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2節
把那碗湯都喝完了之后,陶長安勉強也只能夠墊了墊肚子,根本就沒有吃飽,不過從原身的記憶當中知道,這樣忍饑挨餓的日子才是常態。 一嘴的苦味,這讓陶長安不大習慣的喝了不少水,才把這種不適緩解了一下。 想著想著的時候,陶長安突然發現自己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個黑漆漆的小屋子,大概有十來個平方,兩米高那么大吧! 最明顯的是在一個角落的地方,有一個有點濕潤的小坑,陶長安有著一種玄之又玄的感覺,知道那個小坑里面冒出來的泉水,可以喝,對自己大有好處。 至于具體什么樣的好處,就等等自己慢慢摸索了。 這不會就是自己孫女當初在自己耳邊念叨著的隨身空間吧?陶長安有點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等確定不是自己出現幻覺以后,陶長安欣喜之余,也是有點心安的。 畢竟自己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正是有點不安的時候,這個空間的出現無疑給了自己面對以后生活的底氣。 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這個空間就是自己,只有自己能夠看見和打開,以后也會一直跟隨著自己。 陶長安平時也不是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的人,可當那種感覺出現的時候,他就覺得是真的,至于具體是因為什么,也不是現在的他能夠知道的。 很多事情暫時找不出原因來,也不必馬上尋根究底,到了該知道的時候,他相信自己自然就會知道了。 趁著屋里沒人,陶長安偷偷的拿了一個放在床邊的木凳子試驗了一下,發現自己想要把外面的東西收進空間的時候,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就能夠把東西直接收進空間里面。 經過多翻嘗試以后,陶長安發現自己收進空間的東西越重,所消耗精神力越多,人越容易疲憊,在耗盡自己的精神力以后,他總算是熟悉和掌握了如何運用自己的空間。 心理多少有了底氣,陶長安有了應付以后生活的勇氣,至少以后不用擔心養不活自己,畢竟他即使已經活了一輩子,但在現代世界,也只是一個十分平凡的普通人而已。 通過原主的記憶可以發現,這個古代世界的農民可不好做,苛捐雜稅雖然不算太過嚴重,可對普通農民來說壓力也不算小。 辛辛苦苦一年,加上如今可沒有袁爺爺搞出來的雜家水稻,畝產也就三百多斤左右的,扣除需要上交給官府的四成收成稅收以后,剩下的部分扣除平常的人情往來,也只能夠保證一大家子人吃個五六成飽而已! 這些都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要是遇上災年,連稅都交不起,就只能夠餓肚子吃觀音土了。 這樣可以說一點保證都沒有的生活,讓陶長安看了心理多少還是有點慌的。 如今有了這個空間,好歹有了點底氣應對接下來的生活。 中午大丫他們打豬草回來的時候,陶長安借口說自己渴了,讓大丫給自己燒了一碗熱水送過來,趁著大丫他們去忙的時候,就順手把那碗熱水收進了空間。 沒想到等過了一個多時辰以后再取出來,發現碗里的水居然跟之前收進去的時候一模一樣,說明自己的那個小空間里面的時間是靜止不動,可以保質保鮮的。 這個發現還真是讓人非常驚喜的,至少以后自己要是放點食物進去,就不用擔心放不住的問題了。 