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頭曼因偏愛幼子而被冒頓所殺。 軍臣因老上生前偏愛伊稚斜而一直刁難這個弟弟。 同樣的,比起常年不見的于單,軍臣肯定更喜歡留在王庭的于屠日禪——哪怕他的母親是個漢人,而且還是劉氏的翁主。 “左賢王,漢人那兒有句話叫會咬人的狗……不叫?!毖劭醋约禾魮艹晒?,烏桓人在于單澆油的烈火上瘋狂扇道:“我說有沒有一種可能……” “那中興說本就是伊稚斜派來的細作,仗著自己翁主陪嫁的身份挑撥您與右日逐王的關系,使得你們兄弟相殘后坐收漁翁之利?!?/br> “您想想?!?/br> “同是兄弟。為何老上單于和右賢王沒那么多糾紛,還不是因為頭曼單于再怎么寵愛右賢王,也不會讓流著番藩之血的右賢王繼承大位。同理,右日逐王的母親是漢人,而且還是漢人的翁主?!?/br> “撐犁孤涂就算再寵愛右日逐王也不會讓他繼承單于大位。不然以呼衍氏為首的貴族絕對會掀起暴動?!?/br> 于單抽出腰間的鞭子狠狠打去,但也沒有反駁那個烏桓人的話。 是??! 于屠日禪是不可能當上匈奴單于的。 當年頭曼有立幼子的念頭一是因為偏心,二是因為幼子的母親是匈奴的大閼氏(第二皇后),和頭曼的顓渠閼氏一樣是呼衍氏的女兒。 所以刨除單純的嫉妒,他沒必要與于屠日禪斤斤計較。 相反,他們完全能像老上單于和右賢王羅姑比那樣相處和諧,一起擴大冒頓留下的匈奴帝國。 與之相比,和軍臣一母同胞的伊稚斜要危險的多。 更危險的是,母閼氏與軍臣的顓渠閼氏不是同族,很有可能支持伊稚斜篡奪王位。 這么一想,于單的頭號敵人立刻成了同在東部的叔叔。 母閼氏的娘家須卜氏可比呼衍氏和蘭氏要艱苦的多,一直呆在王庭之北對付丁零。也正因為丁零開始南下尋求生存之機,須卜氏在老上與軍臣這兒被委以重任,一度超越四貴族之首的呼衍氏。 但這僅限于須卜氏上層的安慰并不能讓整個部落為之滿意,同時也令母閼氏與軍臣漸漸離心。 作者有話說: 關于匈奴閼氏的文獻查了很多零散的文獻,主要以《史記》和《漢書》為主,當然也有一些學者的猜測(雖然我被繞糊涂了,不過這就是考據的魅力)。 根據現有記錄來看,匈奴單于的妻妾來源于以四大貴族為首的貴種家庭,其次就是投靠的屬潘之女,烏孫與漢朝的公主。但無論如何,母閼氏與顓渠閼氏、大閼氏一直都是四大貴族的女兒,由此確定匈奴王庭與姻親輔政的框架。以呼韓邪為例,后世最了解的是王昭君,但呼韓邪在迎娶王昭君前就迎娶重臣烏禪幕的女兒和呼衍王的兩個女兒,并且還有未記載的五到六位閼氏,可留下名字的僅有三人,并且呼韓邪的長子,也就是烏禪幕的外孫被送往大漢為質,余下的兒子里除了呼衍氏的外孫當上單于外,也就一個未記載的第五閼氏的兒子,也就是呼都而尸道皋若鞮當上單于。 此處已不可考證呼都而尸道皋若鞮是不是四大貴族的外孫,但是考慮到呼韓邪的特殊情況,如果他的母親是四大貴族的女兒,那么應和呼衍王一樣被漢書記錄為呼韓邪的功臣之一,至少留下個氏族稱呼而不是以第五閼氏模糊處理。 結合母閼氏在匈奴的特殊地位,便有猜測單于的在滿足父系為攣鞮氏的前提下還有母系要求,否則呼韓邪不會對烏禪幕那么“刻薄”,在其立下赫赫戰功后把他的外孫送去大漢當人質,并且前者還沒有鬧騰,一直忠心耿耿至死。 所以我猜測大漢跟匈奴肯定是有暗中交易來保證王昭君的兒子像嫁去烏孫的解憂之子般當上首領,不然難以解釋呼韓邪為何把父死子繼改為兄終弟及,漢朝乃至匈奴王庭在王昭君的獨子死后反應那么大。還有一個疑點是在王昭君之前嫁去匈奴的大漢公主翁主都沒有子嗣記載(要知道里頭還有自幼生長于燕地的翁主,所以不會是所出為零,而是她們的孩子難以進入王庭的權力中心)。不幸的是,匈奴和烏孫一樣耍了大漢,所以被重拳出擊了。 ps,不僅是大漢,王莽也很看不起這種行為,嫌棄到單方面掛了呼都而尸道皋若鞮的兒子的電話,還把庶女嫁給王昭君的外孫以扶持女婿取代呼都而尸道皋若鞮的兒子,結果被東漢滅了。 第290章 于單的表情變了又變,雙手不斷扯著馬鞭,最后露出殺人的表情:“好。好??!這可真是太好了?!?/br> “原以為是忠心耿耿的狗,結果卻是咬人的狼?!庇趩螏缀鹾鸪雎暤溃骸皞漶R,我要去見撐犁孤涂?!?/br> “左賢王,不可??!”于單還走出大帳便被左右當戶死死攔住。 某個與顓渠閼氏有點關系的當戶苦口婆心道:“那閹狗會妖法,您是想讓單于以為您有不臣之心嗎?” 眼見于單還不冷靜,當戶直接下猛藥道:“想想老上單于和冒頓單于?!?/br> 這一例子在匈奴的沖擊力毫不亞于西漢提起“扶蘇之死,胡亥篡位”。 果然,于單立刻冷靜下來,然后像牛一樣地喘著粗氣道:“那我應該怎么做?總不能讓邪門的閹奴繼續呆在撐犁孤涂的身邊?!辈蝗坏纫林尚弊龃笞鰪娏?,于屠日禪那個雜種姑且不談,他這攣鞮氏與呼衍氏的兒子卻是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