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節
不管是獸醫學的規范, 還是如今伐木會成人課堂的開設,都是她一手扶起來。 這兩樣,無論男女,都能去學習, 去考試, 事情自然變得多了起來。 程亦珊原本以為, 自己在官學招收女學生會受阻礙。 沒想到,真的如紀元說的那般,放開手去做即可。 寧安州從上到下,都能完美執行紀知州的命令。 這在整個天齊國都是罕見的。 如今的鎮南關也有這種趨勢。 誰讓紀元言出必行,他說的事,一定會做到。 這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鎮南關到寧安州這條路, 也最后定下工期, 拋開農忙時候來算,再加上兩地的犯人。 差不多也要等到年底才能整修好。 年底, 也就是還有六個月時間。 修古代的山路,這時間也算可以了。 這條路的工期定下。 消息自然傳到東邊昌鹽郡跟西邊永臨縣所有商賈的耳朵里。 半年啊。 也就是說,明年就可以開工修其他路了? 這半年里,一定要去找找關系,讓紀知州把路定到自己這邊! 那兩個地方的人,剛開始想主意,新消息又傳過來。 通遠鎮的地方長官講:“我們紀知州做事既有規劃?!?/br> “他說,既然第一條路的工期已經定下,那第二條路的規劃也該開始?!?/br> “所以,頂多七月份,紀知州就會定下修哪條路,還會派葉大人他們去探勘情況?!?/br> 什么?! 七月份就會定下? 距離時間截止,還不到一個月?! 紀知州啊紀知州,你做事怎么那樣迅速啊。 第一條路的方案剛剛拿出來。 第二條路的規劃也要出來? 好狠的人。 紀元的辦事效率,實在震驚其他地方的商賈。 眾人也在私下講:“若咱們當地的長官,有人家一半效率,咱們這邊也能發展得很好?!?/br> 當然了,還有人講:“咱們這種山溝溝里,怎么可能發展得很好哦?!?/br> “紀知州說了!滇州府是座寶藏地!以后不會亞于中原跟江南!” ??? 這話都敢說? 可紀元講的,或許有可信程度吧?! 原本半年的時間,突然變成一個月,大家真正著急起來。 兩地的縣令也不好直接去找紀知州,他們到底是屬于其他州,只能請示自家知州。 可想著自家知州的辦事效率,兩個縣令咬咬牙,竟然直接去州里堵人。 那兩地知州也知道這件事,自然不會阻攔。 只是有點不同。 昌鹽郡那邊的知州道:“什么?跟永臨縣那邊的人搶?那你們可要搶到啊?!?/br> 永臨縣上面的知州幾乎是差不多的語氣。 競爭這種東西,確實不好說。 人這好勝心一上來,誰擋得住啊。 再加上本地商賈的催促。 兩地的縣官爆發出前所未有的速度。 畢竟這事做不好,上面不好交代,下面也不好交代。 今年年底的考評肯定完蛋。 可要是做成了呢? 嘿嘿。 升職加薪! 指日可待! 六月十五,紀元檢查完今日修路的情況后,又去稻田里看田地情況。 等他回鎮南關知州府的時候,昌鹽郡縣令,永臨縣縣令,正在大眼瞪小眼。 紀元只當沒看到兩人的態度,只道:“兩位是為寧安州第二條路而來?” 兩人同時點頭。 紀知州果然爽快,竟然開門見山地聊。 哎,要是沒有那個礙眼的,他們肯定很快可以談妥。 接下來的時間里,兩人分別闡述了自己各地的優勢。 比如永臨縣所在的州有可以通船的河流,水系發達,吃水也深,可以過大船。 另一邊說,自己當地產最好的井鹽,到時候運到寧安州,對當地百姓來說肯定特別好。 兩人口若懸河,都在講自家的優勢。 紀元只聽著,旁邊柴烽還給紀元倒了三杯茶,才聽對方講完。 紀元看了看這兩個知縣,心道,只說優點,卻不說讓出什么好處,這讓他很難辦啊。 那兩人見紀元年紀雖然不大,卻十分穩得住,他們無論說什么,紀知州都是面露贊許,偏偏對雙方都很贊許,絲毫看不出偏向。 談判的第一階段,他們好像打了個平手? 昌鹽郡的縣令先一步道:“說起來,我們昌鹽郡的鹽商們講,他們非常支持寧安州修路,故而愿意捐錢捐物,以資寧安州第二條路修好?!?/br> 終于來了。 寧安州人士柴烽表示非常高興! 怪不得知州大人讓他們不要著急。 紀元終于表現出真正的興趣,開口道:“鹽商們竟然這般心系百姓,若能修好,也是功德一件?!?/br> “只是道路所需費用不少,不知昌鹽郡能出多少?!?/br> 在這等著他們呢?! 兩地縣令瞬間明白過來。 方才紀知州不表態,就是等他們讓出真正的利益。 也是,他紀元做事,怎么可能吃虧。 永臨縣的縣令立刻跟上:“永臨縣的各大商戶愿意出一萬兩銀子,還請這條路,務必考慮永臨縣?!?/br> 多少? 一萬兩? 柴烽感覺自己從未見過這么多錢。 可紀大人看他一眼,讓他趕緊回神。 他也是沒出息,忘記修路要花費的銀子,可不止萬兩! 他們紀大人是真的發工錢,真的讓修路勞工們按時休息。 所以他們修路的費用是很高的。 更別說,山路的修繕更是極貴。 各種因素加起來,一里地就需要二百多兩銀子的成本。 沒辦法,誰讓這是山路,修起來真的艱難。 否則昌鹽郡永臨縣的人,也不會那么盼著修路了。 現在永臨縣給出的價碼,差不多等于成本的四分之一。 等于通往兩地的路,他們可以承擔四分之一,寧安州承擔四分之三。 紀元笑笑,并未多說,反而看向昌鹽郡縣令。 這明顯是不滿意永臨縣的價碼。 昌鹽郡販鹽,里面鹽商財大氣粗,直接道:“咱們兩地稍微遠點,我們商會的人說了,出兩萬兩銀子?!?/br> 這個價格? 紀元又笑,核算下來,不過占了寧安州到昌鹽郡所需銀兩的三分之一。 一條雙方都利好的路。 一人一半,是最基礎的吧? 紀元并未多講,只道:“今日時間也晚了,大家先休息,明日再說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