原主頭部受到的傷確實不算輕,就這大半天時間,時不時的疼痛,還是讓人不大舒服的,從山上摔下來,原主把小命都給搭上了,換到自己僥幸活了過來,但那后遺癥也挺嚴重的。 除了疼痛之外,時不時感到眩暈的狀態,估計腦震蕩了,這樣的癥狀陶長安也不知道該吃什么藥才有用? 看原主父母的對待原主的模樣,要是愿意花大錢給原主治傷也就沒有自己的到來了。 好不容易活過來一次,陶長安可不想任由傷勢惡化,把小命給丟了。 可這么多年了,原主和李氏兩個人身上可是沒攢到什么錢,平時出去打短工掙到的錢都老老實實的交給劉母王氏了。 這個家還沒有分,劉父和劉母王氏可沒給其他人攢私房錢的機會,各房掙來的錢都需要全部上交,也就只有兒媳婦利用閑暇時間秀帕子得來的幾個銅板,才能夠留點下來。 但那么點錢怎么夠用,平常給幾個孩子買點零嘴,二房五個人各方面的開銷,偶爾回趟自己娘家,總是需要買點東西的吧? 就劉母平常那只喜歡大房和小兒子的習慣,即使手里漏點,也只會偷偷的補貼那兩房,至于不上不下的二房,除了跟大家一起吃住外,其他的就別想了。 自己手頭上沒錢,陶長安也覺得自己說服不了劉父劉母他們再花錢給自己治傷,為了不等死他只能夠把目光轉向小空間里面那個小水坑了。 自己得到的信息說這個水坑里面的水喝了對身體有好處,反正死馬當活馬醫,完全可以試試看這個水到底對人有什么好處了? 盡管身體不大舒服,但處于謹慎陶長安還是按耐住心急,讓二丫和小石頭他們兩個出去玩的時候,借口說自己無聊,讓他們抓了一些常見的蟲子回來用破竹桶養著。 在屋里養傷的同時,小心的從小空間里面弄了點泉水出來給那些蟲子喝,至于想用家里養的那幾只雞做實驗,就如今陶長安起來都眩暈的狀態,那是別想了。 加上劉母把那幾只雞看得跟寶貝似的,其他人沒事別想靠近,也容易引來懷疑的目光,還不如用這些蟲子來確定一下呢。 晚上原身的妻子李氏干完活,順便把一家人吃完飯的碗筷給洗了回屋后,整個人就已經十分疲憊了,看自己丈夫精神還不錯她也就疲憊的早早睡下了! 吃不飽,天沒亮就要起來干活,李氏可沒有那么多細膩的心思來關心幾個孩子一天過得怎么樣,自己丈夫受傷了能夠好好的待在家里休息,這對她來說就已經是一件十分高興的事情了。 以前大傷小傷自己和孩子他爸也不是沒有受過,雖然沒有像這次一樣傷到頭,可家里公婆也沒給休養的機會,第二天照樣被叫起來干活了。 李氏生了三個孩子,也就在生了小兒子的時候,好好的休息了三天,能夠吃上幾個雞蛋,這日子過得這個樣子,讓她才三十歲的人,看起來就像是四十幾歲一樣蒼老了。 看到原身妻子這副被生活給整得面黃肌瘦,麻木了的狀態,讓陶長安看了都有點不忍心。 既然如今自己已經代替了原主活了過來,自然就應該擔負起原身的責任,好好的養大他的幾個孩子,讓妻兒的日子能夠過得好一點。 反正陶長安這個人對感情看得也不是那么重,也活過了一輩子了,對很多東西也有點看淡了。 只要能夠好好的活著,過上自己喜歡的日子,他就已經覺得十分幸福了,至于其他的,就只能夠隨緣了! 第3章 在原身母親劉氏的謾罵聲中,陶長安硬是沒有想原主以前那樣為了討父母歡心,不顧自己的身體情況下地拼命干活。 反正自己可不像原身那樣有點缺愛,越是從小沒有得到什么,就越是想要通過努力干活來獲得自己父母的一絲絲關注。 反正原身多干那么多活,也沒見二房這邊得到什么偏愛,自己窮得苦哈哈的,陶長安三觀還是比較正的,也有點小自私,反正只要不妨礙別人,也懂得自己多為自己著想。 劉父劉母到底養大了原主,應該替原主盡到的贍養責任,陶長安也不推脫。 但是想要強求他做其他的事情,那就要看陶長安自己的心情了。 自己的身體自己珍惜,在觀察了兩天,見那些喝了小空間泉水的蟲子越長越精神,完全沒有什么后遺癥的樣子,陶長安這才算是放下了心理的那點戒心。 