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節
三言兩語,就把困擾他們多日的麻煩給解決了! 以后的安紀村,肯定能掙更多銀錢的! 大家一起賺過更好的日子! “走,回村里,跟大家伙說這個好消息!”安村長道。 搞定了官府的事,并不意味這件事就成了。 想要帶著村里人一起做青儲料,事情反而更多。 如何細化規則也是問題。 誰家參與,怎么參與,要是因為青儲料的事,耽誤了耕種,同樣是麻煩。 若舍本求末,他們安紀村的買賣做不了太久。 安村長又把目光看向紀元,紀元則在思考現代農村集體經濟的模式。 當然,也要有所改動,必須因地制宜。 生搬硬套,更會壞事。 以前書本上的東西,如今拿到現實里來用,差別肯定很大。 之前就聽說基層工作難做,看來確實如此。 大家看著紀元思考,都沒打擾他。 等到村里,紀元才道:“暫時先不要招人,要是人一窩蜂的過來,良莠不齊,到時候也不好管?!?/br> “安叔公,張獸醫,要不然先把各家想定的數量統計出來,先要知道,今年大概要做多少斤青儲料才是?!?/br> 知道了生產的數量,才能制定生產計劃。 更能合理分配如何生產。 安村長雖然是村長,但以前也沒干這種事,現在肯定信賴紀元。 從回去之后,張獸醫跟安叔公就在收集青儲料的訂單。 按照紀元說的,他們自然不是白白做事,還能拿到一定的提成,按照現代的話來說,等于是他們的銷售業績。 安叔公不提,張獸醫聽到這句話,立刻上心起來。 他本來還在想,自己要怎么分利潤,現在不用想了,他認識那么多養殖戶,隨隨便便都能從他們手里拿來“訂單”啊。 安叔公則跟堡李村李家有關,李家的訂單自然都是他的。 到了縣城牛家,按理說該是紀元的,但紀元卻把這放到安大海的頭上:“咱們兩個私下里平分?!?/br> 他是縣學的學生,大量參與這樣的事情不好。 而大海又是值得信賴的,私下的口頭約定即可。 于是,安紀村里,就看到安叔公他們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忙什么。 放假第三四天里,紀元都在趙夫子家中。 趙夫子感嘆紀元如今的學問,自己都快教不成了,心里也莫大安慰。 有生之年,能有這樣的學生,也算幸運。 青儲料的事,紀元也沒多說,現在數量還沒統計出來,不好放出風聲。 安紀村這邊穩得住,反而衙門縣丞偶然提起:“紀元他們還沒來嗎?!?/br> 下面小吏答:“還未回來?!?/br> 雖然官府已經答應,但安紀村要把這件事形成文書,放到衙門備案。 只有等官府確認無誤,此事才算成。 看他們辦事那么利落,怎么兩三天了,還不回來? 縣丞看著手頭的事,還是繼續忙碌。 縣令聽聞,看到縣丞時也問了問。 “青儲料是好事,還沒有什么消息嗎?” 縣丞連忙道:“大人,算起來也就四五天的時間,估計要等等?!?/br> 說起來,青儲料的事剛遞到縣令手邊,縣令便默默點頭。 他從化遠二十九年初,因建孟府官員驚天貪污案之事,臨時調撥到建孟府正榮縣。 從那時開始,想要振興當地農業,就從鼓勵農戶飼養耕牛,到鼓勵百姓開荒。 因為接觸過農司的人,自然了解養耕牛所需的青儲料。 但天齊國會做青儲料的人并不多,他也沒能找過來。 化遠三十年算是他正式調任的第一個任期。 到如今的化遠三十三年,已經的第一個任期的最后一年。 從臨時調撥到現在,已經快五年時間。 正榮縣的百戶耕牛數量,終于增長到他來時的三倍。 可這樣的扶持還是太過脆弱。 前年的病牛讓縣令很是憂心,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培養獸醫,這才穩住局面。 現在聽說青儲料的出現,更是對養殖耕牛有好處。 這樣看來,他的這幾年做的事沒有白費。 今年年底,就會有人過來接任,在下一任來之前,這些事肯定要處理好。 所以縣令才會有此一問。 縣丞是縣令的屬官,是縣令帶來的“班底”,自然明白縣令大人在擔心什么。 “大人,咱們都在加緊處理公務了,一定會之前做完的事給完成了?!?/br> “青儲料那事,有紀元在辦,多半不會出什么差錯?!?/br> 所以衙門上下都很忙。 之前留下尾巴的事,徹底做好才是,否則后來要是理念不合,很多東西就要半途而廢。 還有各部的賬冊名目等等,都要在年底準備好。 雖說明年三月才離開,可現在已經是化遠三十三年的八月份。 滿打滿算,還有半年多。 不知道青儲料就罷了,既然知道,肯定要看著青儲料穩定的。 不過縣丞講得也對,有紀元負責這件事,大概不會有錯。 別看他年紀小,人卻十分聰明。 說不定,以后還會是同僚。 縣令嘆口氣:“繼續忙吧,可惜此地的牲畜養殖,還未能到三戶一頭牛?!?/br> “您已經盡力了?!笨h丞道,“最開始接手這里時,那可是二十戶只有一頭牛啊?!?/br> 天齊國對官員是否稱職的標準很是細致。 至少規定上是很細致的。 像每百戶多少頭牛。 每個地方多少人出多少秀才,以及等等等等。 全都是官員的考核標準。 像前朝盛世時,也未能達到三戶一頭牛。 在現在這個縣令手里,能把正榮縣變成六戶人家,至少有一頭牛,已經很厲害了。 當然,這算數也不夠精準。 畢竟像縣丞牛家,堡李村李家這種,一戶就百頭牛的,很容易就把低位者給平均了。 大概就是,小明今年收入一百塊,你收入兩塊,對外面說的,就是你們兩個去年一共一百零二塊。 前者說低了,后者說高了。 縣令原本想做的,就是平衡后者。 但做著做著發現病牛,以及正榮縣缺獸醫的事,幾次向上峰請示,才逐漸改變如今的局面。 想要養好一頭牛,都是千難萬難。 更別說讓全縣每三戶都能一頭牛。 生產力低下的古代,實現起來更是艱難。 “希望多出些紀元這樣的學生?!笨h令道。 從他不忍兩個馬家湯圓因為他而虧本,所以幫忙寫食譜,在事后也不聲張,就能看出紀元的品行跟機智。 那些,都是一個好官的特質。 自己當了多年縣令,才明白的道理。 紀元小小年紀就本能做出這些行為,他看著都暗暗點頭。 “安紀村青儲料的事,一有消息,就來報我?!?/br> 要說安紀村不著急,那也不對。 畢竟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安叔公張獸醫,找了安村長,又在統計清楚青儲料的用量,安紀村還是有村人聽說了此事。 紀元讓安村長也不要著急,誰找過來,就把名字記下。 能聽到風聲就找來了,必然是想掙錢的,也是勤快的。 這些人用著更放心。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些人明顯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