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八月十二,麥假的第五天。 各方統計出來的青儲料需求,終于送到紀元手上。 因是只要需求量,各家也不用管安叔公這有沒有,只要做出來,他們能買。 當然,這都是值得信賴的人,還有張獸醫做保,基本不會有錯。 堡李村李家,六萬斤。 縣城牛家,八萬斤。 這是正榮縣養牛最大的兩戶了。 其他散戶加起來,也要七萬斤。 剩下的就是外縣的。 張獸醫那邊聯系了幾家,一個張家定了五萬,另一家定了四萬。 剩下的多是觀望,散戶定了兩萬。 外縣的觀望很正常。 他們不像正榮縣這些養殖戶們,一有官府的認證,官府近幾年都扶持他們養牛,所以更信賴。 二是這兩年的青儲料確實打出了名氣。 不管怎么說,總的算下來,今年至少要做三十九萬斤的料。 這自然是把稅費,以及各種損耗都加到里面。 “三十九萬斤?”安叔公驚呼。 不算就罷了,這么一算,才知道他家一年做那六萬斤,根本什么也不是啊。 幸好當時不知道這個數字,否則他能一夜愁白了頭。 安村長也在驚愕青儲料的買賣。 他就算作為村長,也從未經手過這么大的買賣。 要怎么做啊。 眾人的目光自然又在紀元身上。 他們現在除了信賴紀元,已經沒有第二個想法。 好像都形成依賴了。 紀元那邊已經把人數算好了。 安叔公家,去年男女老少二三十口一起齊上陣,不過做了六萬斤。 但就算他們內部,也是有人做得多,有人做得少。 把十四歲以上的人算里面,主要勞動力大概在十五個人,可安叔公跟安老大這種,又是出了名的肯賣力氣。 安大娘子更是居功至偉。 也就可以算是十八個人做了六萬斤的青儲料,還要去掉前年挖的窖。 紀元邊解釋邊道:“這么算的話,青儲料的買賣,一共需要一百三十人?!?/br> 不等他們說,紀元繼續道:“分為兩個工種,一個挖窖運草料?!?/br> “女子則來細細的鋪料,這個活要格外細致,必須婦女來?!?/br> 后面算是紀元的私心。 如果一窩蜂地找人,各家必然先派男子出來,畢竟是掙錢的活計。 可鋪料這事,確實要細。 而且這買賣從一開始,就有安大娘子這樣做活的。 也有安二娘子這種記賬的。 要是因為推廣出來,全都變成其他男子的活計,那她們兩個“創始人”說不定都會被排外。 紀元感激當時安大娘子雇他做事,必然不會讓安大娘子“失業”。 而且他說的也是實情,相比于挖窖這種事,均勻地鋪料,才是做青儲料的關鍵。 一百三十個人,對安紀村這樣一百多戶,六七百人的村子來講,人數也不少了。 六七百人的村子,去掉小孩老人生病的,差不多每戶都能出個人,就看他們愿不愿意了。 安村長點頭,這樣就好。 訂單有了,工作的人有了。 接下來就要說到利益分配。 “親兄弟都要明算賬?!奔o元道,“先定下規矩,省得以后出什么事。而且這份文書要上報官府,一定要合理才行?!?/br> 安村長見紀元細致聰明,開口道:“元哥兒,你直接說吧,我們都聽你的?!?/br> 安叔公立刻看過來,他也有點緊張。 以前青儲料的買賣,他算是主家。 現在從唯二老板變成合伙人,自然擔心自己的那份收益。 “安叔公是最做青儲料的,所以以后青儲料的買賣,他必得有話語權?!?/br> “您是村長,又是牽頭人,自然也一樣?!?/br> 首先,大權不能獨攬,分為兩個人。 但兩個人還不夠,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沒有辦法解決。 “我們再請趙夫子趙秀才做中間人,他清正嚴明,做事公道,大家都放心?!?/br> 趙夫子的為人,大家都相信。 紀元又強調夫子是秀才,自然是告訴大家夫子是有功名的,請他來做三權分立之一,非常合適。 安村長跟安叔公果然點頭。 安紀村青儲料的買賣,有了這三人,后面就好了。 那就是放出消息,他們要開始招人了。 一共招一百三十人,男女各一半,年齡都在十四到五十五之間。 等人招好,挖窖,收料,這些事都不用紀元管。 安叔公,安大娘子,二娘子,都會安排得妥妥當當。 畢竟他們家二三十口人是管,現在多了一百多人,一樣是管。 利潤分配上,自然是誰做活多,誰分的錢就多,大家可以互相監督。 安叔公家能多一些,是因為他家還能出九口現成的窖,而且一部分訂單也是他家拉的。 安村長牽頭做了此事,到時候利潤由他分配,自然要受趙夫子的監督。 好處也有,他已經讓他在外面給牛穿鼻環的大兒子四處打聽,誰家需要青儲料,他自然也能抽一份。 張獸醫更不用講,他倒是也會檢查青儲料的品質,而且他接觸的養殖戶更多,訂單根本不用愁。 這已經是幾乎農村集體經營了。 等于在安紀村開個青儲料的作坊,原本的村長變成作坊老板。 大體的事情定下,里面細節更是磨人。 紀元親自去請了趙夫子,趙夫子聽說是經營的事,根本不想理。 可聽說跟養牛耕田有關,這才應下。 有他這個鐵面無私的,這事不會太差。 作為監督人,在細節的利益分配上,自然也有一份銀錢。 趙夫子想推辭,紀元卻直接寫上,又道:“您做了事,就應該有報酬,這是您應得的啊?!?/br> 安叔公跟安村長立刻點頭。 紀元勸了又勸。 最后跟村長商議,把銀錢折合成米糧布匹,定時送過去。 主要是趙夫子年歲漸漸大了。 幫忙管著青儲料的事,也需要費心。 換作別人當監督,說不定都不去看,但趙夫子應下的事,就一定會辦妥。 無論從哪方面講,這銀錢趙夫子非拿不可。 最后紀元道:“您可是秀才,給官府的文書上有您作保,我們這事才能更通順?!?/br> “全村的人都想養家糊口,您這也是幫忙呀?!?/br> 用秀才的名號給青儲料“壓陣”,確實好用。 趙夫子少見感慨:“老夫這酸秀才的名號,竟然能派上用場?!?/br> 紀元放麥假的第五天,就在商量這些細節中度過。 里面的細節包括許多。 村里集體掙的錢,也要給村里老人四時八節禮物,以及給幼童孤兒的補貼。 當然還有紀元這種。 只要考上縣學,便能從青儲料這部分銀錢里拿出補貼。 紀元當然還有另一份銀錢可拿,自然是安大海跟他的分成。 這部分并不細說。 但也是紀元以后學費的重要來源,算下來,一年至少一百多兩。 如果是私人的買賣,自然不用顧忌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