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節
- 二月二十六,距離二月月考還有兩天。 縣學的丙等堂里,充滿讀書的氣氛。 眾人恨不得早晚用功。 新生自然不想在后二十名,到時候課業會加倍。 老生也不愿意讓新生超過自己,那多沒面子啊。 就算班里最不認真的學生,此刻都專注起來。 紀元抽空看了看自己昨日練的一百個大字,其中還有三四處錯誤,今日要重點學習。 等到完全沒有錯誤的時候,老夫子說就可以開始臨帖,那才是踏出一大步。 練字這事,既要勤,也要思考。 直接悶頭寫字,寫上一百年,也還是那個模樣。 只有學習了名家的字體結構,筆畫順序,才能寫好字,最后才是形成自己的風格。 紀元并不著急,只把每日練字當做磨煉自己一項事務。 把大字收起來,繼續背誦今日的《詩經》。 說起來,十八萬字的《春秋》他已經快抄完了。 要不然把《詩經》重新抄一遍。 畢竟這字,他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等到月考考完,他就開工。 紀元繼續背誦,此次考試,一考四書,二考《詩經》。 截止到現在,四書肯定要全考的,隨機挑選題目,但要更精進,題目也更刁鉆。 《詩經》則學了前十五篇,大概是要背誦跟理解,再深層次的還未學到。 在這方面著重學習,紀元圈了些重點,沉浸背誦。 一直等到二月二十八當日,整個丙等堂的學生,看著跟之前的乙等堂童生一般,眼下都掛著黑眼圈。 這就是考試周嗎! 考試周在哪里果然都很可怕! 按照縣學的習慣,其實考試當天并不難過,早上考一個時辰的四書,下午考一個時辰的五經。 考完就放假,比平時放學都早。 聽著還不錯,但對學生們來說,心理壓力極大。 因為縣學的夫子,會在第二日,也就是次月初一早上,在文廟祭祀時宣布成績。 就連紀元也忍不住啊了一聲。 換算一下,是不是約等于早上升完國旗,在國旗臺下宣布全校成績? 并且公布全校排名?! 這也太狠了吧。 而且一個下午段時間,夫子們就把試卷改完了? 即使考完試放半天假又如何。 你玩得下去嗎! 想想明天就要公布成績了! 老生們拍拍已經麻了的新生肩膀:“以后每個月都是這樣,每個月初一祭文廟,祭祀結束就公布成績。教諭,訓導,都會在場?!?/br> 不錯,校長和教導主任都在。 太狠了夫子們。 如果考了最后一名,那肯定會被整個縣學知道。 甲等堂,乙等堂的秀才,童生們都知道。 教諭也會記住你的大名。 這不是幾百上千人的學生,整個縣學加起來,也就九十八個人。 不對,還要減去去府城考試的十個過了縣試的童生。 一共八十八個學生,如果你每次都考倒數第一,只怕名字會被全縣人都知道。 這跟社死又有什么區別! 紀元都被氣氛搞得有些緊張。 二月二十八上午的考試,紀元出來之后,還跟李廷他們對了下答案。 正好商籍學子錢飛路過,也討論了幾句。 錢飛平時看著跳脫,但在學習上,倒是認真得很。 李廷道:“四書還好,咱們都是學過幾年的。主要是五經,雖然只學了詩經前十五篇,也只考這么多,可總覺得有很多不足?!?/br> 錢飛跟著點頭。 不管怎么樣,下午的考試還要繼續。 果然,《詩經》的考試不僅有默貼,還有解意。 一字一句的,有的還要標注意思。 一個時辰過后,不少學生滿頭大汗。 先玩一個月,再學一個月,這種落差感,沒點定力的,都堅持不下去。 好在月考是給應付過去。 成績如何,就看明天的情況了。 平日總吵吵嚷嚷的同窗們,都沒心思吵架,就怕自己考了倒數二十名,那以后的課業都要加倍。 特別是新來的學生,感覺這一條就是針對他們的! 那些以前就在丙等堂的學生們,最多的學了四經,差一點也學了兩經。 只有他們,是頭一次接觸。 難,真的太難了。 好在考完試就放假,縣城里的學生們四散回家,就連住宿的學生也找地方玩耍。 紀元卻嘆口氣。 李廷還以為他也擔心考試的事,就道:“不過二月份的考試,回頭咱們肯定能追上?!?/br> 紀元點頭,提起另一件事:“主要一放假,學校食堂就不管飯了,咱們就要出去吃?!?/br> 平日上課的時候,食堂管飯,今日放假,晚飯自然沒了。 他擔心的是沒飯吃。 紀元心里算了算他手頭的銀錢,從正月十六到縣學,如今二月二十八。 也算是一個半月了。 這些日子只出不進,難免擔心銀錢。 再說最近不管是練字,還是抄書,都花了不少錢。 先說每日必練的大字,一日一百個,最少需要五張紙,這就快兩文錢了。 還有抄書用的紙張麻繩,沒記錯的話,一個半月里,他自己去買了一次紙,又讓書鋪送了兩回。 幾次加起來,差不多買了兩千張左右,反正銀子付了近七錢。 固然有抄書的緣故,錢也花得他心疼。 這還只是紙的價格,一兩墨大概能寫一千兩百個大字,三千六百個小字。 練字加抄書,墨水都用了七八斤。 還有損壞的筆,總共加起來,文具便花了八錢銀子。 他才開學一個多月??! 就花了八錢! 全部資產的一半沒了! 難怪都說,極貧之家不得科舉。 這個不得并非是不可以的意思,而是最終的含義。 很窮的家庭,最后是考不上科舉的。 若不是他靠著青儲料發了筆橫財,現在別說抄書了,估計都要去撿垃圾過日子。 而且開銷也不止筆墨紙硯。 前段時間縣試放假,連著放了六七天,食堂自然也不管飯,每日的吃食加起來也要十一二文。 還有他為了感謝趙夫子,尊經閣老夫子的幫忙,買的吃食用具。 反正最后算下來,他帶過來的一兩六錢銀子,只剩四錢了。 看著好像沒什么,但以后花錢的地方還多著。 畢竟課本是抄下來了,還有課外輔導資料沒抄,都是紙,都是墨。 他上輩子家境也不算太好,但也不會為本子鉛筆發愁。 怪不得都說古代讀書難,他算是真的感受到了。 等會,紀元又在身上摸了摸。 上次打賭贏的幾兩銀子還沒放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