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節
當真? 紀元之前就提過橡膠作坊的事,可大家都以為,那是寧安州的買賣,總不好搶了去。 就算做,也只是做些人家寧安州不要的訂單。 而現在,紀知州說,讓鎮南關這邊也做? 雖說鎮南關的同知各司等人,大多并非鎮南關人士,可在他們任地建作坊這種事情,誰不想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這作坊建起來,便是數不清的稅收。 對他們來說,都非常有利。 紀元道:“不過這作坊也有要求?!?/br> “先安排回不去家的女子,把她們組織起來?!?/br> 鎮南關如今有不少犯人家的宅院,里面的東西已經查封,只剩一座空宅子。 這種地方,非常適合改建成作坊,前面能做事,后面能住人。 組織這些名聲臟了身體也臟了的女人? 讓她們去做橡膠的活計? 紀元不抬眼,就知道這些人的想法,直接道:“本官讓本地學習橡膠的制法,就是給無家可歸的人生計?!?/br> “里面非老弱不能去?!?/br> 說白了,雖說做橡膠買賣是為了稅收,但更重要的是就業。 古代的女子,別說做橡膠了,放牛耕田她們同樣會做,只是她們到底不是在自己家鄉,隨意安排到村寨里,可能會有危險。 那這種手工業便非常適合她們了。 橡膠行業,絕對能幫她們在鎮南城里立足。 紀元干脆道:“橡膠行業,有三種人提前選入,一,兵士們的妻兒,因為他們戍守邊關辛苦?!?/br> “二,無家可歸的婦孺,她們本就是被搶過來,拐過來的,既然不能回家,就給她們在本地安家?!?/br> “三,年老無可依者,不論男女,年過六十以上,家中沒有子女孫輩,可以來這里找個輕便的活計?!?/br> 所以在紀元這,稍微升級一點的手工業,是為了老弱病殘準備的。 總不能一群身強力壯的人通吃吧。 既分了田地,又得了橡膠產業。 贏家通吃弱rou強食,只會讓局面更加混亂。 手工業的升級,既要創造收益,也要創造更多的崗位。 紀元的態度,可不像在寧安州那般溫和,頗有些一言堂的意思。 而這種態度,對付這里復雜的局勢,卻是十分合適。 說白了,這項技術在他手中,也在寧安州手中。 只有紀元說了算。 鎮南關同知從未見過這樣的人。 若說想要快速發展本地,想要讓本地富裕起來,有實打實的功績,難道不應該直接加快橡膠的生產進度嗎? 如此行事,倒是扶弱了,但效率會慢。 一直要求效率的紀知州,竟然在這種事上放慢腳步,也是稀奇。 紀元知道手底下的人想要政績,想快點離開鎮南關,乃至快點離開滇州府。 紀元神秘一笑,指了條明路。 “先做吧,手頭的事情做完,還有另一件極為重要的差事等著?!?/br> “那件事做好了,本官保證大家平步青云?!?/br> 紀知州是個從不夸口的。 別說百姓信他,就算這些官員們,早就潛移默化相信他了。 同知立刻道:“紀大人,您說的什么?” “春耕之后修路嗎?還是您要扶持本地的官學?!?/br> “那些水渠也能修得很好,或者說把橡膠買賣做好了,咱們就成了?” 等會兒,事情怎么這樣多?! 他們什么時候也卷起來了? 紀元好笑,抬頭道:“比這些事更好?!?/br> 紀元看著遠方:“等朝廷的人下來,咱們就去做?!?/br> 自然是等朝廷武將下來,他跟鄔人豪就可以騰出手,去南邊找占城稻了。 但占城稻這種,說起來太為神奇,還是等見到東西再講。 手頭要辦的,就是方才鎮南關同知說的。 修水渠,春耕,修路,同時整頓本地官學。 一件件的,似乎永遠都有忙不完的事。 就算是本地的戶均耕牛量,都要往后排一排。 本地人沒有銀錢,如今提這個沒什么作用。 還是先好好耕種,休養生息,總會得來的。 畢竟隔壁就有養殖場,他們缺的就是銀子。 紀元在這邊忙得飛起,隔壁寧安州的官學也辦起來了。 紀知州直接指派的人,還是個女子,更是流放過來的,自然引人注目。 特別是衙門里的李知事。 這位李知事雖是舉人出身,卻一貫愛酒,被分到這么遠的地方之后,更是酗酒成性。 再早之前,紀元曾經想讓他把官學辦起來。 可那官署剛打開,李知事聽說紀元是被貶過來的,一下子炸鍋,說什么都不愿意再做,覺得跟著紀元做事沒前途。 紀元給過一次機會,便不會給第二次。 等紀元成為本地知州,李知事更是直接被邊緣化,甚至也是他自己主動的選擇。 他是真的怕紀元報復。 寧安州發展得越好,他心里越不爽。 如今看著一個流放過來的犯官家眷,竟然要接管本州的官學? 憑什么? 州學哪是一個女子可以管的! 程亦珊對此倒是早有準備。 她的身份確實不合適。 但她的學識合適。 不說眼前早就酗酒的舉人,便是一般的進士,她都不怕的。 寧安州的州學還未發展起來,她來做,足夠了。 劉同知趕來的時候,本來是想幫忙的。 可眼看著程小姐引經據典,把對方說得辯無可辯,忍不住給紀元寫信。 信里一直在說,這位程小姐不僅學識了得,口才也了得。 那李知事被說得羞愧不已。 還講,自己已經讓這位李知事滾蛋了,雖說他有舉人的官身,不能直接革職,但這次是真的不會再有任何機會,讓他跟著去寧安州邊界駐守算了。 信里最后還說什么,程小姐辦事利落,州學的地方已經收拾出來,她擬定了三門學科的教學模式,估計很快會送過來云云。 看來,寧安州的官學比他想象中還要順利。 紀元抬筆,給劉同知草草回了幾句,隨后鋪開紙張寫給程亦珊。 他信里沒提官學的事,只是講了鎮南關的風土人情,還講了鎮南關的趣事。 隨后又說:“滇州府這邊有種紅豆飯,吃著很是不錯,可以嘗嘗?!?/br> 說著,讓人把武新府過來的兩位大夫,以及又送了幾本閑書,都讓人帶回寧安州。 大夫不用講,一位專門治療眼疾,另一位是懂婦人病。 對程亦珊爹娘都有幫助。 那閑書則是紀元看著有趣的,是滇州府一些奇志怪談,想來她也會喜歡看。 三月下旬,寧安州官學分的三個學科,以及招生計劃,教學內容等等,確實送到紀元手中。 程亦珊也提了一句,說紅豆飯確實好吃,又感謝紀元,說大夫很厲害,他爹娘情況好多了。 寧安州的官學rou眼可見地建設起來。 后續雖然還需要一定的調整,但最遲五月,一定會開課。 首先開課的是成人課,程亦珊跟伐木會的駱姐聯系上,伐木會那邊,也確實更容易說動。 九月份再開始童蒙的課程,同樣是按照科舉的規矩,以后出去考學,說起來也更規范。 獸醫課程則又選了兩個初級課程的老師,幫大海分擔。 紀元忍不住道:“如果大家做事,都跟程小姐這般,那就好了?!?/br> 說歸說,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紀元也并不客氣,若有什么不合適的,肯定會直接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