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節
特別是狀元說讀書很苦,剛睡著就感覺又起來讀書那會。 簡直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而這兩位說的,就像教科書了。 這講經臺的氣氛都冷下去了。 不過狀元親自帶著鼓掌,又問了幾個問題,兩人趕緊答了,那些問題還都是國子監學生們想聽的,這氣氛才有好起來。 這對紀元來說不過信手拈來,對其他人來講,則大為不同。 幾句話,就控住了整個場子,似乎大家都會隨著狀元郎的動作而改變,隨著他說的話或喜或笑。 這種能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他才十五歲啊。 他怎么做到的? 但紀六元就是坐在那,幾句話,讓所有人跟著他走。 這種能力,更像是與生俱來的。 紀元看著祭酒的驚愕的表情,笑著道:“下官不過來講學一日,說不了什么東西,不過是講些大家愛聽的,多些學習的動力罷了?!?/br> 兩刻鐘,半個小時,能講什么? 既然講不了實際內容,那就要根據臺下的觀眾來調整自己演講的內容。 紀元想的通透,卻很少有真的會換位思考。 他這樣的人,能讓國子監數千學生短短時間內喜歡上,似乎毫不意外? 坐下來的謝榜眼跟宋探花則對視一眼。 對紀元察言觀色拍馬屁的功底再次敬佩。 這個能力,他們想學??! 所以他那會試四書文到底怎么寫的! 讓他們好好學吧! 紀元不過隨口一說,不知道這兩人如何驚愕。 眼看還有些時間,在紀元點頭下,開始回答學生們的問題。 從四書到五經,再到歷史,文學,叢書,集部,甚至道藏。 紀元多年來讀書功底更讓人瞠目結舌。 紀元從縣學尊經閣,再到羅博士的書房,以及府學的藏經閣。 這些年來,讀了不知多少書。 許多方面都有涉獵。 國子監學生們的問答,根本難不倒他。 許多問題,讓謝榜眼跟宋探花都汗流浹背,紀元卻還能另辟蹊徑,笑瞇瞇跟大家有來有回。 要知道,他面對的是數千學生。 談到興起,紀元擼起袖子,真真正正分享自己獨特的觀點,他并非賣弄,而是正兒八經的講學,正兒八經地探討。 國子監的夫子們都忍不住加入討論。 國子監繼續立刻對身邊人道:“快,把這次狀元講學所有內容都記清楚?!?/br> “此次講學,甚至能整理成冊?!?/br> “對天下讀書人都有裨益!” 一直到過了晌午,紀元吃了最后的茶,笑著道:“君子治學,死而后已啊?!?/br> 這有些朝聞道夕可死的意思。 聽得講經臺眾人大笑。 好久沒有這種酣暢淋漓之感了! 如此讀書,如此講學,真的太爽了! 這大概就是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廢寢忘食的感覺? 可惜,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此刻時間都有些久了,紀元在國子監用過午飯,今日的行程便結束。 哎,紀元要是他們國子監的學生就好了。 不對。 紀元要是國子監的夫子,乃至官員就好了。 但人家在翰林院,那地方也不是誰都能去的。 其他新科進士,甚至還要再考核,才有機會過去觀政。 紀元頭一次在國子監吃飯,還跟周圍人開玩笑:“之前府學的訓導,還有我的春秋博士,都說若我考不過會試,便推薦我來國子監讀書?!?/br> 祭酒心里竟然扼腕一瞬,隨后笑道:“看來大家是多慮了,不過我們這也少了位狀元?!?/br> 紀元隨口說說,旁邊有人是真的擦擦頭上的汗。 紀元口中的春秋博士,就是羅舉人吧? 真的不能讓祭酒知道,他直接把紀元給拒了??! 不然就以紀六元的才能,再加上今日展現的風采,祭酒能瞪死他。 紀元也確實是隨口一講,吃過午飯,他的差事終于算完成了。 今日,不算給翰林院丟人吧? 畢竟頭一次代表翰林院出來辦事,如果辦不好,那丟的不只是自己的人。 甚至還有皇上的面子。 若他出丑,也會讓人覺得,皇上點的狀元不好,是皇上沒眼光。 紀元心里想著,面上還是一片淡然,這面子算是撐住了。 但旁人看起來,紀元這一趟狀元講學,簡直游刃有余,風采卓然。 送他回家的時候,祭酒親自把《會試錄》遞上,并道:“以后狀元若得空,可以經常過來,學生都很喜歡你?!?/br> 紀元客氣道:“好說好說?!?/br> 紀元是客氣說說的,祭酒卻已經真的考慮,要不要跟皇上請求,或者找李首輔說說情,讓紀元常駐國子監? 反正朝中不少官員,都在國子監兼職做夫子,紀元也行啊。 以新科狀元的本事,絕對可以了。 回到馬車上,紀元松口氣,但謝榜眼跟宋探花兩人卻直勾勾看著他。 準確說,是看著他手里的《會試錄》。 紀元好笑,把書遞給他們。 兩人想看,那就看吧,他是要休息一會,然后準備下午上班的。 哎,在這講學,已經有種上班的感覺了。 也不知道去了翰林院,具體要做什么。 紀元閉目養神,那兩人迅速翻開今年的《會試錄》。 會試錄的題記為主考官楚大學士所寫,上面甚至還夸了會試第一紀元。 迅速翻過目錄,好在第一篇就是紀元的文章,不用再費事了。 第一篇,題目是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 一個很好表忠心的題目。 他們倒是要看看,紀元是怎么答的,怎么拍馬屁的,一定要學! 只見紀元開篇,“止于至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窺得一二?!?/br> 嗯,確實順著夸了。 那第二句呢。 “敦仁守義,而協和人自致者,一人如是也,眾人亦如是也?!?/br> 此句一出,兩人突然沉默。 說好的拍馬屁呢。 說好的拍馬屁功夫一流呢。 紀六元他沒有拍馬屁,他是真的在寫圣賢文章。 別人如何,他屹然不動。 他有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可以順著角度寫下來,既不偏題,也不規避。 他只是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力。 這份洞察力,像是一種敏銳的天賦,不是誰都能有的。 甚至還有自己傲氣。 以他的聰明,他會看不出來文章要他們寫什么? 紀六元肯定看出來了。 但他偏不寫。 即使這樣,主考官還是在夸他。 誰讓紀元的文章,真正可以折服所有人。 四書文一共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