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6節
雜貨鋪老板見多了鄉下人舍不得買東西的模樣,一見陶長安聽到價格后的模樣,就知道客人開始猶豫了。 鄉下人普遍比較窮,一個銅板恨不得掰成兩半來花,但rou沒有,好歹能夠掙幾個銅板也是好的,就趕緊推銷道: “客人你別嫌棄這個價格貴,你看看這貨架的做工,非常的結實耐用,買回去夠你用上二三十年的,非常的劃算...” 其實這個時候的手工算起來還是十分便宜的,陶長安自己上手試了一下貨擔,確實跟雜貨鋪老板說的那樣,質量非常好。 只要不特地損壞,用個幾十年都還是可以的。 五十個銅板其實算起來也不算貴,可以看成現代一個銅板一塊錢一樣,五十塊錢買一副貨擔用來做小買賣,還是非常值得的。 盡管身上就這么點銅板,但為了改善生活,前期花點錢治辦一下行頭也是應該的。 陶長安沉吟了一會兒,又順便把雜貨鋪里面的其他陳列的商品問了一遍。 發現這家雜貨鋪里面賣的東西確實算比較便宜的了,不過能夠省一文錢就省一文錢,陶長安討價還價道: 第9章 “老板你這里的東西確實不錯,許多東西我都想買點的,可惜我身上的錢沒那么多。 您看這樣可以嗎?我買了貨擔以后,也是想以后長期的做貨郎到村里賣東西給村里人的,不管生意好不好,總是要不斷進貨來賣的,看在以后可能長期合作的份上,老板您看看能不能打個折扣,合適的話,以后我可以多在您這里進一些貨?” 其實在陶長安開看問貨擔的時候,雜貨鋪老板就看出來他以后估計是想做貨郎或者到街上做點小買賣的,要不然他可不會見個人,沒買東西就這么耐心的把價格都說一遍。 雜貨鋪老板也想多賣些東西出去的,要是能夠發展成長期客戶,那就更好了。 畢竟開門做生意的人,可不會跟錢過去。 “以后你要是長期來店里拿貨的話,我可以給打個九折,小本生意,能夠打個九折我這邊賺的也沒有多少了,你看怎么樣?” 前面已經貨比三家了,陶長安自然知道雜貨鋪老板并沒有騙自己,他沉吟了一下,道: “打九折也可以,不過今天我這才準備開張,這貨擔你得給我減點,就當作為一個好彩頭,祝我們以后生意越來越好,老板你覺得怎么樣?” 雜貨鋪老板十分rou疼的說道: “看兄弟你也不容易,那這副貨擔我一文錢不掙,你給我四十文錢就可以了,不過其他東西就只能夠給你打九折,不能夠再少了!” 能夠少花十文錢那也是好的,要知道三文錢就能夠買到兩個白面饅頭了,這一下子就節省了五六個白面饅頭啊,陶長安哪里有不答應的,他連忙一臉感激的謝道: “那就太感謝老板您的照顧了,至于代會我購買的其他物品,您能夠打九折就已經非常好了?!?/br> 貨擔上面是用竹編織好的貨架【上面插放一些小商品,比如頭繩頭花、面膏、冰糖葫蘆...】,竹編貨架的下面,就是用木板做出來存放物品的小木柜,整體看上去盡管簡單,但非常實用。 陶長安提了一下空貨擔,可能是因為下面兩個木柜比較重的緣故,空貨擔也有個十七八斤的重量。 要是把貨擔全面裝滿的話,一起加起來怎么也得有百來斤的重量吧! 一百來斤聽起來好像不是非常重,但這只是對身體比較好的成年男人來說的。 稍微體弱一點的人,可吃不消長期挑著這樣重的擔子在十里八村的走著。 這可不比在糧鋪那邊打短工扛糧食,那里即使要扛糧食,也只不過是扛著短短的一段路,到了倉庫后就可以卸下來了。 再怎么辛苦,這中間還是有可以喘口氣的機會。 可挑著貨擔去做貨郎,那就意味著整個人要長時間的走在崎嶇不平的小路上同時,還要挑著百來斤的商品一起,辛苦的程度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時候陶長安才有點明白為什么很多人不去做貨郎這樣的活了。 陶長安自己要不是仗著正處于壯年,原主身體有一把力氣,加上喝了泉水以后力氣變得更大了,他也是不敢打這個主意的。 不管怎么說,擁有小空間以及里面可以調理一下身體的泉水,給了陶長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來做他想做的事情。 至少對于別人來說非常辛苦的活,對于陶長安來說除了需要多走點路外,其他的根本就不費什么力。 貨擔木柜里面存放的商品完全可以挪到小空間里面放著,剩下上面竹編架子的那些零零碎碎的商品和貨擔本身的重量一起加起來,最多也就三十多斤的重。 挑著三十斤重的東西,去東逛一下西逛一下,累了的時候就隨便找一個地方吃點東西休息一下,反正小空間里面的東西可以保鮮。 不想吃外賣那些干糧了,陶長安完全可以自己提前做好飯菜放到小空間里面,想吃的時候隨時可以拿出來吃熱的。 