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節
不過劉大人又正色道:“現在,先去休息,這幾日本就辛苦,不能再累著了?!?/br> 劉大人看紀元的眼神,跟看寶貝沒區別。 這種情況下,就怕把他給累著了! 紀元雖然腦子還算精神,卻也知道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趕緊去睡吧! 話是這么說,紀元的幾封信件,還是跟著劉大人請求武新府撥來工部官員的文書一起寄出去。 聽說本地的熟悉路況,并且輕裝簡行去送信的信使,來回只需要十五天。 他們等著回信即可。 這些事忙完,紀元強迫癥似的,把要做的事過了一遍,確定沒問題,這才倒頭就睡。 最近也確實是太忙了,這一覺直接睡到第二天清晨。 其間鄔人豪跟安大海還過來看了幾趟,確定紀元只是在睡覺,這才放心。 七月十七,紀元再次來衙門的時候,所有人對他的表情都不一樣。 要說之前對紀元好,那是因為他的狀元身份。 現在對紀元示好,甚至帶了些感激。 寧安州的衙門,基本上都是本地人。 因為沒有稅收,平日只有靠朝廷的俸祿度日,故而能留下來的,絕對都是真心對本地好的。 這樣的一群人聚在一起,肯定會對紀元十分感激。 要知道,紀元來這里還不到二十天,竟然真的給出確切的方案。 紀元這次過來,還把之前關于水田的書都給帶過來。 本地的梯田發展已經很好了,但是其他地方也有可取之處,互相學習才能取長補短。 他們這邊群策群力,根據紀元的方案,把任務分下去。 就算是溝渠的建設,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村寨里對水渠水塘有研究的農人都被喊過來。 其他事就罷了。 一聽說是防山洪,大家比誰都積極。 他們這里差事做得熱鬧。 甚至把三四十個村寨的主要支流都給記下來。 這是紀元在各地文書里面學的,主要支流是什么,哪里的水流急,哪里的水流緩,哪里的土壤是什么情況,都記得清清楚楚。 有了這一手資料,工部的人過來,肯定能給出合理的方案。 這個時間,村寨們也是忙得厲害,一個是要打谷子,另外還要跟著去記住自家田地的支流,全都盼著有條規整的水渠。 挖水渠也好,挖水塘也行。 他們不怕賣力氣,就想避開災禍。 加之新來的小紀大人吩咐的,要找那種根部極深的樹木,到時候栽種到田地附近,可以讓土地肥力更足。 本地人淳樸,加上小紀大人又是天齊國的狀元,那可是全國第一,聰明人說話,肯定沒錯吧? 不少人還說,是不是因為他們去年遭了水災,所以朝廷派厲害的人過來幫忙? 這種猜測距離真相十萬八千里。 紀元卻并不打算解釋。 也有人防備紀元,說朝廷派他過來,或者因為明年要開始交稅了? 這點紀元更不能解釋,本地五十年不交稅的期間確實接近,明年是什么情況,還要再說。 反正今年? 暫時不提。 劉大人問他為什么的時候。 紀元笑,要說楚大學士給他設了三個難關。 刺殺,賑災,收稅。 第一個不說了,賑災這事,卻是偏遠之地的百姓不會主動爭取的。 至少現在不會提,收割稻子,加上馬上修水渠。 當地百姓只想著努力種田,不會追著要賑災款。 現在要緊的,就是最后一個。 至于為什么不提? 紀元干脆提前同劉大人道:“等到年底的時候,您寫一封文書,向皇上稟告本地的情況,提醒皇上五十年免稅期已經到了,接下來要怎么辦?!?/br> ??? 為什么要寫? 難道不是明年自動收? “何必呢,寧安州與其他地方不同,肯定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法?!?/br> “信我的,年底送信過去,就算信使加快腳程,趕上個冬天,也要等到年后三四月份才能送到?!?/br> 文書送到京城,經過朝中各部分審批,一層層終于到了戶部,戶部的事情又多。 最快,也要等到五六月份才能看到寧安州的奏章。 戶部先討論,翰林院再討論。 終于到皇上手中。 朝臣們再爭論寧安州的處理方法。 “這一趟流程下來,真正作出決定都要九月十月了?!?/br> “再把朝廷的決議發過來,您猜要到什么時候?!?/br> 考上進士之后,一直在本地做事的劉大人默默看向紀元,幽幽道:“原來你們翰林院的庶吉士們,平時都是這么做事的啊?!?/br> “怪不得寧安州送個奏章過去,多半杳無音訊?!?/br> 等會。 杳無音訊? ??? 紀元年紀輕輕,怎么做事這樣老油條! 他們平時抱怨朝廷辦事效率太慢。 申請個東西久久不回復。 那也沒關系啊。 他們甚至可以利用這一點。 反正申請期間不收稅也很正常。 等通知消息,再慢慢來唄。 上面可以磨時間,他們也可以啊。 也不對。 劉大人“虛心”請教:“寧安州到底是屬于滇州府,我們直接送奏章到京城,這樣好嗎?” 紀元道:“放心,文書先過滇州府,但滇州府知府通判他們也不會輕易決定?!?/br> 這是稅收。 還事關剛并入版圖的寧安州。 估計當地百姓自己都不知道,他們在天齊國的重要性。 紀元心里估計,只要朝廷不是特別缺錢,大概會繼續減免稅收,比如頭一年,或者頭三年只收正常稅款的一半,讓本地百姓慢慢適應。 別問他為什么那么熟悉。 他在翰林院半年多的實習不是白做的。 當時在吏部,翰林院各處跑,上下內情了解得很詳細。 劉大人越琢磨越感覺不錯。 今年是化遠三十九年,磨磨唧唧來回寫奏章,至少要等到明年年底才會有個結果。 這還是速度較快的那種。 山高皇帝遠的。 真的沒必要那么苛刻。 要說楚大學士給他布的網確實天衣無縫。 可他還是忽略了。 此地真的太遠了,遠到沒人愿意過來。 這種情況下,上傳下達絕對不通暢。 不通暢的情況下,著急的可不是地方,該是朝廷。 加上,朝中還有人幫他周旋。 紀元感覺,自己完全不用擔心。 誰說對方出招,他就一定要接招。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咱們走著瞧。 與其跟著對方的節奏走,不如自己殺出另一條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