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思來想去后,他們還是去淮南國吧! 淮南王劉長“絕食”而死,如今管理淮南國的是文帝的心腹,而且還是法家子弟。 雖然被以前的小弟壓在頭上是件不光彩的事,可是跟黃老家與儒家相比,墨家還是知根知底些,并且帶了同病相憐的先發優勢。 【說到小說家,這群人的崛起也和孝高武時的百家復興有關。鑒于文帝的登基就與勛貴想立傀儡有關,而景帝時也發現自己人才不夠,涌到身邊不是北宮班底的血親就是勛貴家的丑孩子,而且二者還不斷聯姻,逐漸形成利益結合體。這么下去,他的后代就如當年的文帝般會受限于人,所以在孝高武帝想選拔自己的班底時,景帝不僅大開綠燈,還把張蒼的世子與申屠嘉請來給太子站臺?!?/br> 【而這正是初次科舉的盛景?!?/br> 天幕放出的長安……不!應該是靠近長安的小縣里十分擁擠,隨處可見關漂的學子cao著口音未脫的關中話問哪里可供考生休息,哪里可聽大家的課。 而在這種吵吵鬧鬧的氛圍下,鏡頭揭露了小縣的名字—— “陽陵縣?” “陽陵縣是哪兒?” 劉啟的表情漸漸變得凝重起來,執杯的手也抖得好似患了帕金森。 陽陵…… 陵…… 而且還是在建的“陵縣”。 那應該是…… 我的墳。 第363章 番外(二十七) 我兒子在我的墳前建城縣??! 意識到這點的不僅有倒霉的劉啟,還有在座的劉氏宗親,文帝心腹。他們全都下意識地看向劉啟,竟然能在不同的臉上看到相同的微妙表情。 就…… 就很離譜。 上座的文帝盯著表情變成調色盤的劉啟,開始思考他家的教育是不是往邪門的方向偏移太多。 就比如說在阿父的墳前建城。 雖說是“陽陵縣”,可看天幕的展示的“縣”規模,已經到了小城市的及格線上。 劉武這個缺心眼的更是往兄長的心臟瘋□□刀:“我能理解建陵時會把富家大族遷徙到新陵周圍,以此建立新的城縣?!?/br> “但是像小侄兒這樣……” “二弟?!?/br> “欸!” “閉嘴?!?/br> 劉武震驚地看向兄長,只見后者皮笑rou不笑道:“你話太多了。吃菜,吃菜?!?/br> 神經大條的劉武知道兄長是有怨氣在腹,想想對方一盤砸死吳王太子的英姿,他不免在頭痛的幻覺下低頭吃菜,做出一副嘴巴好忙的樣子。 與此同時,天幕還在瘋狂播放墳頭蹦迪……啊不!是墳頭基建的迷幻場景,看得人為還沒出生的孝高武帝捏了把冷汗。 孩子,你這么搞是會棍子燒rou的??丛谀銥榇鬂h開拓千萬疆土的份上,劉啟他們不會把你打個半死,但是讓你過個充滿“父愛”的童年還是沒有問題。 【鑒于我們難以找到劉瑞任太子時的陽陵地圖,所以在93年的《漢高武大帝》里所采用的是歷史研究院于90年出版的陽陵地圖……準確說是孝高武6年的陽陵地圖?!刻炷环懦?60p的紀錄片,只見一群學者翻了無數資料才確定那個泯于歷史的陽陵縣在哪兒,并且在西安復刻了個?!?/br> 畫面切到后世重建的陽陵太學府。 怎么說呢!相較于古代的生產水平,后世的建筑還是太亮堂了。亮堂到已經算是頂尖學派的黃老家都不免嘆道:“孝高武帝貪玩歸貪玩,但對我等貧困學子是真的不錯?!?/br> 黃老家在專供上層前也有過從寒門乃至黔首里收學生的經歷,但是在漢初的功臣二代、三代逐漸擺起皇親國戚的大譜兒后,黃老家想向下就得考慮這群“大爺”的態度。 文帝是不可能解決這事的。 太子劉啟忙著搞還沒放棄自治權的藩王呢!哪能讓內部先燃。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先人給力,有錢有閑的孝高武帝愿扶持底層削弱上層壟斷,以此達到劉家千代的終極目標。 從勛貴的角度看是老劉家的不講武德,過河拆橋,可從諸子百家乃至黔首的角度看,就是天降賢主,帝下神壇。 【燕昭王筑黃金臺,漢高武建太學府?!?/br> 畫面里的陽陵縣除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色商鋪,民宅,便是一些兵卒守門的特殊建筑。 而在這群特殊的建筑里,占據最佳客流地的便是寫著“信鄉居”的樓房與貴人不斷的太學府。 天幕捏了用于解說的小人混進后世的影像里,指著那個“信鄉居”道:【如您所見,這是中國最早的茶肆。雖然在規模上遠不能與后世的茶肆相比,但在當年,這可是相當稀奇的?!?/br> “有什么好稀奇的,不過是有優人的酒舍,哪值得……” 對方的話還未說完,便被眼前的場景驚得瞳孔地震。 先秦時為吸引客戶,會請優人于堂中歌舞。 然而在陽陵縣里,優人是不會有的,這輩子都不會有。甭管那群“之乎者也”的大家心里有多少花腸,在這太學府的陽陵縣內,都得做出戒色的君子模樣。因此臺上并不是著絲裙的優人,而是持扇侃侃而談的年輕學子。 “聽著像是辯論?!?/br> “唯,可不是在辯論嗎?!?/br> 古人的精神生活十分匱乏,即使是實力階級也只能在歌舞上動點心思,搞不好還落得一個怠政的名聲。因此在勉強夠到實力階級的知識人這兒,辯論也算打發時間的一種,同時也能釣釣那群白龍魚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