小心的喝了一口泉水,等了大半天見沒有什么不好的反應,相反倒是感覺自己看向四周的時候,頭已經沒有那么暈了,整個人也舒服了一些。 看來這個泉水還真的跟自己得到的信息說的一樣,對人有點好處什么的。 用水的倒影觀察了一下自己的傷口,看起來好像跟沒有喝泉水的時候差不多,看來那個泉水并沒有讓人傷口一下子就愈合的特效啊。 說實話陶長安受到自己上輩子那些小說當中設定的影響,不自覺的拔高了對小空間泉水的期待,還以為那些泉水對人能夠有洗經伐髓,讓人脫胎換骨的奇效呢。 不過轉頭又想自己好像有點貪心了,能夠有重生這樣神奇的經歷,還有一個小空間,這已經非常不一般了,要是自己貪心太過,可不是一件好事。 經過多番試驗,證實了小空間里面的泉水喝了確實對人有好處,可以緩解疲勞促進傷口愈合這些,至于還有沒有其他的功效,只能夠以后再進行長期觀察才能夠知道了。 躺著休閑了四五天,在原身父母及其他人十分頻繁的催促下,加上在泉水的幫助下,感到傷口已經愈合得差不多,沒有大礙之后,陶長安這才總算沒繼續躺下去。 原身父親老劉頭和母親王氏他們這幾天其實對老二這么不聽話是十分惱火的,要不是礙于村里那些說他們偏心等各種流言蜚語,他們哪里還會這么忍著,讓老二休息了這么久--早就逼老二下田干活了。 習慣了二房老黃牛般的在家里干活后,這幾天少了老二,讓老劉頭和原主的大哥他們兄弟三個可是辛苦不少,感到非常的不習慣。 關鍵是田地里的活還有不少,劉父劉母他們這些都覺得可不能夠再讓二房這邊躲懶了。 畢竟能夠少干點的話,誰還愿意多干點??? 不說其他人,就是原主的父親老劉頭,盡管他自己也是干了一輩子農活了,但他如今也有五十多歲的人了,自認這輩子已經辛苦養大一大家子了,到了這把年紀也該享享清福了! 雖然老劉頭還會跟著下田地,但多數時候也只是干點雜活,教導和監督幾個兒子干活而已。 這幾天少了一個勞動力,加上老大、老三干活沒有那么下死力氣,家里那幾畝田地可還要不少活等著人干呢! 至于家里的老四,因為是小兒子,從小就被劉父劉母他們偏心慣了,干活的時候見不到人影,吃飯的時候就十分積極了,能夠不偷懶跟著下地就算好了,就別指望他能夠干多少活了。 不說外面的活了,就說家里的活,幾個妯娌互相推諉一下,大部分時候還是二房這邊比較吃虧,誰讓原主身為老二,不像老大老四那么受父母偏愛,又沒有老三那么聰明呢! 原主自己撐不起來,李氏這個做妻子的,在家里自然地位高不起來,也只能夠帶著子女一起吃虧多干活了。 早上劉父劉母他們見陶長安終于肯從房間里面出來吃飯了,劉母扣扣搜搜的給他打了小半碗半干的雜糧飯,一臉不耐煩的催促道: “老二你也休息這么久了,看你現在這個樣子想來也好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跟著一起下地吧!” 看老頭子和大兒子小兒子他們累得不輕,劉母心理也是十分心疼的,可不想讓老二繼續偷懶下去。 隨著劉母話落,堂屋里面的一大家子人目光都看了過來,沒等陶長安說什么,原主大嫂楊氏早就看不慣二房這邊偷懶了,譏諷的說道: “二弟你也歇了這么多天了,你不會想就這么一直讓公爹和你大哥他們這樣白白養著你們一家吧? 眼看地里的活可不少,公爹和你大哥他們幾個怎么忙得過來,要是再不趕緊去干活,總不能讓這么一大家子下半年喝西北風吧?” 在楊氏看來,自己丈夫是家里的長子,以后家里的東西大半都是他們的,二房這邊要是光吃飯不干活,那損害的可是他們大房的利益。 這在楊氏這個吃什么就是不能夠吃虧的人看來怎么能忍? 老三家的小王氏一臉贊同的道:“對啊,二哥二嫂你們也得為這一大家子著想啊,總不能只顧著自己偷懶,讓公公婆婆他們受累吧!” 