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節
這小孩子家家的,怎么能去那么遠的地方。 眼看自己娘還要哭,安大海跳上牛車。 他真的要走了! 紀元看了看,對安家大娘子道:“我會照顧好大家,到時候跟著滇州府的商隊,問題應該不大,要是有什么,我讓他直接回來?!?/br> 有紀元的話,安叔公偷偷松口氣。 紀元是靠譜的。 但不管怎么樣,所有人朝他倆揮手,房老夫子,還有羅博士父子都過來了。 甚至當地縣令也來送自己的長官。 滇州府啊。 好好的狀元,怎么會去那? 沒人回答這個問題,紀元再次離開。 不少人看著紀元的背影。 他每次離開家鄉,似乎都會做出一番成就出來。 解元。 狀元。 下次又會是什么? 而下次回來,又是什么時候?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紀元騎馬走在小黃身邊。 又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 也不對。 還有好友安大海。 以及府城等著的鄔人豪。 還有幫他聯系自己商隊的董康,在京城幫他的白和尚。 再多的也不說了。 他從化遠三十一年春天過來。 如今是化遠三十九年春天。 八九年的時候,他不是沒有依靠的。 到了已經三月初六。 董家的商隊甚至提前聯系了鄔人豪。 知道鄔人豪是武舉出身,更是佩服,還說按照鄔人豪的身板,他們這一趟絕對不會有問題的。 話是這么說,紀元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跟殷茂一起,找了個合適的鏢局。 而且還是暗鏢。 這鏢局既可以保護貨物,也能保護人。 殷茂什么都不知情,但還是盡心盡力幫忙,紀元回鄉的時候,他挑了兩三家。 這鏢局都算是講義氣的,平日走南闖北,什么事都見過。 價錢合適,護送官員到任地而已。 完全可以。 甚至是個輕松的活。 唯一不同的,這是暗鏢。 他們要裝作只是順路,距離紀元他們車隊有些距離。 這事自然不能瞞董家商隊的領頭。 董領頭聽到后,下意識看向紀元,直接道:“整喃子,為喃?” 紀元聽得一知半解。 殷茂更是傻眼。 旁邊有人提醒,董領頭換了生硬的官話:“為什么啊,我們這商隊,有喃問題?” 紀元趕緊道:“沒問題,只是我的情況有些特殊?!?/br> 官員特殊? 他們家少爺寫信的時候說,他是同年的狀元,做人做事都沒得挑。 有他們這么大的商隊了,還找暗鏢,是不是有點看不起他們? 董領頭感覺有人在質疑自己的專業。 不過對方是狀元,還是當官的,董領頭還是跟鏢局的人溝通。 紀元也加入進來。 等到三月初九,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 董家的商隊在前面。 紀元,鄔人豪,安大海,三人趕著牛車跟在后面。 押后的便是暗鏢的人,他們也帶著幾個大箱子,里面全都是紀元最近從周家買來的書。 周家大少對紀元的境遇也是感慨,不過對方到底是官員,還是狀元,輪不到他們來可憐。 再者,只要跟紀元接觸過的人,就知道他一定能東山再起。 紀元知道大家的信賴,也知道京城的某個人,可能對他也有這種“信賴”。 如果有的話,那便會來刺殺他。 紀元無比希望,自己值得來“刺殺”。 這樣長長的隊伍,讓董領頭隊伍有些拖慢行程。 要知道,他們這一路可是山高水長。 用當地話來講,磨得很。 是說紀元磨磨唧唧的。 但董領頭既然答應了,便不會食言,還不時派人去照顧他們。 就當這趟是給少爺結交好友了。 看來這紀狀元考試可以,但做事磨得很! 這樣的年輕小官,怎么能當寧安州的官啊。 至于最后的暗鏢,只有董領頭身邊親信知道,其他人只以為順路的。 畢竟董領頭都跟紀元他們有照應,后面的鏢局是一句話也不講的,完全像是路過。 他們似乎押著重物,也走不快,說是不熟悉這附近的路,所以要慢慢來。 一行車隊慢吞吞地走著,在中間的紀元他們則在看地圖。 紀元看向安大海,再次道:“確定要去?” 安大海震驚。 他還是頭一次看地圖。 原來從京城到建孟府,需要繞一小段路,這才順路。 因為他們是繞行。 要過漢中,再過巴蜀,然后進入云貴。 單著路途聽著,都覺得屁股疼。 坐馬車也好,坐牛車也行,騎馬更別說。 這路上的時間沒幾個月下不來。 短途還能騎馬奔襲。 這么長的路,是要慢慢走的,否則不用那邊動手,他自己就先沒命了。 去往高原地區,其中一項就是要慢慢來。 只是他們這次格外的慢,那就是另說了。 安大海跟鄔人豪也被這樣的地圖驚愕。 嘴上說六千里,大家可能沒感覺,真正這么看,才知道他們要途經多少地方。 說句夸張的,天齊國那么大的地方,他們這一趟下來,便走了三分之一,由此可見,這次上任的路上有艱難。 怪不得很多官員會死在赴任的路上。 安大海道:“這樣來說,慢慢走是對的?!?/br> “長途奔襲,鐵打的人也受不住啊?!?/br> 安大海說完,還是點頭:“去!原來建孟府之外,地方竟然這樣大?!?/br> “我以為府城已經很厲害了?!?/br> 但過了漢中,方知此地的熱鬧。 紀元對陜西話還是能一知半解,鄔人豪跟安大海則完全懵圈。 幾番對話下來,紀元學習天賦讓董領頭瞳孔地震。 怪不得他們少爺董康考不過這位,他學方言似乎也有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