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節
殷博士那邊已經把信拆開,往日風趣淡然的殷博士,都沒發現,自己的手有些抖。 而這信,他終于給看完了。 紀元開門見山,說了自己會試成績,隨后又感念師恩,感謝殷博士的教導,更講了京城趣聞。 厚厚的一封信里,都是紀元的所思所想。 殷博士從頭看到尾,忍不住想再看一遍,那邊左右訓導已經在催促了。 “是放榜之后送的信件嗎?” “出成績了?!什么成績???” “是會試第一!是會元?。?!” 這句話不是殷博士說的,眾人下意識看過去。 只見府學的學政不知道什么來的,他手里也拿著信件。 這并不奇怪,從京城過來的信件,大概是同一批。 學政看到信件后,肯定第一時間過來。 等會。 學政說了什么?! 他們沒聽錯吧?! 殷博士也強忍激動,可還是沒控制?。骸凹o元考了第一?!?/br> “他是會試的第一?!?/br> 整個研學處瞬間安靜,又瞬間起了波瀾。 他們真的沒聽錯?! 紀元第一?! 他才多大年紀?! 他是頭一次考會試吧?! 這就第一了?! “他前兩天來信,不是說自己可能過不了嗎?” “有沒有他的文章?!” “我的天,真的嗎?!那他豈不是連中兩元了?!” “豈止,分明是五元!忘記他小三元的名聲了?!” 是啊。 紀元童試開始,就一直是第一。 那時候被人喊小三元。 現在鄉試第一,會試第一。 就差殿試了?! 如果殿試也是第一。 那紀元,就是整個建孟府頭一個連中三元的狀元! 所有夫子捂住心口,只覺得心撲通撲通地跳。 特別是教過紀元的夫子們,感覺自己都站不穩了。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啊。 可那是紀元啊。 紀元有多聰明,大家不必多說。 關鍵這樣有天賦的學生,還努力,甚至比旁人努力很多倍。 “可怕的天才?!?/br> “紀元,紀元是第一?!?/br> 鄉試第一是省第一。 會試第一,是全國第一。 這些含金量自然不用說。 學政都激動萬分,甚至拍著殷博士肩膀:“殷掌印,你教出來的學生很是不錯?!?/br> “你之前提議的府學改革,看來可以推行了,你有這樣的學生,我看哪個敢不服氣?!?/br> 殷掌印點頭,他眼神帶了激動。 今年之后,他一直想讓建孟府府學改革,至少要學正榮縣那般。 不對,正榮縣資源太少,君子六藝,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輔科根本發展不起來。 而府學不同。 書要讀,這些六藝也不能丟。 不過這些話被很多人嗤之以鼻。 學政倒是支持他,既因為自己會試成績不算差,也因為紀元的關系。 紀元給學政畫作也好,堅定說他是自己的學生也好,都讓學政知道,紀元是站殷博士的。 而這次報喜的書信,整個府學上下,只給他寫了。 至于他? 能教出鄉試第一,會試第一。 難道還不能改革一個府學?! 學政說的那句話很對。 從今往后,看誰還敢不服氣。 他的學生好啊。 太好了。 殷博士也是真的為紀元高興。 紀元的努力,也值得這一切。 殷博士深吸口氣:“今日是四月二十八,不出意外的話,紀元應該在殿試?!?/br> “如果殿試不出意外,大概率連中三元?!?/br> “不,六元?!?/br> 話是這么說,殷博士還是給這事降降溫:“不過能有這樣的成績就很好了?!?/br> “朝中點狀元,還是偏向京籍學生,又或者國子監的學生?!?/br> “咱們紀元是建孟府的人,或許不占優勢?!?/br> 殷博士說得很對。 這個京籍學生,跟國子監學生,其實說得有些委婉了。 朝廷愿意點的,肯定是自己熟悉的人。 比如貴妃的外甥,工部左侍郎的兒子這種。 一個知根知底,二是也好顧全顏面。 殿試卷子雖然糊名,但并不謄抄。 考生們的字跡一目了然。 皇上想偏向誰,不要太簡單了。 建孟府府學研學處的夫子們嘆口氣,他們何嘗不知呢。 只希望紀元的學問足夠厲害,可以碾壓過去。 這樣就妥當了。 但他們還是好奇,紀元在會試的文章怎么寫的。 竟然碾壓一眾人,直接得了第一? 可惜試卷還要等等,暫時是拿不過來的。 學政激動地原地走了兩圈,他又看向殷博士:“殷掌印,收拾收拾,去衙門見知府吧,知府大人聽到這個消息,必然會很高興?!?/br> 這是去報喜了。 還帶著殷掌印。 眾人看向殷掌印的目光都帶著羨慕。 看來殷掌印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他們怎么就沒有這么好的學生??! 太可惜了! 此時的京城,皇宮奉天殿內。 真的如殷博士所說,殿試已經開始了。 之前講,殿試跟其他考試最大不同,那便是,殿試為皇上主持,故而真正的主考官不能這么稱呼,要稱為讀卷官。 今年的讀卷官由國子監祭酒孫大人,再有閣臣李首輔,以及六部其他官員擔任。 這里面該回避的肯定都回避了。 比如會試第二的宋留群他爹,肯定不會在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