自己的男人自己心疼,這幾天可把當家的給累壞了,小王氏作為婆母的娘家堂侄女,在這個家里面多少還是比較得婆母劉王氏喜歡的,這個時候她也是敢站出來說話的。 至于老四家袁氏,自己丈夫一直吊兒郎當的,時不時還能夠從婆母手里摸點零花錢,相對來說,四房這邊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自己丈夫都沒怎么干活了,在這種容易撞木倉口的時候,袁氏可不想湊什么熱鬧。 要是換成原主在這,說不定就會羞愧的低下頭,覺得是自己拖累家里了。 陶長安可不是原主,也不會像原主那樣期待得到自己的關注,進而忽略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家。 身為現代人,他已經習慣了一般子女結婚以后,就分家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了,哪里像這個時代這樣一大家子擠在一起,整體雞飛狗跳的,做什么都不方便。 但如今來都來到這里了,除了入鄉隨俗之外,適應這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外,陶長安也不能夠再做其他什么了。 吃完那有點卡嗓子的早飯,陶長安就拿起鋤頭跟著劉父他們一起下地干活了。 這還是陶長安第一次走出原身的家門,沿路看著劉家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建的茅草土坯房,磚瓦房也就只有村長家才有。 有的家里實在窮得揭不開鍋,那個茅草屋修建得十分簡陋低矮,只勉強能夠讓人彎著腰進去睡覺,其他時候煮飯什么的,就只能夠在旁邊隨便搭了個棚子里面做。 親眼見到這樣窮的村子,這讓陶長安對這個時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艱辛有了更進一步深刻的認識。 衣食住行是民生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看著自己以及周圍人那粗布麻衣上面布滿了補丁,平常吃飯也多是水煮野菜拌點雜糧,就算一頓了。 根據原主的記憶,只有農忙的時候可以吃三頓六分飽的飯食,平常的時候只能夠吃兩頓,一頓能夠混個四五分水飽就十分不錯了。 看到這里的村民過得這樣辛苦,陶長安嘆息之余,也只能夠先顧好自己先了,如今他自己都過著這樣食不果腹的日子,哪里有資格來可憐別人??! 沿路上遇見不少同村的人,見到陶長安,都紛紛揚起笑容道: “長安你總算恢復過來了啊,看著還行,這次幸好你命大撐了過來,下次去山上的時候可一定要多注意點安全了??!” 面對這些人,陶長安不大熟悉,只能夠憨憨的笑著多謝那些人的關心了。 劉家村三面環山,一面靠水,俗話說的靠山吃山,這么多年以來,村里人沒有被餓死,全靠在干農活之余,到山里去摸點能夠吃的東西墊墊肚子。 跟原主差不多年紀的同村人到底念著一起長大的情誼,忍不住低聲的勸說道: “長安,我知道你干活比較下功夫,但多少也得為自己著想一下啊,以后干活可別那么拼命,悠著點,要不然再像這次一樣差點把小命給拼沒了,誰來心疼你???” 大家都是一個村子里面的,劉父劉母他們比較偏心的事情差不多都看得出來,要是換成其他人,早就隨大流和大家干活差不多了,哪里會像原主一樣為了討家里父母喜歡常年帶著小家下死力氣干活,讓家里其他兄弟妯娌日子過得相對輕松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