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節
他們的到來,是為了商討永樂二年的一場大事。 在他們舒緩幾口氣后,朱棣便坐在金臺上,目光看向了朱高煦。 朱高煦心領神會,上前用教條指著安南道:“半個月前,安南遺臣裴伯耆到京城,控訴胡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害忠臣”,請求朝廷出兵擒滅此賊,蕩除jian兇,復立陳氏子孫?!?/br> “對他,陛下已經給予回應,那就是朝廷將會在入冬出兵,并在平定安南過后,在民間搜尋陳氏后人,擁立其為安南國主?!?/br> 歷史沒有出現太大的差錯,安南大臣裴伯耆帶著數十名遺臣來到京城求援。 借此機會,朱棣也趁機演了一場戲,承諾如果拿下安南,找到陳氏子孫,便立其為國主。 這么做,無非就是想要拉攏安南遺民和遺臣罷了,等真正拿下安南,到時候絕不會出現所謂的陳氏子孫,安南只會變成大明的交趾行省。 朱高煦的心思,站在殿內的諸將皆知,因此他們等待朱高煦繼續說下去。 對此,朱高煦也開口說道:“有火器在手,我對諸位是否能拿下安南不存在懷疑,我在意的是拿下安南后該如何治理?!?/br> “云南離不開黔國公和寧遠伯(何福),貴州也離不開鎮遠伯(顧成),川南更是離不開建昌伯(瞿能)你們?!?/br> “因此在拿下安南后,諸位可以撤軍返回各自駐地,留傅讓、張輔、孟瑛、林粟、張純五人及其麾下三萬兵馬鎮守安南?!?/br> “年末朝廷會從江南募胥吏三千前往安南,協助傅讓留守?!?/br> “不過只是如此,還無法做到徹底的掌控安南,因此還需要遷徙百姓進入安南?!?/br> “戶部屆時會在福建、廣州招募百姓遷徙安南,遷徙者每人賜田二十畝?!?/br> “這個消息,諸位南下之后可以提前宣傳,讓有意的百姓做足準備,同時也要記得在安南剿滅胡氏等賊后,將田地留下交給朝廷分配?!?/br> 朱高煦交代完征戰和征戰后的事情,隨后便將目光放到了沐春身上:“眼下西南諸多土司集結兵馬幾何?” “約有四萬六千余人?!便宕鹤饕净卮?,朱高煦聽后滿意。 “下西洋的船隊會在拿下安南南部后轉為運糧船,這次南下攜帶糧草便多達六十萬石,加上廣州、昆明、欽州儲存的八十萬石,足夠這次近十三萬大軍及二十萬民夫消耗六個月?!?/br> “六個月的時間,起碼要拿下升龍府,讓當地百姓恢復生產來供給大軍才能長久?!?/br> “是!”沐春等人作揖應下,朱高煦見狀也就不再多說什么,轉身看向了金臺之上的朱棣。 朱棣見他說完了,自己心里卻沒什么想說的,因此跟著附和一句:“按照太子說的辦就是?!?/br> “是……”沐春等人作揖,而后便與朱高煦討論起了征討安南可能遇到的一些事情。 對此,朱高煦只是隱晦的與沐春等人交流,希望讓土司兵馬負責掃尾和清理戰場外圍的任務。 上次討論安南時,沐春就得知了朱高煦對安南的態度,因此對于他這些隱晦的提醒,沐春也點頭表示知道了,不過對一些細節處他還是詢問道: “土兵軍紀不堪,若是讓其攻城,恐怕會致使城池破敗,而且士紳財富多在城中,這……” “城池可以土兵與官兵并進,收拾鄉野殘寇則以土兵為主?!敝旄哽憬o出準確答案,這讓沐春松了一口氣。 “此戰所獲除田地耕牛外,一成歸將領,四成歸參戰兵卒,剩余五成留存地方,等待朝廷官員接收?!?/br> 朱高煦補充了一句,沐春聞言便作揖:“既然如此,那臣便沒有問題了?!?/br> “好,你們回都督府后仔細商討一下吧,鄭和、楊展和王瑄留下就行?!敝旄哽隳抗馔断蜞嵑腿?。 見狀,沐春等人紛紛作揖唱禮,從武英殿中走出。 待他們離開后,沙盤被更換為南洋沙盤,興致來了的朱棣也走下了金臺。 他背著手繞著南洋沙盤轉圈,但卻沒有提及南洋,而是將目光放到了小琉球上。 “上次朕就想詢問,這小琉球上沒有什么金銀礦產嗎?” 朱棣詢問起了臺灣的情況,朱高煦聞言指著臺灣島:“金、銀、銅、鐵都有,不過登陸這里最好走的航道是從寧波一路南下?!?/br> “福建海峽雖然看著不寬,但并不適合橫穿,而且島上情況也不太好,容易染上瘧疾,可以作為西南充實后的流放之所?!?/br> “可以開墾荒地嗎?”朱棣詢問朱高煦,畢竟沙盤上的臺灣西側還算平坦。 “可以是可以,但需要興修水利?!?/br> 朱高煦指著臺灣西側說道:“此島主要由南部平原和中北部的平原組成,雖然可以開墾,但需要的水利建設難度太高,沒有十幾萬人力和十幾年的投入,恐怕很難得到收益?!?/br> “那為何不從安南流放人口來充實此地?”朱棣突然開口詢問朱高煦,朱高煦反倒頓了頓,被他說愣住了。 “反正那安南的不少土人你也不愿意留下,那不如送到這里,駐兵千余就能管控十數萬人,興許能開墾不少田地?!?/br> 朱棣興致勃勃的說著,朱高煦想了想也覺得可行,不過這支出太大了。 臺南平原之所以變得土地肥沃,耕種輕松,原因在于日占時期修建的嘉南大圳和烏山頭水庫。 嘉南大圳還好說,靠著人力也能修建,但烏山頭水庫想要修建起來就太困難了。 這座水庫修成時已經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了,可即便如此它依舊是東南亞第一大水庫。 這樣的技術,不是如今的大明能達到的。 如果真的要修,只能遷徙更多的人口,在上游圍追堵截,抓住旱季修建大壩,難度太大還容易失敗。 想到這里,朱高煦搖搖頭:“難度太大,如今國庫勉強能夠收支平衡,拿下安南后還要投入多年才能有所產出,如果再加上小琉球,那恐怕……” “俺只是說說,你記住便是,日后等你即了這大位再弄也不遲?!?/br> 朱棣摸了摸胡子,隨后看向鄭和他們:“好了,你先與他們說說正事吧?!?/br> “好”朱高煦頷首,轉頭與鄭和他們。 面對他們的目光,朱高煦將用教條在福建、廣東、安南畫出了一條路線。 《明太宗實錄》:“二年正旦,上設南北中卷,進士三百五十位定額,自甲申科始,南卷占十之六,北卷十之三,中卷十之一?!?/br> 《明太宗實錄》:“二年初,安南遺臣裴伯耆抵南京,控訴胡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害忠臣,奏請朝廷擒滅此賊,蕩除jian兇,復立陳氏子孫?!?/br> “上聞怒:“安南為天朝之臣屬,胡氏逆賊弒主篡位,當興兵討之?!彼彀l兵五十萬征討胡氏?!?/br> 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 “這次海軍協助陸軍作戰,要注意的就是及時切斷安南的南北交流,然后保障海上運糧通道?!?/br> “這次朝廷建造了那么多馬船,并不是全都要下西洋的,而是要留出一部分來參與福建、廣東人口遷徙安南的任務?!?/br> 武英殿內,朱高煦指著福建、廣東到安南的航道,對鄭和他們交代起了這次協助作戰的重點以及后續。 不過面對他的話,朱棣卻突然開口道:“主動讓百姓遷徙,恐怕效果不佳?!?/br> “確實?!敝旄哽阏J可道:“因此兒臣準備調稅務司三千官員前往福建?!?/br> 說到這里,朱高煦的目光再次放到了鄭和與楊展身上:“福建民風彪悍,宗族盤根交錯,因此一些鄉紳仗著輩分壓榨百姓,同時也從他們之中挖掘可以扶持的年輕人?!?/br> “稅務司的官員清丈田畝、登記人口還行,但對付這些人他們就差了一些?!?/br> “我準備調在京的燕府、渤海騎兵南下與你們配合,幫助稅務司的官員丈量田畝,登記人口?!?/br> “這次不同于對江東六府,福建官員在廟堂之上人寡言輕,因此要大辦特辦?!?