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節
去年山上的水過多,直接造成減產一大半,剩下的小一半,也因為打濕雨水而發霉。 所以得了消息,整個衙門的人都慌了。 從七月初十得到消息,紀元跟著小吏跑了七八個村寨,一直到七月十五,才把分給他們的最后一個寨子通知到位。 那小吏是本地人,原本還怕紀元拖慢速度,沒想到不管騎馬,還是徒步過去,甚至翻山,紀元都跟得上,做事也快。 現在看著高山的烏云,小吏嘆氣:“阿的的,亂嗶麻麻?!?/br> 這多是語氣詞,形容眼前的場景,眼前的場景一片混亂。 這最后一個寨子人少,加起來不過兩三百,但他們這里的人勤快,整理出不少梯田。 聽到消息后,全家男女老少都出動,大家臉上寫著驚慌,能收一點是一點。 不僅要收,還要把割下來的稻子運到各家的房屋,省得受潮。 去年的他們,不僅僅是糧食減產那么簡單,甚至連留種都沒機會。 若不是大家都有些積蓄跟囤糧,這一年都不知道怎么過。 今年絕對不能再出事了。 一群人著急忙慌出來收稻子,這場景用本地話亂嗶麻麻很合適。 他們兩個呢? 紀元跟小吏坐在石頭上歇息。 除了晚上實在不能走山路之外,其他時候,兩人幾乎不停歇地往前。 這才在五天內,把事情通知到位。 眼看山上的烏云越來越濃密,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或許山上已經開始下雨了,只是他們山下不知道而已。 用不了多久,山洪就會泄下。 紀元看著黃澄澄的稻田,開口道:“我們要不幫幫忙?!?/br> 他們兩個都是年輕小伙子,正兒八經的壯勞力,這會去幫忙,絕對可行。 這下是小吏愣住了,隨后也道:“走,幫忙,你會割稻子嗎?” 這個,紀元還真不會。 “我可以學?!奔o元直接道。 村長聽說后,連忙道:“好啊,你們去白阿婆家吧,她家年輕人都不在,去城里買東西,還沒回來呢?!?/br> 原本要過幾天再收稻子的,誰知道遇到這種突發情況,白阿婆家人估計也在往回趕。 紀元過去的時候,阿婆正在抹眼淚,一邊抹淚一邊割稻子,瘦小的老婆婆背佝僂著,但衣服打理得整整齊齊,手下的動作還很快。 兩個官吏說明情況后,白阿婆一直感謝。 有他們兩個幫忙,白阿婆家的稻子收得快了很多,只見山上的雨水急急流下來,眾人的動作更快了。 不愧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方。 山上已經下了暴雨,山下只有偶爾的幾個雨滴。 最壞的結果沒有出現。 整個小村寨急急忙忙收割完稻子,發現只是山上下雨,他們這邊只是零星的雨水,讓后續運稻谷省力不少。 頭一次看到這種場景的外地人,肯定會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也許就是這樣獨特的地貌,才能有這樣的耕種方式吧。 紀元想到最近從書里看的方法,以及后世的經驗。 科學地打理梯田,以及挖好調節水流的溝渠,迫在眉睫。 紀元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大概想到一種方法,具體的還要回去再說,他心里有想法,也要結合當地情況來。 畢竟結合本地的情況,才不能閉門造車。 他所知道的,也只是后世的經驗大禮包。 具體應用,他是比不過當地老農的。 紀元把最后的稻子搬到白阿婆家中,心道,這地方真的適合養牛。 怪不得本地人都把牛視作吉祥物。 “奶!田里被淹了?!” 幾個年輕的聲音傳過來,臉上寫滿愧疚,他們從寧安州回來,路上聽到官府的人在四處通知。 說是山洪馬上下來,讓他們立刻收稻子。 白阿婆的孫子孫女們嚇得臉都青了,立刻往家的方向趕。 等看到山上的烏云,就知道山上必然大雨滂沱。 那他們的田地怎么辦,是被淹了嗎? 從山腳往山上走,山腳的田地果然被淹沒,稻田都被淹了。 怎么又來了一次。 去年也是這樣。 三個晚輩懊惱至極地回來,他家只有奶在,肯定來不及收獲。 話音落下,他們不敢置信地揉揉自己眼睛。 稻子,滿屋子的稻子。 這是? 白阿婆端了奶白酒過來。 這是當地的一種醪糟飲品,算是甜白酒,度數不高,入口柔和得很。 三人剛想接過去,就見奶端著酒去找里面坐著的兩個人,他們形容頗有些狼狽,身上還沾著稻草。 這是? 紀元朝他們微微點頭打了招呼,一口吃了這碗甜滋滋的東西,吃了之后方知是醪糟酒,眼神充滿震驚。 白阿婆跟孫子孫女們解釋,是這兩位官爺幫忙了。 說了前因后果,三人連連感謝,還說要做酸漿粑粑給他們吃。 紀元他們拒絕,兩人要回衙門復命。 情況是通知到位了,但難免有些損失,后續很多工作需要他們。 村長知道他們要走,同樣過來相送。 要不是官府通知得及時,今年肯定又要有損失。 看著眾人的感激,紀元心里說不出的想法,走在這樣的路上,感覺好像格外踏實。 紀元接過小吏身上的東西道:“我還有力氣,你歇歇?!?/br> 小吏確實累得夠嗆,可紀大人怎么也是戶司的主事,這樣不好吧? 在紀元的堅持下,對方不再多說,他確實很累,進了衙門之后,就沒有之前當農人的力氣了。 這外面來的白面書生,怎么力氣這么大? 紀元笑著解釋,還說了自己求學時候的經歷:“那時候天天要來回,我住的棲巖寺,也在山腰?!?/br> “當然了,那山跟這里比較,就太過秀麗?!?/br> 紀元見多識廣,走遍天齊國三分之一的地方,講起各地風土人情很有意思。 這小吏聽著聽著,只覺得新來的長官著實厲害,等回去的時候,直接成為紀元的跟班! 衙門里所有人,基本都是風塵仆仆。 有人端木瓜水給大家解渴,紛紛說明自己通知了哪些地方,當地情況怎么樣。 紀元他們回來的最晚,自然最后一個說。 聽到都通知過去了,最后一個村寨的糧食也及時收割,劉大人終于松口氣。 今年準備了那么多,也算沒有白費。 他們兩個幫忙收稻子,大家還是很意外。 再看紀元手上的紅痕,劉大人道:“去取傷藥過來?!?/br> “這是本地的藥,用上極好?!睉羲局魇聦ψ约哼@個新來的下屬,已經無比滿意。 衙門有事他跟著幫忙,甚至還幫著農戶們做事,怎么看都是個踏實的。 這件突發事件之前,紀元甚至整理了五司的文書。 這么多年了,朝廷終于派了個靠譜的官員。 因為衙門人少,大家坐在一起有商有量。 不好的地方自然是職責不清晰,每個人都要身兼數職。 劉大人看了看紀元,發現他對此也沒有意見,終于松口氣。 要說紀元不知道這些嗎? 肯定不可能。 他在翰林院實習的時候,什么職責做什么事,那可是一目了然。 可他還知道,所有事情都要因地制宜。 本地官員太少,大家身上擔子重,這很正常,也不是當地官員的錯,是當地留不住人的原因。 所以他的心態放得很平和。 劉大人那邊已經說到后續的事,等到這次會議開完,紀元已然是自己人。 戶司主事讓他回去好好休息,辛苦跑了那么遠,好好歇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