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5節
可惜經過觀察,他發現劉家村里面很多人家里的日子過得還不如劉家呢! 劉家的日子再怎么差,在劉家村和這周邊村里,生活水平怎么也能夠達到一般人家水準了,起碼看起來還有一個人樣,不算過得太苦。 看了一下劉家村里其他一些過得比較差的人家,家里連田地都沒有,只能夠租種其他地主在周圍的田地來耕種,辛辛苦苦忙一年,扣除稅費和給五成的租子給地主以后,自己一家人剩下的那點糧食,連吃個四成飽都做不到,加上過日子需要的其他柴米油鹽之類的開銷,那日子過得可真是苦??! 連個像樣的屋子都沒有,只能夠住在棚子里面,這么一對比,陶長安感覺劉家的情況也不是那么無法忍受了! 至少要是讓他在那些四處漏風的棚戶里面過日子,他估計連一天都忍受不了,看來幸福度還是需要靠對比才能夠比較出來的。 但是再感到相對幸福一點,這樣每天清湯寡水拌著野菜混肚子的日子,還是讓陶長安過得不大適應。 習慣了現代的方便舒適,想吃什么隨時可以買到的便利生活,一下子來到這個普通的古代農民家,要不是撿回一條命,能夠繼續活著,有選擇的話他估計是不會愿意在這個時代生活的。 可惜沒有給他可以選擇的機會,既然因緣際會在壽終正寢之后,來到了這里,陶長安能夠選擇的就只有讓自己好好的、幸福的活下去了。 農民這一段時間陶長安因為一直忙著,對如今的生活也沒有時間做一個好點的規劃,如今總算忙得告一段落,自己明天也能夠到鎮上去看看了。 前面十幾天日子過得苦,那是因為原主留下來的條件就這樣,暫時不好改變,如今總算不用整體待在村里動彈不得了,陶長安就想著到了鎮上以后,看看能不能找個機會偷偷多掙點錢? 不說別的,只要學一下其他幾房--不要把掙到的所有錢都上交,自己偷偷留點,日子過得總不會比如今還要窘迫了。 每天晚上半夜睡醒,都能夠聽到自己肚子餓得咕嚕咕嚕響,只能夠喝水充饑的滋味,反正陶長安可不想一直這么過下去。 可以說身無分文這點,實在是讓陶長安一點安全感都沒有,就怕什么時候遇到點事情,自己要是一文錢都拿不出來,就只能夠面對最壞的情況了。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更不用說陶長安這個普通人了。 天天挨餓,朝不保夕的日子,短期還能夠忍耐下去,但長期這樣下去可不行。 反正自己也有小空間,到時候存錢和買了可以吃的食物放進去,想用的時候隨時都可以,除了自己能夠動用外,也不用擔心會被人偷了發現了什么的,實在是再方便不過了。 洗了腳,睡著之前他還在想著要怎么往自己小空間里面存點用得著的東西呢。 第二天大概凌晨兩點鐘,外面天還沒有亮呢,陶長安就被老大劉長耀在屋外的敲門聲叫醒了。 阻止了李氏想要起來幫自己收拾的舉動,讓她跟三個孩子繼續睡,陶長安自己起來穿戴好之后,隨便抹了兩下臉讓自己清醒一點后,這才領著包袱走了出去。 如今這個時候已經是農歷七八月份了,初秋的早上還是有一絲絲涼意的,幸好陶長安多穿了一件衣服,要不然萬一著涼了就不好了。 三個人并沒多說話,各自背著自己的包袱,就著夜色和火把上的微光深一腳淺一腳的開始趁夜趕路。 走了大概差不多兩個時辰,也就是四個小時的時間,三兄弟褲腳都被路上的露水打濕了不少,這才趕在天亮之前到達鎮子上。 凌晨六點鐘的早上,天才微微亮透著幾絲光線,模糊能夠看得清人影而已,他們兄弟三個來鎮上還算早的,小鎮也是一副剛剛睡醒,街道上人才開始慢慢增多。 為什么說是三兄弟呢,實在是老四經常不怎么見人影,人都找不到,又怎么能夠拉他一起出來打短工掙錢呢? 老大帶著陶長安和老三他們兩個到早早的就守在糧鋪門口,一等人家開門,就賠笑著上前問道: “張掌柜,今天有啥活需要我們兄弟干嗎?” 張掌柜聽到人有人出聲,轉頭一看,見到是有點面熟的劉家三兄弟,道: “噢,是劉老大你們三個啊,今天你們來得巧了,早上正好有一批貨到,你們待會就過來幫忙吧!” 看了他們三個,知道他們身上還是有一把子力氣的,也不浪費時間說廢話,“工錢就按照以往的樣子給,劉老大你們覺得可以的話就做,要是覺得不行的話,那我這邊就只能夠另外找人來干活了?!?/br> 能夠這么順利的找到活干,劉老大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么會嫌棄工錢,要知道周圍有的是人想要替代他們來干這份活呢! “工錢按照以往的給就行了,我們兄弟三個一定會好好干的,多謝張掌柜您了!” 陶長安他們也跟著一副十分感激的模樣謝道,等張掌柜去忙他的后,他們兄弟三個人這才在糧鋪伙計的帶領下,往后院走去。 