加上一個大男人,以后要是有條件了,還可以在小空間里面多準備一條被子被褥什么的,賣貨走遠了的話,等到了夜里,完全可以找一個安全的地方,自己蓋上被子過一夜。 反正陶長安自己就是一個粗漢子,只要吃喝跟得上,他覺得自己在哪里住都可以接受,也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還是非常方便的。 可惜如今條件有限,剛開始的時候可能需要麻煩和委屈一下自己了,誰讓他已經把自己身上的錢都完全花光了呢! 買了貨擔以后,除了留下十文錢做接下來兩天的伙食費以外,其他全部的錢他都在雜貨鋪換成了零零碎碎各種小商品。 因為資金不足,能夠置辦的小商品到底不多,陶長安考慮到剛開始的時候生意可能不好,自己有可能要餓肚子的可能性...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他可不想身上一點錢都不留,就貿然開始做貨郎了。 接下來的兩天,他并沒有馬上去走街竄巷賣東西,而是繼續做了兩天短工,身上又攢了二三十個銅板以后,他才不緊不慢的開始了自己做貨郎的生涯! 今天一大早,陶長安把貨擔整理好,比較輕便和受歡迎的小商品就放在貨擔上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至于其他稍微有點重量的東西,就只是象征性的放了一點在下面的木柜里面,大頭都放在了小空間里面以便減輕重量。 挑揀完以后,整個貨擔也就三四十斤重,對于力氣比常人都大不少的陶長安來說,這點重量輕飄飄的,根本沒什么負擔。 因為今天是鎮子上趕集的時間,趁著今天人多,陶長安挑著貨擔沿街叫賣了一番,“賣東西咧,各種好看的頭花頭繩絹花...糖葫蘆唉...” 剛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有點不好意思,陶長安叫賣的聲音十分小,不過等見到街道兩邊的人都十分賣力的吆喝著以后,慢慢的他也放開了。 反正他自己也不是什么比較喜歡要面子的小年輕了,都活了一輩子的老人了,盡管只是普通人,但閱歷放在那里,怎么也比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懂得多一點。 想要吃得開,就要學會抹得開面子,放得下臉皮,見人就覺得不好意思的人,可干不了貨郎這樣的活。 天天餓肚子的時候,要是顧著臉皮,那就得繼續苦下去,陶長安可過不了天天挨餓受凍的日子,臉面比起生存來說,已經算不了什么了。 可能是因為今天來鎮上趕集的人比較多,在鎮上擺了一個早上的攤子,居然賣出去了三十幾文的東西,貨郎這活對陶長安來說確實不算累,除了一開始抹不開面子叫賣東西外, 后面生意那是越做越順,路上走累了,干脆選一個人多的角落放下貨擔,在旁邊放下一個小馬扎,坐下來歇著賣。 渴了的話,就喝自己提前放在小空間里面保溫的水囊,溫開水喝著對身體好又解渴,再舒服不過了。 可能是因為受到上輩子壽終正寢之前感受過身體機能逐漸老化的影響,失去過以后對身體健康變得特別的珍惜,弄得陶長安如今特別喜歡養生。 吃飯喜歡細嚼慢咽,喝水喜歡喝溫開水,走路也是走得十分穩當,一步一步的踩實了再下腳,就怕摔著了。 要知道上輩子的時候,人老了,那是特別怕摔的,老年人的身體恢復能力差,一不小心骨頭都能夠摔折,就真的只能夠在床上躺好久了。 上輩子死了都死了,即使后悔自己年輕的還是沒有好好的保養好身體,也晚了。 這輩子好不容易有機會,從平常的時候開始保養好身體,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陶長安還是十分注意養生的,畢竟保養身體,當然是越早越好了! 累了就停下來休息,休息好了再繼續挑著擔子賣貨。 等下午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之后,數了一下自己兜里面的銅板,還真別說,兜里一共有七十多個銅板,扣除成本以后,自己還能夠掙上三十個銅板呢! 相當于自己打兩天短工才能夠掙到的錢了,盡管可能是因為今天趕集的緣故才掙到這么多,但仍然讓陶長安感到十分開心了。 要知道短工可不是每天都有的,很多時候就是想要干活都找不到活干。 但是自己貨郎的活,卻是每天都可以做,不管掙到多少,只要有的掙就行。 開張第一天,鎮子本來就不大,陶長安以為自己會遇到村里熟悉的人呢。 沒想到一天了,一個人認出自己的人都沒有見到,也不知道是不是村里的人都沒有過來趕集呢,還是自己變化太大,那些人沒有認出自己? 