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節
所有身家榮辱皆系于此。 甲等堂的秀才們看著,眼神帶了憐憫,他們何嘗不是這樣過來的。 丙等堂的學生們則有些驚愕,好像看到自己將來的模樣。 文廟祭祀后,眾人紛紛各自的明倫堂。 這對丙等堂學生的沖擊最大,忍不住道:“他們怎么哭成那樣?!?/br> “成敗就在于此,能不哭嗎?!?/br> “十年寒窗,就在五日后了?!?/br> “這日子,咱們不是也在過嗎?!?/br> 這說得不少人心里有些發虛。 他們真的寒窗苦讀了嗎? 他們真的有那么用功嗎? 縣學里甲乙丙三個明倫堂,甲等先不說,那是不同的階級。 只說乙等明倫堂的學生,其用功大家都看在眼里。 能在他們縣學考試中突出重圍,上了乙等的,必然用功。 即將到來的縣試對他們來說,都猶如天塹,那對他們來說呢? 他們既不用功,也不努力,等他們面對這一日的時候,又會如何? 或者,他們根本沒機會面對。 便是想要去考試,也要努力的。 開學半個月的荒廢學業,讓大家心里戚戚然。 再看到用功讀書的紀元時,更是心虛。 照例來上四書課的夫子,見到丙等堂學生猶如鵪鶉一樣,嘴角彎了彎,裝作沒看到,繼續按部就班今日的課程。 上完課之后,馬上離開。 他真的很忙,忙到都沒空給大家布置課業。 不過沒關系,等到縣試結束,讓丙等堂學生們把這半個月課業補上來就好。 什么? 太多了? 清閑半個月,后面不忙點,怎么可能。 他們正榮縣縣學的夫子,是那么好糊弄的嗎。 中午吃飯,食堂里的學生們重新有點生機,只是看到紀元的時候,見他還一如平常。 這個人怎么回事。 看到文廟祭祀時丙等堂學生的模樣,就不怕嗎? 原本想看紀元什么時候放棄的眾人,心中突然有了答案。 人家怕什么。 人家一直在努力學習,對他來說,又有什么影響。 眼看紀元拿著厚厚的空白紙張,再次去尊經閣,眾人就知道,他還會繼續抄書,直到自己擁有書本。 而他們抱著買來的書本,還在玩鬧。 怎么辦,突然愧疚了。 紀元到底是不是人??! 才九歲,就這樣可怕?! 尊經閣里的紀元,他翻開近十萬字的禮記,長舒口氣。 抄十萬字,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 閣內寂靜如舊,只有紀元寫字翻書的聲音。 一直不愛說話的老夫子端著茶從他后面走過,不經意瞥了眼紀元抄書的字跡,手差點一抖。 好丑的字。 老夫子懶得再看,繼續回到位置上寫寫畫畫。 太丑了。 怎么會那么丑。 第29章 第29章 進入二月, 天氣漸漸暖和,縣學的氣氛也變得不同。 大概跟昨日祭文廟有關,所有人口中談論的, 也多是即將到來的縣試。 就連早上的四書課程也暫時取消, 全部改為自習。 紀元還是早上來了, 才知道取消的事, 看來縣學也是臨時通知。 也有人講:“既然夫子們都不在,為何不放假?” “不知道,反正不讓出縣學,讓我們自己學?!?/br> 這些牢sao說完,大家的話題又回到二月初六的縣試上。 讀書人,無不想考上秀才。 但考秀才功名, 要經歷三大場考試。 縣試,府試,提學院試。 全部考完,才能被稱為秀才。 放在現代, 就是一試, 二試, 跟終試。 如今乙等堂學生們忙的,就是第一關。 若頭一關都過不去,后面的不用想了。 “劉嶸聽說你祖父被請做這次縣試的閱卷官?真的假的?” 這話一說,丙等堂五十幾個人都看過去。 被喊劉嶸的人,今年十三,也是今年剛入學的學生, 他面容看似淡然, 實則有些倨傲,努力讓自己顯得不那么傲慢:“是啊, 他老人家原本不想來的,但縣令大人的命令,不得不從?!?/br> 當地官府忙碌的時候,是可以請當地的秀才,舉人過來幫忙的。 用這里的話來說,便是主持清儀。 這不僅是件極為體面的差事,辦成之后,還會被請為賓客,拿些額外的俸祿。 對劉舉人來說,邀請他做縣試的閱卷官,自然不在乎幾個米糧錢,更重要的還是名聲。 就連家族也能沾光。 “你祖父是劉舉人,年輕的時候還做過官,正榮縣里也沒幾個,請他是自然的?!?/br> “舉人來做閱卷官,必然合適啊?!?/br> 如果說新入學的二十名學生里,紀元憑借年紀跟竹石被喊作小神童而出名。 劉嶸便是第二個有名氣的,不僅因為他有個舉人祖父,也因他家在本地有些根基,是有名的豪紳。 劉嶸本人也是從小天賦異稟,都知道他是個聰明的,是整個劉家,最有希望考中功名的晚輩。 紀元也多看幾眼,知道平日鬧事的富家子弟王興志等人,也只是劉嶸的跟班。 正好劉嶸看過來,紀元朝他笑笑。 那劉嶸似乎沒想到,也勉強笑了下,下意識想去看書,又想到周圍人都不看,他還是回家再讀。 紀元怎么回事,難道他就不會被影響? 紀元聽大家說完八卦,跟李廷說了一聲,又收拾東西離開。 反正是自習,不如繼續去抄書。 禮記跟春秋加起來,二十八萬字,非常需要爭分奪秒。 紀元上午出現在尊經閣,讓老夫子有些意外,不過也沒說什么,還是按照老規矩,先登記再抄書。 一整日,紀元都泡在尊經閣里,抄書的進度總算加快了。 老夫子欲言又止,又走近看了看。 確實很丑。 老夫子問道:“你還有多少本要抄?” 紀元老老實實回答:“五經里,還有禮記跟春秋,若帶上儒家十三經,那還有十本?!?/br> 儒家十三經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 老夫子欲言又止。 字數如此之多,若真把這些書全抄了,寫字的壞習慣只怕要深入骨髓。 紀元見老夫子不再說話,繼續抄。 現在手上這版本的《禮記》共計四十九篇,他抄到第八篇的《文王世子》。 這篇主要的內容為記錄世子教育問題,以及教育制度等等。 但文王世子的文剛寫完,就聽老夫子道:“錯了?!?/br> 錯了? 紀元反復確認,“文”字沒寫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