三個人放好包袱以后,就跟著伙計到了后面倉庫里面老實的干起活來。 幸好陶長安的身體已經好了很多,加上感到累的時候,還可以借著喝水的機會摻點小空間的泉水進去解除一下疲勞,這讓他干起體力活來,倒是不算辛苦! 不過看到劉老大、劉老三和其他一起干短工的人那汗流浹背的狼狽模樣,還是讓陶長安看了心生感慨--【要是自己沒有小空間的幫助,沒有什么特長技能能夠掙錢的自己,估計比力氣都比不過人家,活得可能更加艱難!】 糧鋪這邊干了兩三天,就沒什么活了。 為了能夠更有效率的尋找打短工掙錢的機會【當然也為了能夠避開其他兩兄弟的眼睛,方便自己偷偷攢點私房錢什么的】,劉老大和劉老三兩個人不約而同的提出了分頭行動,說是三兄弟分開找活的速度比較快。 對于這樣意料之中的提議,陶長安自然也是不會反對,一起行動確實不方便。 “那大哥,三弟,也不知道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夠做完活回去,可能碰不到一起,要是誰打完工了就可以先回去家里,不用逗留在鎮子上等其他人,你們覺得怎么樣?” 劉老大點頭同意道:“那成,按照老規矩辦,老二老三你們爭取多在鎮子上做點活,可不能夠那么早的就回去,要不然爹娘他們見掙不到錢肯定要不高興的?!?/br> 一年當中好不容易能夠有一兩次機會出來打點短工,掙點私房錢,劉老三還是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的,拍著胸口保證道: “大哥你就放心吧,我跟二哥那是再實誠不過的人了,不會怕辛苦就早早回家去--肯定會多干點活掙錢的?!?/br> 三人說定了以后,就各自分散開來徑自去找自己比較熟悉的人找活干了。 原主其實也有比較熟經常一起干活的人,大家經常一起干活,有一些主雇用他們比較順手,有活的時候也會主動的找他們來干。 陶長安又在鎮子上零零散散的干了幾天的體力活,掙到一百三十多個銅錢,睡覺的地方還是跟同村的人在郊外破廟那里擠一下勉強住的不花什么錢,不過人總得吃飯吧。 第8章 扣除一日三餐所花費那點錢,身上總共能夠剩下的也就一百多個銅錢,這還是在陶長安省吃儉用的情況下才存到的。 暫時沒有什么活干,手上又存了點銅板,加上身邊沒有其他管著,陶長安自己一個熟悉了一下鎮子上的布局以后,就開始考慮以后需要做什么了? 到了想要掙錢的時候,他才非??上ё约荷陷呑泳椭皇且粋€什么都干點,在家里種種田出去廠里打一下雜工,都沒有學到什么技術性的東西。 現代生活非常便利,就這么湊活一下,多少也能夠掙到點錢,盡管不多,但怎么也夠家里的開銷了。 七八十年代養小孩的時候,也沒聽說一定要送小孩去讀大學,讓孩子們讀個小學認識個字就差不多了。 那個時候周圍的人差不多是這樣,陶長安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是隨波逐流的跟隨大眾走,日子過得也還行,怎么也餓不著。 等二十年代,國家經濟發展起來以后,陶長安家里的孩子們也長大能夠出去干活掙錢了,那個時候陶長安也是一個四五十歲的人了,為了給家里改善一下經濟條件也跟著打工潮到外面的廠里做雜工。 每個月工資也有幾千,盡管這點錢不算多,但也夠自己老兩口花用,攢下點還能夠支援補貼一下兒女。 那個時候人都老了,生活也過得去,所以陶長安也沒有想著自己還需要學點什么技能。 整個人生都過了大半輩子了,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誰也沒有預料到自己死了之后還會有這樣的奇遇! 沒有辦法,上輩子沒有掌握什么能夠掙到錢的技能,這輩子想要掙錢,看來也只能夠老老實實的慢慢來了。 但以自己目前的條件來看,想要掙錢的話好像也沒有好的辦法,陶長安能夠想到可以利用的條件也只有那個十平方米左右的小空間可以給自己用了。 看著街道上人來人往的行人和沿街小攤販們高低起伏的叫賣聲,等一行商隊從自己前面的街道緩緩走過的時候,陶長安突然靈光一現【自己沒有什么手藝可以掙錢,完全可以先當一個小貨郎兼走商的先積累前期資本??!】 那些走村竄巷的小貨郎們之所以比較累,那是因為需要自己費力的挑著貨品到處走,既耗費時間也花力氣,性價比不高。 但換成有小空間的自己,在走村竄巷的時候,完全可以在貨擔上擺上一些樣品給人看,其他的就放在自己的小空間里面。 萬一遇到客人想要多挑一點其他樣品的話,完全可以借著貨擔下面密封的竹筐--假裝從里面把其他商品拿出來【實際上那些商品都是從小空間當中拿出來的】。 