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至于孝文太后的喪禮…… 那可真是不得不守??! 除去排名靠后外,歷史上的王兒姁所生的兒子難被列入漢武帝的繼承人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的出生日期緊挨著薄姬的孝期。 而且不僅是他們四人,就連漢武帝本人都曾因為出生日期與文帝的去世年份僅隔一年而被瘋狂詬病。 “太皇太后到底是先帝的長輩,如今更是年近七十的老人?!蔽狞h盯著顏異的眼睛,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萬一她在孝期里累過頭了,那先帝與陛下就得背上不孝之名?!?/br> 文黨咬重“累過頭”一詞,惹得顏異微微一愣,隨即明白了朝臣們的深層擔憂——如果真按皇帝所說的疊加法計算孝期,那要是在未來的六年里突然接到太皇太后的噩耗,皇帝就得一直守孝到虛歲三十,如此一來…… 顏異被那過于恐怖的場景嚇得頭皮發麻,聲音更是微微發虛:“文公說得是,的確不能這么算?!?/br> 跟國家安穩相比,舊俗上也不是不能靈活變通。 文黨也是松了口氣,生怕冒出個愣頭青讓較真的皇帝順坡而下。 “如此,便請宗正召與劉氏宗親商議為孝文太后守孝一事吧!”雖然已有朝臣表示皇帝不必如此較真,可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劉瑞還得加道保險,讓宗室……尤其是自己的親兄弟為他站臺。 劉棄知道最難搞的皇帝愿意退步的話,宗室的那群紈绔子弟自是不會上趕著找罪受,所以也就拱手拜道:“臣定將其安排妥當,不負陛下所托?!?/br> “善?!眲⑷饛某紓兊哪樕峡闯鋈玑屩刎摰囊馕?,被冕旒擋住的眼睛里閃爍著詭異的光芒。 “此次朝會,除去商議孝文太后的孝期一事,朕還想與諸位聊聊先帝未完的德政?!苯K于上重頭戲的劉瑞幽幽道:“為人子者不能施以孝行已是莫大的不敬,故朕想圓先帝之德政,不負其定宗的廟號與諸位對先帝的認可?!?/br>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剛從“皇帝要守六年孝期”的驚悚劇里松一口氣的朝臣們宕機數秒,差點對上座的劉瑞破口大罵。 好你個濃眉大眼,裝來裝去的白蓮花。 又是給先帝上廟號,又是提議為孝文太后守孝六年,合著是有這個大坑在等著他們??! 先帝未完的德政是什么? 一是貨幣改革,二是稅收改革。 這兩點都精準命中了權貴們的死xue,讓其難以正大光明地偷稅漏稅。 劉濞之死與關中對藩王的大清洗讓先帝收回鑄錢權與私有銅礦,可是因為少府的工匠就那么多,生產力就那么點,所以直至先帝去世,貨幣改革與稅收改革都還停留在表面階段,壓根沒有推行下去。 第224章 皇權交替里最麻煩的事情有兩件,一是人事變動,二是政策變動。少主掌權的難點也就在這兩點上——先帝登基時已三十有二,所以先帝的舊臣在文帝去世的前兩年就開始接管朝中要職,如晁錯,周仁般的北宮重臣在先帝登基前就榮升九卿,其權力過渡那叫一個絲般順滑。 而反觀劉瑞雖已及冠親政,之前也是多有歷練,可被他從北宮帶出來的臣子大都三十出頭,雖已是做阿父,大父的年紀,但在朝中仍舊稱得上青瓜蛋子。這么些年輕人當九卿是萬萬不行的,就連出任千石大臣都難免一起一眾質疑。 這般情況下,即便是有皇帝去后三年不改政策的習俗,但是朝中人精甚多,人家改不了還拖不起嗎?不管是稅收還是重鑄貨幣,都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捋清的。況且進行稅收改革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把市面上缺斤少兩的三銖錢與四銖都鑄為五銖,以此確保買賣市場的公平穩定。 為此,劉瑞急需懂經濟的人才,同時也對劉備產生難以言喻的嫉妒之情。 諸葛亮,一個懂發明,會賺錢,甚至還能總攬朝政的奇男子,幾乎是每個君王的終極夢想。 劉瑞擁有的人才里幫漢武帝搞出白鹿幣的張湯是不用想了,讓他搞經濟那跟挨家挨戶的打劫有何區別。刨除還未買官入朝的桑弘羊,也只有從生意人轉型從政的卜式,開始惡補計然學說的田叔等人勉強能在經濟上發表意見。 不過往好的地方想,彼時的西漢至少不像明后期般文官做大,搞出皇帝前腳過世,后腳就被內閣推翻所有政策的離奇cao作。 所以借著上廟號與給孝文太后謚字追封,劉瑞希望分出能為自己效力的老臣,把劉啟未完的兩項改革落實下來。免得之后這群老臣仗著先帝政策的保護期已過,皇帝沒有談起此事而拒不認賬,最終導致劉瑞的經濟計劃胎死腹中。 “陛下,此一時,彼一時。而今先帝賓天不過半年之久,何至于在眾人悲戚,朝堂不穩時有如此大的動作,還望陛下……三思??!”太仆劉舍作為老劉家的鐵桿居然公開反對老劉家的皇帝,這讓眾人為之側目的同時,也有更上反對皇帝的勇氣。 “陛下,太仆所言確有道理?!倍葎⑸嶙龀鲱^鳥更令朝臣們心驚的是陶青居然第二個發言。 御史大夫晁錯的眼里閃過一絲驚訝,像是好奇陶青這個一直充當先帝傀儡的小透明是不是被奪了舍,不過思及陶青與劉舍的出身,他們會有此舉也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陶青與劉舍都是開國功臣之后。一個是漢高祖時就官至中尉的開封侯陶舍之子,一個是項羽的族人項襄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