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諾?!蹦芘闵倬鰜砀苫畹亩际羌抑欣先?。 如果不是身份不允許,讀書多年的程鄭皋當然想去考場試試,但是他的姓氏在那兒,關中的小吏又不全是尸位素餐的蠢人,所以在面試時就有人刷下他的資格,算是給程鄭家的公子一個體面的結束。 對此,程鄭皋感謝這種“溫柔”,但他絕不接受自己灰溜溜地離開。 絕不。 隨他赴京的老仆雖為少君的經歷感到難過,但未因此喪失理智,而是想著從衛家的奴仆入手,避免引起衛家乃至未央宮的警惕。 ………… 不知是瘋掉的那個考生刺激到他還是科舉的試卷難得讓他懷疑人生,總之在科舉結束后,公孫弘在專供學子的公館里躺了兩天才緩過神來,然后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堪稱是當代范進了。 不過論個人能力,公孫弘比范進強的不是一星半點,同時也很善于捕捉轉瞬而逝的機會。 “這位夫子(古代對年輕男子的尊稱),按照陛下的旨意,待科舉成句公布三天后,爾等便不再享受免費廂房,所以還請趕快找到落腳之處?!标柫昕h的公館伙計都是見過起起落落的機靈人,因此對擠錢來京的學子們都很客氣。 好在這群讀書人把面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縱觀前史,資助學子暫留京師的皇帝僅此一位。 陽陵縣作為新君登基后的開發重地每日要接成千上萬的“游客”與會在此處暫時落戶的人。 尤其是在太學府正式開張后,那些前來求學的人總不能在太學府里打個鋪蓋就此生根吧! 權衡之下,這些在太學府里免費住了半年之久的學子們也該離開了。不然按照范進中舉的瘋度,不以這種“溫和”的方式趕走他們,他們也會成為當地的安全隱患。 “天子仁慈,將賜所有歸家學子一千錢的路費?!惫^的伙計見公孫弘交際不多,穿的也很樸素平凡,所以秉著職業素養提醒了句。 第247章 “旅費?”公孫弘是真的震驚了。 西漢以前就沒聽說過皇帝資助讀書人的。 擱在先秦,有個愿意筑臺納賢的君王就已稱得上鮮明無雙。不然在晉國亡后,燕齊之地的好名聲是怎么來的? 一方面是秦楚的名聲太爛,晉國三家與宋趙的行為又太蠢。另一方面就是燕齊資助的讀書人夠多,所以有人投桃報李地為其說話。 相較于科舉產業發達的宋代以后,劉瑞做的真不算多。奈何擱在西漢真是驚為天人,以至于某些學子痛哭流涕道:“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公孫弘倒沒某些學子表現那么夸張,但也對此吃了一驚:“陛下真是出手大方?!?/br> 保守來看,關中光是參加筆試的學子就有一萬七千人,其中除去榜上有名的兩三千人,陛下光是直接補貼給學子們的路費就有一千四百錢。這還不算安排下去的養廉費與一萬七千余學子在陽陵縣的住房費。 雖說比起吞金獸般的士兵,學子們的開銷最低可至每日十錢。 聽起來很便宜是不? 但一個包飯的零工一天就掙十五錢到二十錢。 而要供一萬七千名學子一直住到科舉結束,其花銷也在2600金以上。 要是算上公館的維護費用與伙計們的開支…… 算出一個可怕數字的公孫弘吸了口冷氣,真心實意道:“陛下真乃賢明之君?!?/br> 這年頭能潔身自好,不往死里折騰黔首的就能稱作一代仁主。要是像文景二帝那樣隔三岔五地給黔首減稅,順帶打擊當地豪強,那就能稱一代賢君。 作為西漢的第五任皇帝兼第六任掌權人,劉瑞在登基之前就很明白蕭規曹隨的那套已經沒有下降空間了。 大漢減稅減了三代,愣是將秦半之稅殺到三十稅一。 再低下去,恐怕在擔心國庫是否收到稅金前,劉瑞得先擔心那些土地兼并的富人是否會將皇宮買下。 畢竟在漢成帝時,權傾天下的王氏家族可是過得比皇帝還舒服,甚至仗著的皇太后王政君寵愛與一門十侯的地位而肆意侵占皇室土地。 沒辦法,比起家中薄田不到一公頃的庶民,那些兼并過多土地的富人才是三十稅一的最大受益者。 而且因為后續的補丁過于粗糙,加上漢武帝討伐匈奴時將口賦下調至三歲并增加不少新型稅種,所以在三十稅一的文景遺政下,黔首越發凄慘。 慘到民間殺子成風。 有了這些歷史案例,劉瑞在登基后沒有照舊往田稅上砍上一刀,而是專注于他做太子時沒有落實的稅收改革,試圖在廢除人頭稅的同時讓富人承擔更多稅務。 得益于老劉家砍的碩鼠夠多,加上劉瑞的祖輩給力,從高后開始攢出一個極其豐厚的內帑,所以這些看似大膽的經濟改革實際有著相當高的容錯率。加上劉瑞沒有心急,而是在提議后花了幾年修改方案,做好準備。因此當統錢局開始運營大漢錢莊,關中借著趕考的學子與商隊把五銖錢給推廣開后,皇帝才借主流貨幣的大換血讓反對的聲音的降到最低。 畢竟古代的交通不便,許多政策除了依靠官員自覺,便是需要當地的鄉紳幫襯之一。 參考后世的貨幣更換與匯率查總會催生一波兒富豪。 劉瑞在權衡利弊下決定借貨幣換血讓中底層的富人支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