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節
考場眾人明顯萎靡了點。 沒辦法,這是會試,是一步登天的機會。 而且大家都說,只要過了會試,最后的殿試,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 殿試主要考策論,考完直接分排名,不會有人落榜。 一定要比較的話。 有些像童試里的最后一道院試。 只要過了府試,院試基本沒問題。 到這里也是,只要過了會試,殿試基本不會有意外。 第二場考試,在四月十一開始。 放在之前,大家這場考試就會很放松。 可近幾年朝廷反復強調三場并重,就讓考生們也不得不認真答題。 但說實話,強調三場并重,是要求同考官,也就是閱卷官的。 只不過考生們知道閱卷官不怎么看后兩場的試卷,這才放松不少。 第二場考的是應用文以及律法判詞,這些題并無標準的答案,也無客觀要求,更無統一的標準,全看考生個人的發揮。 紀元還是寫得通順,不管閱卷官如何看,他都會認真寫。 一共九道題,分兩天來寫。 考到第二場第二天時,席舍內的地面已經全都干了。 外面出了溫和的春日暖陽,照在人身上很舒服,還帶了徐徐清風。 他這處的風 口,竟然是頭一個感受到清風徐來的學生。 第三場考試,一共五道題,為時一天。 早上發卷子,下午收卷子。 這些題目都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甚至這日的陽光也更好了,讓人很有精神。 春日好像真的來了。 四月十四傍晚,緊閉六日的貢院大門打開。 在外面圍觀以及接人的百姓下意識看過去。 貢院門打開了! 考生們要出來了! 禮樂隊伍敲響鼓聲,隨著第一個出考場的學生,樂聲越來越大,全都在為考生們做陪襯。 紀元走出來的時候還看了看周圍。 怎么回事。 他好像頭一個走出來的?! 紀元交卷子快,位置也離門口近,不留神就走了第一個。 “紀元!” “這里!” 武營他們揮著手,也在為紀元考完而高興:“你是第一個考完的!” 圍觀的所有人都看過來,只見走過來的少年面容俊朗,豐神雋上,眉宇清揚。 好一個儀表堂堂的少年君子。 等會。 能從這會試考場里出來的。 至少也是舉人了吧?! 這書生年紀也就不到弱冠吧?! 舉人?! 誰家的好兒郎! “紀元?!蓖瑯觼砜礋狒[的程亦珊怎么都覺得這名字有點耳熟,可又想不起來。 等她回家之后,她爹倒是記得:“記得你有個遠房堂叔在建孟府下面縣城做教諭嗎,就是他的學生?!?/br> 沒辦法,他跟堂弟寫信的時候,堂弟沒事就提這個學生。 原來今年過來考會試了。 此時的貢院門口,看向紀元的目光堪稱熱烈。 對京城熟知的人一口斷言:“不是京城人士,京城若有這樣的郎君,我們還能不知道?” 這個倒是,數得上的人物就那么幾個。 紀元這相貌,這功名學識,若在京城當中,說不得早就進什么詩書社,成一代風流君子了。 再看他神態輕松自然,不似其他考生。 實在是不俗。 既然不是京城人。 那可能是哪個大族的子弟? 哪家大族姓紀呢? 總不會是貧苦出身,又或者云貴那邊新起的小族吧? 大家想了一圈,也沒想到這人是誰。 隨后出來的學生們又轉移了他們的視線。 看著大批學生出貢院,眾人便知道,這會試真的結束了。 過來看考生的人越來越多,程亦珊跟丫鬟都擔心有危險,干脆上了馬車回家。 程亦珊更好奇接下來的閱卷,以及被選中印出的《會試錄》,她想看看,今年的考試到底如何,會不會有名不副實的。 若她的文章放里面,又能考多少名。 “走吧,回家?!?/br> 馬車里傳來聲音,紀元下意識看了過去,只覺得那聲音自己聽過。 不過很快被武營他們拉了回來:“怎么樣?考了六天,什么感覺?” “我當時考武舉,只做了一日的題,我根本就坐不住啊?!?/br> 鄔人豪也點頭。 他也是,他覺得不如讓他出去掄鐵錘。 劉軍還道:“做完題還不能動,一動就作廢,誰能做到啊?!?/br> 他們文舉還是六日六夜,真的很可怕。 跟著出來的白和尚,高老四他們精神格外興奮。 他們兩個看向紀元,似乎有無數話要說。 那個。 押題的事?! 你押得也太準了吧。 紀元倒是把這事給忘了。 他考前確實押題,但也是隨性而為,并未把此事當真。 而這次押題,也確實中了。 白和尚跟高老四也是知道輕重的,他們自然不會多說一個字。 甚至當時劃重點的書都被燒了,可見他們的謹慎。 直到回了住處,避開其他人,只有他們三個在場。 紀元先一步道:“運氣好,此事就當沒發生過?!?/br> 兩人毫不遲疑,直接點頭。 好,就當沒發生過。 主要里面的利害關系實在不同。 可他們心里已經記住這份恩情,不管這次會試名次如何,他們都會感激紀元。 紀元此刻竟然松口氣。 先不說白和尚跟高老四都是謹慎之人,平時不能多說的話,絕對不多講半個字。 再者,今年會試第一場考試的題目,甚至還臨時擬題。 這種情況下,其實就算說出去,他也不會有麻煩。 但被關注,肯定是避免不了。 紀元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別提了。 高老四跟白和尚,對紀元卻是無比佩服。 甚至有種,紀元想做什么,他們就一定會同意的感覺。 等他們兩個去休息之后,紀元也回到房間。 他沒有第一時間睡覺,反而打開窗戶,攤開宣紙,慢慢做了一幅畫。 從來京城到考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