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而且還是黔首消費得起的日常醬汁。 日常? 劉邦這個勉強算是黔首出身的皇帝從未想到醬汁會與黔首的日常畫上等號。因為在他還是沛縣的混混時,普通人能吃上粗鹽就已算是了不起的事了,更別提用醬汁做菜。 所以孝高武時的大漢到底有多富裕?居然連黔首都有“小資”的經濟實力。 第360章 番外(二十四) 【聊了那么多孝仁女帝的事,也該把話題扯回正軌?!刻炷磺械胶笫栏鶕墨I與遺跡推測出的長安地圖,然后又在地圖上方變出一個不斷旋轉的3d模型。 意猶未盡的黔首咂咂嘴道:“正軌?什么正軌?繼續說孝仁女帝的后宮??!”實在不行就放放那時的黔首過得有多自在。雖然他們沒大可能活得陛下的玄孫女(曾孫女)繼位,但是有個太平盛世的念頭也好過擔心大漢會是“大秦第二”。 天幕的出現雖然打亂了當權者的很多計劃,但也讓“大漢天授”,“劉氏正統”的理念深入人心,從而削弱了藩王作亂,群臣奪權的可能。 沒人不向往天幕描述的太平盛世,以及劉家七代明君(劉盈:那我呢?),八百年江山的超強穩定性。 【這個是漢高祖時的長安。因為項羽一把火燒了咸陽,所以在張良的建議下,漢高祖在附近建立了聞名世界的長安城?!?/br> 畫面上的地圖突然消失,那個不斷旋轉的3d模型和突然加入的兩個模型排成一行,分別打著“長安”、“金陵”、以及“燕京”的燙金大字:【相較于長安,金陵與燕京與曾作為其它朝代的國都而聞名于世,但都不如長安在歷史上的地位重要?!?/br> 劉邦聞言點了點頭,故作憂郁道:“哎!老祖宗太強了也不好,容易給后人帶來太大壓力?!?/br> 天幕將頭上頂著“金陵”、“燕京“的3d模型一一撤走,然后添上頭頂“洛陽”,“會稽”,“閬中”,“精絕”、“番禺”的3d模型。 而不同于“長安”是燙金大字,“洛陽”,“會稽”,“閬中”,以及“精絕”都是紅漆大字,而且比“長安”小了兩個字號。 【孝高武六年,因為徙陵關中的夫人超過承載上限,加之南邊入京朝拜的成本過高,不利于民族團結(孝高武帝不想再花冤枉錢),所以在孝高后的建議下,取洛陽,會稽,閬中,精絕、番禺為五大副都,避免資源不斷收縮,造成邊境人員減少,土地荒廢?!?/br> “荒廢?”劉武因為天幕爆出他被小了兩輪的侄子玩弄于鼓掌之上而試圖翻案,所以在揪到劉瑞的“錯處”后立刻發難:“強盛的大漢怎么會有荒廢的土地?一定是……” 上座的文帝輕輕瞥了眼腦子不知遺傳自誰的劉武,最后朝著相反的地方嘆了口氣:“哎!” “……”劉武錯愕地看向兄長,試圖搞清阿父為何連連嘆息。 “……物資豐富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車隊、商家將別地過剩的貨物對外售賣,賺得就是車錢與兩地的差價。而商人一朵,依附于商人的游俠,雇工,乃至沿路的謁舍(酒店)也會一一增加。關中是政治中心,即使保持著一定量的耕地面積,也不可能種植那些瓜果甘蔗……” “為何不可種植那些瓜果甘蔗?”劉啟的話還為說完,劉武便迫不及待地問道:“瓜果不是更值錢嗎?為何關中不能種瓜?” “唉!”文帝這次扶著額頭,無比頭疼道:“唉……” 劉啟:“……因為關中的耕地是用來種植備戰糧的?!辈蝗火B著南北兩軍干嘛?不在比較富裕安逸的關中種糧,難道要朝不保夕的上郡、隴西郡的黔首來承擔這個不得不交的備戰糧? 你也不問問大明的軍戶是怎么反的。 晚清的愛新覺羅為何不退回他們的東北老家,而是在十四省起義后勉強退位。 吸血也沒這么吸的,不給人活路的下場就是自己也沒有活路可退。 劉啟在那兒欲言又止了好一會兒才艱難說道:“關中的氣候不適合種瓜,而且還要承擔西北的糧食缺口?!?/br> “是這樣??!”劉武不懂西北是個什么情況,而是把北方的環境都與代國畫上等號:“那確實是不能種??!” 然后又皺眉扯回原來的問題:“可也不能解釋邊境為何出現土地荒廢?!?/br>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边@次不是劉啟解釋,而是換成已經接受次子是個大庸才的文帝:“商人多了,那么為了促進各地的物產交流,增加國庫的市稅乃至工稅比例,肯定會放松人口的流動限制,鼓勵商隊乃至黔首去外地發展?!?/br> “這樣一來,可不就是貧地的往富地擠?!?/br> 別說什么富裕的地方消費也高。 要是高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那些涌到關中洛陽的會自己離開,圍著兩地去賺下波關漂的錢。 而且正如現代的很多二三線城市居民所吐槽的那樣:“你咋知道二三線的城市不是一線的物價,四線的收入?!?/br> 窮地本就窮的只有地,只有人。 如今連人都沒了,地也荒了,那就只有開源節流這一條路走。 而開源節流的下場就是基層官吏要么辭職,要么頂著被抓的風險去搞灰色收入。 除非是邊境,否則窮地一向不在關中監視的重點名單上。 如此這般,開源節流的窮地只有一條出路——所有人都搶著當官,然后把沒當官的敲骨吸髓,逼得對方起義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