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節
殷博士笑著點頭:“是了,吏部調任我過來,做建孟府府城的掌印教官?!?/br> 此事也不算巧合。 他從翰林院出來之后,本就要任派官職。 又因他之前在的正榮縣教學成績實在過于好,在吏部,禮部,乃至皇上那都掛了名。 建孟府的掌印教官又要換人,殷博士在建孟府正榮縣又教過學,讓他過去,再合適不過。 不對啊,那原來的掌印教官呢? 李錦跟蔡豐嵐不會那么沒眼色地問,但他們兩個眼睛里都帶著喜悅。 是殷博士! 殷博士來了! 殷博士做掌印教官,肯定不一樣! 他們這邊興奮著,蹴鞠場也暫時休息,紀元擦擦頭上的汗,一邊喝水一邊跟隊友說如何配合。 順便在旁邊的草稿紙上記錄缺失。 說著話,紀元余光看到場邊的幾個人。 李錦蔡豐嵐興奮地給他使眼色。 殷博士來了! 紀元也看到了,所以他才不確定啊。 紀元放下水就往殷博士跟學政這邊快走,走到五步外就給兩人行禮。 學政笑:“好了,你們敘舊吧,本官要回去公務?!?/br> “對了,今年的蹴鞠比賽,就由殷大人來管?!?/br> 這下武營他們也傻眼了。 殷大人? 府學新來的大人? 大家心一沉,面對掌印教官,平日都很難過。 但好歹知道他的習慣,大家不觸霉頭即可。 新來的大人,又會是什么脾氣? 紀元那邊卻已經跟新來的大人說上話了。 “殷博士,許久不見了?!闭f著,紀元再次鄭重行禮。 這次是學生對夫子的禮。 殷博士微微點頭,背著手道:“來來來,讓我看看你們的蹴鞠水平?!?/br> 殷博士順手拿起紀元的記錄本,念到:“紀律性不夠,換防不夠快?!?/br> “聽指揮,有些死板?!?/br> “這怎么能行,還有十五天就比賽了,加緊練習啊?!?/br> ??? 這下蹴鞠隊人傻眼了。 李錦跟蔡豐嵐還偷偷說:“這位是殷大人,以后是咱們的新掌印教官!” 新掌印教官,用得著你們這么高興? 紀元又補了句:“這就是我常說的殷博士,正榮縣的夫子?!?/br> 眾人記憶這才回籠。 那個考上進士的博士?! 對學生特別好,身為舉人對沒有功名的學生也極好的博士?! 是他們這的掌印教官了?! 殷博士坐到旁邊的凳子上,抬抬下巴:“練吧,讓我看看成果?!?/br> “聽說建孟府府學的蹴鞠很厲害,給我看看真本事?!?/br> “若真的厲害,咱們就拿個第一?!?/br> 看真本事。 拿第一。 這些話簡直讓武營他們瘋狂心動。 “我們有真本事!” “我們就應該是第一!” “沒錯!” “練!立刻就練!” 殷博士笑著點頭,還朝李錦他們招手:“愣著干什么,給教官我倒茶啊?!?/br> 李錦蔡豐嵐趕緊去倒茶,絲毫沒覺得自己被使喚,樂呵呵跟著一起看蹴鞠。 建孟府府學的蹴鞠水平果然還可以,看得殷博士很滿意,等大家訓練結束,就道:“不錯,本官看你們也是當第一的料,好好努力,我還從京城給你們帶了新的皮球?!?/br> 說著,十幾個球拿了過來,都是嶄新的。 加上上次學政送來的蹴鞠,他們從未打過這么富裕的仗啊。 新的掌印教官一來,立刻讓蹴鞠隊所有人都喜歡了。 不愧是紀元都經??涞牟┦?! 人果然非常好! 一夜之間,府學來個新掌印教官的消息,便傳遍整個府學。 還說蹴鞠隊很喜歡他。 真的有那么好嗎? 不過,新掌印對蹴鞠隊都那么松快,對他們也應該一樣吧? 九月初六一大早,不少學生果然看到臉黑的張掌印身邊跟了個年輕的掌印教官。 兩人官服一樣,這就是新掌??? 大家好奇打量,到兩人面前行禮離開,誰料新掌印道:“等會?!?/br> 等會? 那學生停住腳步。 新掌印開口道:“衣服怎么回事?!?/br> 府學的學生日常多穿青衿,青衿又大多樸素,不能繡花。 可眼前的學生,領口繡花都是花枝,還是他去北市春樓里找人繡的,不少同窗都羨慕。 這,這從來都沒事的啊。 新掌印卻道:“樂不可極,極樂成哀;欲不可縱,縱欲成災?!?/br> “以后這青衿,不許繡這種花紋,明日要改?!?/br> 兩個學生傻眼,看向張掌印,張掌印平時脾氣不好,眼高于頂,從不會管這些啊。 “你,站住?!?/br> “四方巾是這樣帶的嗎?” “身上這么多佩飾,是要去當鋪做買賣?” 張掌印微微松口氣。 新官上任三把火。 就是這么燒的? 新掌印不過是剛中進士沒兩年,還是頭一次當官,絲毫不知道分寸。 剛來就得罪那么多學生,還想坐穩這個位置? 做夢吧。 張掌印并不說話,只等著殷進士闖了大禍再說。 這府學里,可有不少官宦子弟。 還有些家里底子極厚的,真惹怒了他們,要不了一個月,這位新掌印就要滾蛋。 張掌印本來想著拖延時間,盡量在府學待的時間長一些再調任。 反正交接工作,也要半年,稍微一拖就到明年了。 到時候他再使計多留一段時間,等到鄉試臨近,也就沒人管他,一定能拖延到那時候。 現在看來,似乎不用了。 這位殷進士如此高潔,一定會被排擠。 是的,張掌印知道,殷博士并非蠢笨,而是打心底里認為,學生就應該潔雅大方,應該刪繁去奢。 這才符合士大夫清流的形象,更能培養人品不俗的學生。 這種想法,也太復古了些。 對待現在的學生,哪有如此行事的。 依照張掌印來看,那些苦讀的學生,只是因為家境不好才努力讀書。 家境好的學生,貪圖享樂也未嘗不可。 再者,一個府學里面,有潛力的就那么幾個,不如把精力放在前三堂,甚至前二堂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