其實陶長安也沒有什么好的條件可以改變一下原主的形象,最多是戴了一頂草帽而已。 估計村里的人確實過來趕集了,但可能是沒有想到自己村里會有人出來做貨郎,沒認出來吧。 其實暫時沒有被熟人認出來,對陶長安來說還算一件好事,畢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太早讓劉家那邊的人知道自己在外面做貨郎,估計就會馬上讓人叫自己回去,逼問自己這事怎么一回事了? 第10章 等自己一說自己是被人家請去做貨郎的,在知道自己每天工錢是多少以后,估計接下來就是讓自己把工錢全部上交了。 這幾天打短工掙到的錢,如今都已經被陶長那用去做了本錢,如今還沒有掙到多少錢呢,要是這個時候就被人叫了回去,拿不出來錢可不好交代??! 自己被罵幾句倒是無所謂,不過陶長安總要考慮到原主妻子和三個孩子在劉家的處境,本來李氏和三個孩子的日子就不大好過,要是再因為自己沒把錢上交的事情惹怒了劉父劉母他們,那李氏他們的日子可能就更加難過了。 不管怎么說,對于原主的妻子和孩子,自己還是有責任照顧他們的,在自己還沒有準備好之前,還是盡量不要讓人知道自己私自做生意的事情比較好。 前期茍著點,等多攢點錢放在小空間以后,就可以用來改善自己如今的生活條件了。 因為有這樣的顧忌,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陶長安做生意的時候,就不在劉家村附近做了,直接挑著貨擔往十里八村其他地方去了。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不熟悉地形,他可沒有少走冤枉路,為了能夠多掙點錢,那些比較偏僻的村子是他去得比較多的地方。 畢竟越是偏遠的村子,平常出一趟門,到鎮子上的次數越少,有時候家里急缺個什么柴米油鹽什么的,可不就得靠偶爾過去的貨郎那里補貨了嘛! 不然,總不可能就為了缺點小東西,就花上一天的時間趕路去鎮子上買吧? 盡管偏遠點的村子普遍也比較窮,但一年到頭家里總得買點夠日子的東西吧,這樣七拼八湊的,整個村子加起來一次的購買力還是不錯的。 加上地方偏遠,其他貨郎去的次數相對就比較少,畢竟去太遠的地方比較花費時間和精力,挑著貨擔重的話,人又太過辛苦,要是挑得少過去,去一次又不劃算。 這就導致了那些偏遠點的村子就成為了雞肋,一般貨郎去是會偶爾過去,但去的頻率就會低了很多。 這樣的情況,可不就增加了陶長安掙錢的機會嘛,他去一次也只不是費點時間和腳力罷了,多的東西都放到小空間里面,也不占地方和重量。 掙到的錢多了,陶長安就可以多備點貨存放著了,這樣無論那些村里人提出想要買點什么,自己能夠提供的商品就多了很多。 一次兩次可能掙的不多,但一文錢一文錢的攢下來,積少成多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同時仗著有小空間這個便利,不用擔心負重的問題,陶長安還專門拿了一個本子--答應下次過來的時候幫那些不方面去鎮子上買東西的村民帶他們需要的商品過來。 在賣東西的同時,順便也打聽了一下每個村的情況,要是遇到什么比較稀罕的貨,陶長安也樂意做一回二道販子,收購一番然后到鎮子這邊轉手,多多少少也能夠掙到點。 很多時候,因為時間估算得不準,或者是在路上耽擱了時間,就只能夠在荒郊野外找個安全點的地方過夜了。 這么風餐露宿的折騰了一個多月,眼看著天氣有點涼下來了,陶長安這才發現自己已經差不多兩個月沒有回去了! 以前原主出去打短工,經常也是一個多月之后,攢多點錢之后才會回去一下,在家干兩天后活,等鎮子上有活可以干了,就繼續回到鎮子上干活。 不過那個時候打短工可不是固定在哪一家干活,而是斷斷續續的,在哪一家做的時間都不長,看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做活。 這次陶長安將近兩個月沒有回去,還是比較少見的,要不是村里同樣出來打短工的人經常見到他會回到鎮子上大家過夜的地方休息,都要讓人以為他出了什么事情呢! 劉老大、劉老三他們這一段時間都回去兩三次了,見老二一直沒有回去,他們也是感到有點奇怪的。 不過等劉老大他們回到鎮上打短工的時候,跟旁邊的人一打聽,知道老二一直忙著干活才沒回去后,就沒怎么管他了。 反正如今還沒有分家,不管老二掙到多少錢,回頭都是需要交公的,這對其他幾房都有利的事情,劉老大他們當然沒什么很大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