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節
跟初中寫英語作文一樣,提前想好大概會出什么樣的題目,再去找別人的范文,直接背下來,等到考試的時候用就好。 反正考試范圍在那,都能背個大差不差。 但這樣一來,讀書的風氣自然變了。 從源頭起,就是為了做官而科舉。 那這樣的人出來做官,必然“精打細算”,恨不得把自己讀書的束脩,多年的費用,全部都撈回來。 這點很是常見。 舉業之風浮薄,功利的轉變,油然而生。 他們這里到底是府學,不可能帶頭略去所謂“不必要”的文章。 故而一直都是共同學習。 雖然平時有偏重,但該教還是教。 只是到了如今馬上要科舉的時候,學究自然把實話說出來。 見紀元恍然大悟,岳昌心道,除了官辦學校之外,其他地方都是不教這些東西的。 一心為舉業,半點“多余”的文章都不必看。 好點的夫子會讓他們多讀幾遍,功利一點的,直接省去。 不過就算是他之前在的嵩陽書院,這兩種觀點競爭得也很激烈。 府學到底是朝廷的地方,轉換自然慢一些。 依照他在嵩陽書院的夫子講,以后舉業功利,必然會越來越嚴重。 讀書就是為科舉中第。 紀元在這努力學習,學究還下來看了看他做的筆記,開口道:“若有什么不懂,可私下問我?!?/br> 進士學究這樣講,讓不少人都羨慕得厲害。 但那又有什么辦法,誰讓紀元是最可能中舉的人。 其實這也是唯功名論的看法。 不過大家沉浸其中,并不覺得奇怪罷了。 就拿出了書的安大海來講。 他的功名當場不如在場所有人。 但他的貢獻和能力不如在場的人嗎? 想來,答案肯定是不同的。 可見唯功名論,確實失之偏頗。 可天齊國如今的科舉環境就是如此。 而且拋開這些不談。 注重德業,并修習好學業,對紀元來說,并非只能選擇一項。 兩者并重,才是他的目標。 或許說,是大部分學子的目標。 講完這些東西,學究緩了緩,又開始講文章的要點,之后會依次點評所有學生的文章。 學生拿著自己最近最滿意的文章上前,其他學生則自己復習。 學究也很辛苦,一天的時間里,要把所有學生的文章看完,并找出疏漏。 接下來肯定要加以改正。 時間過得極快。 府學官員基本都在為鄉試的事情忙碌。 左訓導全權負責鄉試,而考試也不是像大家以為的那樣,貢院騰出來就行。 修繕考場,聘請考官,選拔執事官,排定席舍,等等等等。 都要一一確定。 再說,五月初十了,還未接到朝廷的圣旨,就怕考試有什么變故。 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比如臨時加的武舉就是個例子。 京城的武舉在四月份,那邊肯定也為武舉忙碌。 耽擱鄉試也正常。 左訓導還問了剛從京城過來的殷掌印,說怎么就選到鄉試年武舉了。 這樣事情不就堆到一起。 殷掌印是知道答案的,回道:“到今年化遠三十七年,已經八年未有武舉,別說兵部跟武將,就連禮部也覺得不妥?!?/br> “今年雖是鄉試年,但今年再不考,那明年更不合適,明年還有會試?!?/br> 一拖再拖,就要等到后年,那就是間隔十年才武舉? 便是最不愛打仗的文官都覺得不行,頗有些馬放南山的感覺。 明年不行,后年太晚。 去年那會也不行,通知得太晚了。 算來算去,只有今年了。 好在四月武舉,八月鄉試,中間間隔四個月呢。 好在五月十四這□□廷關于化遠三十七年的鄉試文書終于下來。 除了皇上的圣旨之外,還有禮部對這次考試變動的細則。 圣旨,自然是要天下學生感激皇上給的機會。 細則才是府學跟學生們要研究的東西。 而今年的鄉試,果然比之去年有些變動。 這些變動都很正常,就像每年的中考高考,每隔幾年都會改革改進一樣。 但今年的變動似乎有些大了。 首先,是鄉試的時間推遲。 化遠三十四年的鄉試,化遠三十一年的鄉試,都是定在八月初六。 今年直接推遲到八月十八。 說是每年鄉試,八月十五這日,學子,官員們,跟家人都不能團聚,實在不好。 如此團圓佳節不好骨rou分離。 紀元想了想,這邊過著八月十五呢,那邊還有三天要鄉試。 這宴會只怕也不會太好。 算了,也確實是朝廷體察民情了。 考試推遲了十二天,這對不少考生來說都是心理壓力。 但細則的第二條,更是讓人坐不住。 三天的考試,又額外延長了時間。 增加到六天。 沒錯,足足增加一倍多。 八月十八進考場,二十四日出考場。 差不多五夜六天。 如果說推遲考試時間,讓大家心里緊張起來,倒也不至于慌張。 但延長考試時間,完全是晴天霹靂。 關在狹小的席舍內考試,已經讓心理素質不好的考生難受。 如今,如今又多了好幾天。 這怎么能行。 不少人慌張萬分。 后面對試卷的要求已經完全看不到了。 “怎么變動這樣大?!?/br> “為何會如此?” “往年不都是三天嗎,怎么這次改了?!” “那題目是不是也增多了?” 題目倒是沒變。 那為何? 學政讓下面安撫好學生,他要托關系詢問。 知府那邊的書信已經到了,讓學政安心,等知府看完,把信件原封不動送到學政那。 信件大概解釋了朝廷如此做的原因。 聶縣令的叔叔在京城吏部做事,對此朝中關系很是熟悉。 說是前兩次鄉試,都有學生寫不完題目。 第一場考試,便要求四書三篇,五經四篇,著實有些多了。 第二場考試,要考試論一道,詔、浩、表一道,判詞五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