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趙夫子出來肯定也辛苦。 紀元想著,又把試卷放下,回頭再說吧。 時間很快到了二月十三。 這日的清早,縣學里人聲鼎沸。 之前最安靜的乙等堂學生,變得最為熱鬧,他們各個面容焦急,平日最淡定的學生,此刻也會坐立難安。 “如何了?成績可出了?” “還未出?!?/br> “我們去衙門外看看吧,等著張榜?!?/br> “走,去看看?!?/br> 紀元雖然也想去看熱鬧,但還是去藏經閣,認認真真練了一百個大字,這才出門。 此刻已到晌午,看樣子還未出成績。 縣學里二十八個丙等堂學生,還有下面村里來的童生,四十六個人再加上各家的家人,仆人,全都聚在衙門附近。 衙門的捕快們似乎知道他們著急,只是不讓擋路,維持秩序。 只聽一陣敲鑼聲響起,后面的人道:“讓讓讓讓!放榜了!” 放榜了! 紀元也站起來。 好吧,他站起來也看不到。 九歲的孩童,怎么也看不到最前面啊。 只見幾個夫子拿著榜單前來。 周圍還有捕快護著,才沒讓激動的學子們靠近。 四十六人中,只有十人能過縣試。 只要看前十名即可! “孫梓航,幫我看看孫梓航的名字?!?/br> “趙文,有沒有趙文?!?/br> “郭昌!有你!第九名!你過了縣試!” “吳之望!第二??!” 沒過縣試的童生,跟過了縣試的童生完全兩種模樣。 “縣案首是李勛!” 一邊痛不欲生,一邊歡欣鼓舞,只差跳舞慶賀。 被稱為縣案首的李勛強行讓自己鎮定下來,接受周圍同學們的恭賀,謙遜道:“這才是縣試,還有府試等著?!?/br> “你可是縣案首,府試對你來說,已經十拿九穩了吧?!?/br> “對啊,府試一過,你馬上就是秀才了?!?/br> 李勛深吸口氣,眼睛亮得驚人,連忙朝老父親老母親拜去。 他們家境一般,如今總算讀出來了,不辜負家人的期望。 眼前的一幕讓眾人感慨。 被擠到一邊的郭夫子看到紀元,咦了聲:“你也在?今日沒抄書嗎?!?/br> 紀元看了看趙夫子的好友郭夫子,他不是早早去忙縣試的事,怎么會知道自己在抄書? 紀元還是答:“只差春秋一本,也快了?!?/br> 郭夫子驚愕,五經加起來三四十萬字,竟然抄了三分之二,就差最后一本,需要慢慢學的。 “不錯,明日你們就要正式上課,好好學?!?/br> 郭夫子說完,紀元又問了趙夫子在何處,這才離開。 旁邊的明經博士等紀元走了之后,忍不住道:“說好裝作不知道丙等堂學生們在干什么嗎?” “那是紀元,他可是丙等堂唯一真正用功的?!?/br> “也是?!?/br> “放羊那么多天,全都玩瘋了?!?/br> 說著,兩位夫子又往人群里看,數了數有幾個丙等堂學生來看熱鬧。 他們最近是忙,但丙等堂的情況了如指掌。 眼下也要忙完了,是該把注意力轉移到丙等堂上了。 紀元見到趙夫子的時候,他正在衙門安排的客棧中休息。 紀元并未打擾,拿了隨身帶的書看了會,等到暮色降臨,趙夫子醒了,他才趕緊把書收好。 趙夫子跟紀元雖然前幾日見了一面,但事情繁雜,并未多聊。 此刻師徒兩個講了近況。 知道紀元并未因身邊的事耽誤學習,趙夫子更滿意了。 趙夫子最近的情況也極好。 安紀村里,因為出了個考上縣學的紀元,村里不少學生都去讀書,條件自然好了些。 再加上這次被請做監考老師,同樣有俸銀,家里的情況自是不用擔憂。 又聊片刻,安紀村里來接趙夫子的安大海,安老大過來了。 紀元只好跟他們告別。 安大海帶了時下的青棗,全都給了紀元。 只是時間已經到傍晚,他們必須趕緊回去。 紀元看著馬車遠去,整理整理衣服,往縣學方向走。 縣學里還是一片歡欣鼓舞,都在為縣試結束高興,也商量著為十位考上的童試踐行。 四月就要府試,他們這幾日就會出發。 至于沒考上的,縣學里似乎看不到他們的身影。 一場考試,把所有人分成兩個模樣。 一些人平步青云,另一些人只有繼續寒窗苦讀。 這份煎熬,不是誰都能承受的。 不過紀元同樣前去祝賀,雖然同窗不久,但也是一個縣學出來的。 誰料縣案首李勛看了看紀元,笑道:“我知道你?!?/br> “說不定,你也是新一批學生中,最有潛力的了?!?/br> 被縣案首這樣夸,紀元十分不好意思,趕緊擺手。 好在李勛很快被其他人拉住慶賀,紀元才沒那么尷尬。 不過李勛走之前還道:“快些考入乙等堂,那樣就有考縣學的資格?!?/br> 甲乙丙,三個學堂。 層次分明。 丙等堂的學生想要去考童試,必須升入乙等堂。 紀元謝過,往宿舍方向走。 讀書吧。 不管別人怎么熱鬧,他們都要讀書的。 大多學生都去跟著湊熱鬧,紀元以為宿舍沒人,沒想到聽到里面傳來幾聲哭泣。 而且聲音有些耳熟。 紀元躊躇,只覺得進去了,里面的人說不定會尷尬。 剛猶豫片刻,里面的人開門出來,正好跟紀元撞了個對臉。 李廷? 他從家里回來了。 李廷手里拿著嶄新的《禮記》,看樣子是要熬夜苦讀。 李廷見紀元過來,頗有些尷尬,不過還是道:“我爹把書從府城買回來了,只是忘記送來?!?/br> 倒也不像,先不說那么多書,怎么會輕易忘了。 只講書是專門買的,若一般人從府城回來,肯定先一步送過來。 畢竟這邊馬上要讀了。 紀元點頭,不愿拆穿好友的偽裝。 但李廷自己肩膀一垮,直接說出緣由。 五經一共五本書,大家都知道。 但每本字數不同,故而一本書會有許多卷。 而這一套書加起來,共計三十九卷書,便是府城書便宜,買下來也要近十兩銀子。 這買的還是比較便宜的版本,印刷也不算特別好的。 他爹跟后娘去府城送春牛,回來的時候他爹就去書鋪買書。 等他后娘知道價格,剛開始沒說什么,到家之后,就要把書留下。 說是她兒子也要啟蒙了,也需要書,回頭再給李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