小空間可以放十多平方米的東西,不用費力氣挑,這在力氣上已經節省不少精力了,可以讓自己這個貨郎當得輕松不少。 這么想著,陶長安覺得這樣的掙錢方法完全可以行,利用閑暇的時間做貨郎--這樣既不惹眼多少也能夠掙到點錢。 同時有著小空間可以保質儲存的便利,自己完全可以在當貨郎的同時,順便收購一點周邊村里的特產進行倒賣。 比如說在東邊這個村子收購了一點棉花,完全可以把棉花販賣到西邊的村里或者鎮子上,這樣一收一賣--能夠掙到的錢肯定比當純的貨郎多上不少! 當然掙錢歸掙錢,陶長安也沒想讓自己專門從商,士農工商,要是從農民轉成了商籍,對后代也不是一件好事。 他身后還有原主那個小家呢,商戶可是不好科舉入仕的,總不可能一點都不顧慮一下子孫后代的前程了吧! 即使自己這一代沒有什么讀書人,但萬一到了孫輩重孫那輩出了一個讀書人呢? 這些都是陶長安需要考慮到的問題,活過一輩子的人了,眼光總是要看得長遠一點的。 即使不需要考慮子孫后代,只圖自己這一輩子能夠大富大貴的話,家里沒有對應的權勢能夠護住自己的財富--那掙再多的錢,到頭來也只不過是為其他人做了嫁衣! 【看看封建時期的那些首富的下場,就知道沒有一定的權勢,最好不要冒頭,要不然掙再多的財富,也只是權貴眼中可以隨時割的匪菜而已!】 陶長安從來不敢低估人性的陰暗面,自己這輩子確實能夠掙一些錢來改善生活,但只能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不能夠太惹人眼才行。 反正自己有小空間,大不了自己到時候把大部分掙到的錢放在里面,只拿出小部分出來改善原主一家人的生活罷了。 雖然說要對原主那個小家負責,但陶長安也知道過日子其實最重要的是要自己愛護自己。 在保住自己,愛護自己,讓自己日子過得開心幸福的基礎上,有余力了才能夠考慮拉一把原主的小家,讓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 雖然自己能力不算非常大,但只要給自己足夠的時間,陶長安還是有信心自己肯定會比原主強,至少能夠讓原主的小家過得比過去好一些。 在心理完善了一下利用小空間來做貨郎的主意后,陶長安就抓緊時間到街上詢問起各家貨物的買賣情況,貨比三家來對比一下,到底進哪家的貨比較劃算? 原主自己是會一點編框手藝的,但架不住陶長安自己對這方面不大熟悉啊。 與其等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夠勉強的編制好一副貨架出來,還不如直接花錢買一副來得省事劃算。 再說陶長安打算趁著今天時間還算充沛,就想直接把貨擔和想要賣的貨品置辦好。 這樣明天自己就可以直接開始走街竄巷的去賣東西了,賣東西總比再去打短工強點。 同樣是干體力活,但這給自己干和給其他人干,意義還是不一樣的。 至于自己當貨郎的事情萬一讓家里人給知道了,陶長安這里也有說法。 要是自己主動說自己要出來做貨郎,估計家里覺得風險太大【朝不保夕的,萬一虧了那不是白費功夫了嘛】,覺得要是做貨郎掙錢的話,別人肯定早就干了,又怎么會輪到自己家老二? 為了避免被二房這邊拖累,同時也是為了安穩點過日子,肯定會反對陶長安干這個的。 可要是跟家里換一個說法【直接說陶長安是在一個貨郎的手下做短工,明天對方支付自己15個銅板的工錢的話】,盡管工錢少,但沒有短工做的時候,在家閑著也是閑著,估計劉家那邊的人也不會反對自己做這個了。 再說了,即使劉家那些人反對或者想取代自己來做貨郎,陶長安也是不怕的。 作為一個成年男人,只要自己硬氣起來,劉家也不可能給硬是壓著不讓自己做。 其他人沒有小空間這個便利,只看外表--想要依葫蘆畫瓢,那也要看他們能不能受得住這個苦才行了! 心理有了完整的應對方案以后,陶長安做起事情來就更加有動力了。 “老板,你這副貨架賣多少錢???” 雜貨鋪的老板見客人是一個穿著補丁衣服的鄉下漢子,盡管不覺得對方會在自己買什么東西,但本著來著是客的態度,看了一下對方問的物品,笑著說道: “噢,客人你問的是一般做小買賣用的貨架,你來我這里買就對了,整個鎮子上也就我家賣的東西最實誠劃算,別處的東西只會比我這里貴,不會比我這里還便宜劃算的了。 要是客人你想買的話,也不多要你的,一口價五十個銅板賣你了!” 陶長安自己身上總共也才一百多個銅板,才買個貨架,就用了一半! 這讓他忍不住有點遲疑起來,自己是不是應該再繼續多做幾天短工,攢多點本錢之后再開始做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