/br> “凡是參與到隱匿田畝、人丁的富戶與鄉紳,一律株連族人遷往安南?!?/br> 朱高煦要從福建遷徙人口去安南,雖說隔著大海,但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比歷史上大了一倍不止,能一口氣運送四萬人前往廣州,在廣州、欽州補給后就能抵達安南。 六個月時間,足夠鄭和他們從福建遷徙十余萬人口進入安南。 這些犯事人口將會編為軍戶,被傅讓等人訓練后,加強明軍對安南的控制,直到安南徹底穩定下來才會將他們從軍籍改為民籍,將軍屯田均分給他們。 “這次下西洋,以安南、舊港、呂宋為重,直到安南穩定才繼續前往舊港、呂宋?!?/br> 朱高煦交代了鄭和他們,目光卻放在了楊展身上。 他知道,楊展能明白他的想法,而且能很好的實施,不會心存憐憫。 鄭和雖然也強硬,但始終比不了他。 “殿下,那我留下是干什么?” 忽的,王瑄尷尬開口,因為他從先前一開始到現在都和這次議事的內容搭不上邊,因此他不得不詢問自己來武英殿的意義是什么。 朱高煦見狀也笑了笑:“召你來,自然是有事情要說的?!?/br> “你走過永昌到隴川的路,應該知道有多難走?!?/br> “這次安南牽扯的人很多,我準備調十萬給你,由你主持修建一條從永昌到南甸,南甸分別到隴川、蠻莫的道路?!?/br> “除此之外,還有二十萬斤火藥和云南水泥場的調配權?!?/br> “等安南戰事結束,我會讓云南布政使司每年調二十萬石糧食給你,總之你要做的就是修通這條二丈寬的官道?!?/br> “若是有此等支持,你認為這條官道需要多久能修好?” 朱高煦目光灼灼的看著王瑄,王瑄回憶了滇西的驛道情況,然后才猶豫道: “殿下,滇西的情況不是靠人多就能修建的,您給的再多人,也沒辦法鋪開?!?/br> “臣只要五萬人,就可以分段修建從永昌到鎮康,從永昌到南甸,從南甸到隴川,與南甸到蠻莫的官道?!?/br> “若是以兩丈為標準,那起碼需要七八年的時間甚至更久?!?/br> “不過蠻莫土司恐怕不會歡迎朝廷修建官道過去,興許會爆發戰事?!?/br> 王瑄遲疑,但朱高煦卻笑道:“他若敢動兵,便是你封爵的時候了!” 蠻莫(八莫)位于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上游與太平江匯合口附近的東岸,距離清緬戰爭的老官屯只有幾十里。 如果能拿下這里,并遷徙人口,修建船廠和碼頭,那大明就可以長驅而下,控制整個緬甸,并且還能擁有順大金沙江進入孟加拉灣的航道。 拿下這里就能讓大明更好的控制三宣六慰和緬甸南部一些邦國,而且它還能作為產糧基地,為日后征討南部的軍隊提供糧草,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要滅了蠻莫土司,加上修建官道的功勞,那朱高煦也可以為王瑄封伯了。 “好好干!”他拍了拍王瑄的手臂,王瑄嚴肅作揖,一旁的楊展也毫不掩飾自己的笑容。 “殿下,既然吩咐完,那我們就告退了?!?/br> 楊展打岔開口,因為他知道朱高煦每日政務很多,不想過多耽擱他。 “去春和殿吃個飯再走吧?!敝旄哽阃炝羲麄?,但王瑄卻搖頭道:“過完元宵就得回去了,有不少事情要忙,況且這段時間也沒少去春和殿與您吃飯,今日拖延太晚,等您回去處理政務恐怕要忙到入夜了?!?/br> “您早些回去處理政務,好好休息才是道理?!?/br> “好吧,那就不留你們了?!敝旄哽銍@了一口氣,隨后便見王瑄和楊展作揖離開了武英殿。 他瞧著二人背影,想到了當年他們幾人在元宵節游玩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