忽然看到半山腰如銀帶般的色彩。 “那是什么?” “水渠啊?!?/br> “近幾年修的水渠,把山上的水引下來,那就可以灌溉土地了?!?/br> “看那些梯田,全靠這些水渠灌溉,方便著呢?!?/br> “那我們也能修水渠吧?” 這話說得是,他們也想自己修。 官府的人卻道:“還不行?!?/br> 不行? “李老爹最近忙得要死,你們等半個月,讓他們過來指點?!?/br> “到時候官府也會派人過來幫忙,放心吧?!?/br> 官府派人過來幫忙? 還指點他們修水渠? 一路走過去。 漂亮的梯田,銀帶般的水渠,讓新來的百姓們看得目不暇接。 路上還碰到正在最后秋收的農戶,他們大多都牽著耕牛,還有制作精良的農具,就連衣服看起來都更加鮮艷。 “你們這的人,都能買得起牛嗎?” “也不是,聽劉同知說,如今不過六戶一頭牛?!?/br> “其他多是租的?!?/br> “哎,希望等到年底之前,能達到三戶一頭牛吧,那樣紀知州一定會很高興?!?/br> 六戶人家。 就能有一頭牛? 其他人家還租得起? 這是什么神仙地方?! 這樣都不知足嗎。 周圍還有來往打招呼的人:“你家崽送去州學不?” “送??!” “你家呢?” “肯定送,女娃娃更要送!” 還能上學? 說話的這些人,看起來好像就是普通的農戶? 走到指定的地方,地形地貌跟其他百姓差不多。 山下是水,山腳是未開耕的田地,山腰可以建村寨,最上面是林子。 這個山上已經有兩個村寨,如今再多一個,也是綽綽有余。 所有人都被安置在這,隔壁兩個村的村寨村長找人過來幫忙。 伐木會的人最為積極,他們伐木會一向樂于助人。 新來的百姓們,出發的時候心里很迷茫,到這之后同樣覺得不安。 可一路走過來,那份不安竟然漸漸消失。 生活在這,一定會比之前還要好吧? 耕牛,農具,衣服,甚至還能上學。 真好啊。 他們安置下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 但至少,不會被其他國家的人搶糧搶人吧? 這邊的生活在繼續,紀元則換上官服,坐到知州府里。 休息了幾天時間,紀元也了解最近的情況。 鎮南關沒什么大事,就是本地越來越熱鬧了。 橡膠的需求明顯增加。 寧安州加鎮南關兩個地方一起做橡膠,都有些供不應求。 看樣子,整個天齊國都用上橡膠了吧。 寧安州情況有點不同。 主要是張將軍過來征兵,引起一點動蕩。 不過現在已經處理好了,寧安州如今駐扎了五千常備軍隊,以及八千民兵。 這些民兵多也是伐木會的人,動員他們非常簡單。 寧安州的軍事力量,也讓本地治安變得愈發好,算是一道強有力的防御。 除此之外,就是寧安州往外的三條路了。 寧安州通往鎮南關的官道,頂多再有半個月就能修好。 而往東往西的兩條路,也都規劃好了。 只等開年之后繼續修,一切都在計劃當中。 而寧安州的百姓們,對稅收也有了認識。 這個認識,竟然是從官學開始的。 成人課堂上學時,官學的夫子們,詳細講了稅收的作用,以及什么樣的稅收是合理的。 再加上如果沒有稅收,那天齊國會是什么樣子等等。 大家本就在逐步接受這件事。 這樣有理有據的說法,也算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給吧。 不給不行的。 不給的話,道路沒錢修,治安沒辦法,上學更是不要談。 他們享受官府帶來的好處,自然也要有點義務。 有些人總覺得普通百姓愚不可及,不用多講道理。 事實上,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知識,他們也可能只靠本能行事,但大家都是人,這些道理他們都明白的。 只要愿意耐心講,他們就會懂得其中原因。 紀元只覺得驚喜。 他本想著一靠發展,二靠讀書,來解決這個問題。 沒想到,發展他帶回來了。 讀書則根本不用他管,已經有人幫忙解決了。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紀元又拆開各地過來的書信。 這次的書信,明顯比之前要多很多。 程教諭的不用講,現在程教諭寫得最勤,他知道程家其他人在這過得不錯,也就放心了。 趙夫子,羅博士的身體也還好,讓他不用擔心。 其他人陸陸續續來信,要么是報平安,要么吐槽官場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