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節
這也是好東西! 縣學尊經閣的書確實不多,但書這東西又貴。 沒想到紀元注意到這件事,還給同窗,夫子們,弄來這么多好東西。 這下,不僅夫子們高興,學生們也高興啊。 聶縣令這才知道,他們縣學那么厲害,書卻不多,當下準備動用自家的人脈,看看能不能給縣學捐點書。 沒錯,是捐。 聶縣令當了大半年的縣令,終于有點開竅了,自家的資源不用白不用。 等知道,紀元幫縣學躲了多大難關時,教諭有些沉默。 若紀元回答不好,那監臨官肯定會怪罪縣學。 多虧他聰明。 “什么?他住寺廟里?!” “這怎么能行!” 不僅縣學羅博士,房老夫子這么說。 舉人張洵送叆叇跟詩到安紀村時,趙夫子也驚愕道:“寺廟寒苦,來回讀書還不方便,怎么能住到那?” 趙夫子看著叆叇,知道這東西至少也值三十兩銀子,有這個錢,怎么不改善自己的住宿環境? 張洵連忙道:“紀元說他覺得棲巖寺挺好的,并不辛苦,而且每日來回就當鍛煉,還說讓您不要擔心?!?/br> “這叆叇您收好,若有什么問題,去縣學找我即可?!?/br> 等知道張洵考上舉人,趙夫子連忙起身見禮。 誰料張洵卻道:“我跟紀元可是好友,您是他的恩師,怎么能給我見禮?!?/br> 張洵還道:“我考上舉人之前就答應他了,幫他送趟東西而已?!?/br> 趙夫子沒想到,自己的學生不僅跟舉人是好友,在外面過得那么辛苦還想著自己。 叆叇,對他來說確實有用,也確實昂貴。 紀元卻一直記得。 再看到那首詩,趙夫子已經說不出話。 這樣的學生,一輩子有一個,已經足夠了! 張洵從安紀村離開,還有人在問趙夫子這是誰。 等知道前因后果,眾人都是詫異得很。 那是舉人??! 舉人! 竟然來了安紀村,還是紀元的朋友。 再看趙夫子手中的叆叇,更是羨慕不已。 沒關系,他們今年好好做青儲料,也能攢錢買好東西的! 說起來,青儲料也是托了紀元的福。 他這個人,怎么那么好啊。 張洵回正榮縣縣學的時候,另一封書信也隨著快馬奔馳到浙江余姚。 到家正在備考的殷博士看到信件,直接站了起來。 身邊的妻兒還道:“怎么了?” 殷博士看著程教諭寫的信件,再看著教諭謄抄下來的紀元詩句,深吸口氣。 他何德何能,有這樣好的學生。 不說了,學生如此有才,如此尊師。 自己這個當老師的,必然要讓他有尊重得有道理才行。 明年的會試,他一定能考上進士,回頭自己的學生就有個進士夫子了! 這是幾日后的事了。 正榮縣縣學則面臨著夫子考試。 都知道,現在正榮縣縣學夫子緊缺,之前調走了八個。 今年招生人數還會增多。 按照教諭的計算,再來十五個秀才夫子即可。 像張洵跟孫夫子,兩人直接成為正榮縣的舉人夫子,不占據秀才夫子的名額。 沒想到正榮縣縣學,走了一個殷博士,又了兩位博士。 李勛深吸口氣,看來他回來是對的。 他也一定會當上正榮縣縣學夫子的。 說不定一邊讀書一邊教學,回頭也能考上! 九月初十,建孟府府學例常休息,紀元趁著時間,抄了兩千字的《陳家詩詞格律感悟》,這兩千字抄完,此書竟然抄了一小半了。 不錯不錯。 “你的信?!辈特S嵐拿著一堆信件過來。 紀元的,他的,白和尚的。 但還是紀元信件最多。 信件多半是夫子們寄來的。 紀元看著哭笑不得。 他在棲巖寺非常好啊,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人更是少。 在這專心讀書很好的。 雖然確實有省錢的考量,但如今他早就習慣了,甚至很喜歡禪房的清靜。 羅博士他們卻覺得禪房太小,不如他們給紀元租個合適的院子,又或者找之前的舊友,幫他尋個住處。 紀元知道夫子們是對他好,不過還是不用了。 先不說搬家太過麻煩。 再者,他也不覺得辛苦,如此已經很好了。 能讀書,有好友在,有飯吃。 還有比這更快活的日子嗎? 紀元提筆回信,讓夫子們放心,自己很好的。 還有就是大海跟小河的信件。 小河準備好年底考縣學,算著時間也差不多了,估計還是十一月份考試,小河很有信心。 大海要說的事就多了,從夸贊獸醫書真的很好,再到收到紀元送過去的新書了,特別有用,他的醫術都快超過師傅了。 除此之外,就是青儲料已經在做了,讓紀元放心。 只是今年要的青儲料實在太多,差不多三百萬斤,整個村子的人都在忙,今年愿意做事的人多了。 就這還不太夠,從外面雇人了等等。 此事之外,就是紀利了,紀利已經判下來,他聚眾賭博,組織賭博,還騙人錢財,賣人兒女等等罪名,判了流放兩千里,人已經出發了。 但紀利到底年輕,就算打板子流放,人也還活著,可這輩子想要再見,那是不太可能了。 隔壁的合遠縣換了新縣令,人也很不錯,還把雷力明調過去當捕頭。 原本在正榮縣,雷力明都升職當副捕頭了,隔壁新縣令卻覺得他好用,直接找到聶縣令說情,去做了捕頭。 大海因為紀元的關系,如今跟雷力明關系也不錯,他去隔壁縣治療牲畜時候,兩人還有些聯系。 估計不出意外,合遠縣也會買許多青儲料,就看他們后續的發展。 都是好消息。 紀元又把信件看了一遍,放心了不少,大家過得都很好。 白和尚的信件,是他師傅寫的,安慰他鄉試落榜,讓他好好讀書。 蔡豐嵐也是家里寫的,同樣安慰,又給他寄了些銀錢。 三人看完信,也沒想太多。 他們都是心智堅毅的人,再加上紀元做主心骨,很快繼續學習。 學吧,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父老鄉親的期待。 鄉試過后,府學便沒有之前緊張的氛圍。 沒考上的,自然要準備明年的考試。 順便還要準備今年十一月份的歲考,歲考關乎他們分到哪個學堂,務必要好好考。 今年府學里考上二十多個舉人,多數都在第一堂跟第二堂。 這也讓第一堂跟第二堂變得格外有吸引力。 紀元說什么,都要進去的。 每日五節課。 前三節發奮四書五經,后兩節繼續學輔科。 紀元吸收知識的速度,遠比別人想象中還要多。 每日早上抄書,讀書,背書。 五節課下來,回來繼續做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