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節
“所以這次的考試,看似簡單,其實很難?” 一加一等于二,要從中選出最先喊出來的,甚至最先舉手的。 ??? 這,這怎么搞啊。 本來沉浸在,歲考真簡單真快樂的同窗們,現在傻眼了。 從來沒人告訴過他們,題目太簡單也是問題啊。 那怎么辦? 他們還美滋滋地答了舒適區內的文章。 “你呢?你怎么寫的?”又有人問道。 紀元看著眾人目光,干脆背默出來。 他寫字極快,又是極好看的館閣體,幾乎他一邊寫,周圍人一邊念。 與此同時,研學處也在念紀元的文章。 殷博士看著開篇的文章,贊道:“很有儒家之風?!?/br> 說著,忍不住給周圍人傳閱:“都說紀元是有天賦的,不信你們看?!?/br> 很多人看著紀元的勤奮,便忽略他的天賦。 可他的夫子們卻知道,紀元的天賦遠超勤奮。 十歲的年紀,就能做出如此文章,實在不得了。 “明年的禮記,我教定了!” 郭夫子默默腹誹,看來他猜得沒錯,殷博士早就想好要教紀元,只是沒找到時機。 要是老趙知道這件事,估計也會很開心。 他這個學生,真是人人搶著要。 紀元的試卷在研學處傳閱,已經是無可爭辯的第一。 路過的教諭都夸了幾句,他最近經常去衙門,這會還是過去,順口道:“我就知道紀元會是第一?!?/br> ??? 您這就知道了? 不管怎么樣,紀元升堂考的資格,確實有了。 升堂考在五日后,十一月二十五。 如果說歲考,是考一年學習的內容。 升堂考就是真的考四書五經了。 雖然重點還在四書,但五經也會涉獵。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就看學生們的掌握情況。 十一月二十一下午,看到成績以后的甲乙丙三個明倫堂的學生,全都陸陸續續回家。 往日熱鬧的縣學變得安靜下來,只留了九個學生。 他們就是丙等堂的考生們。 其中有幾個,是去年考過一次的,看起來格外緊張。 特別是蔣克,他是丙等堂的副舍長,以前還會嘲諷窮學生們為窮酸社,今年卻收斂心性。 一個是縣學的氛圍變了,二是他去年升堂考并未考過,一整年都在努力復習。 紀元在其中,自然是年紀最小,也最晚進縣學的。 他跟其他人也不算特別熟,但這會學堂只剩下九個人,難免多說一會話。 蔣克念念叨叨:“我爹說,最近幾年,可能是正榮縣縣學最好的時候,如果在這種環境下還考不上秀才,那多半沒指望了?!?/br> “反正正榮縣的機會難得一遇,我們一定要把握住?!?/br> 升堂考不設名額。 九個人都不是競爭對手,只看誰的學問夠了,誰就進入乙等堂。 故而這里少了火藥味,多了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去年我考過的,題目不說很難,但考得很全面?!?/br> “四書你們也多看看,每年都教四書,這四書實在是重點?!?/br> 說著,蔣克翻了翻書,應該是為了緩解緊張所以說了那些話,他還隱晦地看了看紀元。 紀元見他們若有若無的看過來,輕咳道:“你們有要討論的嗎?” 或者說,有要問的嗎。 “有!” “這句話的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br> “我這也有,兩本書的注解根本不一樣,應該信哪個?” “這句話,太生僻了,用的哪個典故?!?/br> “還有這個,引用的書我聽都沒聽過?!?/br> 紀元順著看過去,能解答的都解答了,不能的大家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 還有四天考試,他們要抓緊一切時間復習。 四書五經,這些早就被翻爛的書,總能找到知識點。 紀元也不敢馬虎。 這里的九個人,基本就是丙等堂的前十五了。 也是學全了四書五經的,有的學了不止一年,像蔣克今年二十,他可是七歲就啟蒙的。 算下來,已經讀了十三年的書,都說古人十年寒窗,那是說少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縣學宿舍里也變得冷清。 紀元宿舍里的人已經走完了,李廷回了家,錢飛也在年末跟著家里做買賣。 其他舍友自然趁著天氣還好,趕緊回去。 十人間里,晚上驟然只剩下一個人,難免冷得厲害。 李廷臨走前把被子塞給紀元,算是又多鋪一層,多蓋一層。 錢飛則把暖手爐子留下。 但十一月,馬上十二月的天氣,還是冷的厲害。 紀元一邊哈氣一邊繼續溫書。 十一月二十五,終于迎來升堂考。 九個人準備妥當。 考! 不就是考試嗎! 他們可以的! 縣學里面,多數夫子已經離開。 只有殷博士,以及附近住的兩三個夫子還在。 殷博士家在浙東,回去也遠,一般會跟教諭縣令他們一起過年。 這次留下,正好做監考老師。 嚴訓導看了看,還道:“舉人給你們做監考夫子,你們可要好好答題?!?/br> 答答答。 好好答! 他們也想考過??! 升堂考的題目果然沒那么簡單了。 跟蔣克說的一樣,非常全面。 四書五經,全都有涉獵,偶爾還有其他內容。 總之考的方方面面。 考試的地方四面圍著,又點了幾個火爐,倒是讓人昏昏欲睡。 寫題寫到最后,甚至有種馬上睡過去的感覺。 升堂考,完全是考基本功。 紀元答著答著有些熟悉。 這好像就是入學考試那會的感覺,不過那會只有四書,內容也不復雜。 現在四書五經混在一起考,考得也更深入。 就像有老師想要看看你到底掌握了多少,到底學會了多少。 以此,才能評判是否能進乙等堂。 畢竟進了乙等堂,第二年就要參加縣試,就要去考秀才。 紀元終于知道,為什么他們縣學考秀才的概率那么大。 如果每個人都是這么翻來覆去地學,翻來覆去地考,那學問必然扎實。 那么好的政績,那么好的成績,都不是憑空得來的。 十一月二十五下午,考試終于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