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劉啟的視線轉移到跪在前頭的太醫令身上,后者感到來自皇帝的壓力,于是抱著“吾命休矣”的絕望說道:“這,這種外傷處理起來無非是煎水清洗,丸藥熬服。若是碰上流血不止的情況可以使用烙鐵,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這些最終還是聽天命?!碧t令的脖頸處全是冒起的雞皮疙瘩,可他既在這個位子上,就得頂著皇帝的怒火說出一些不討喜的話。 否則按照皇帝的尿性,一定讓他比實話實說死得更慘。 沉默。 沉默是這間屋子里最常見的氛圍。 解釋完的太醫令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上頭的皇帝便冷冷問道:“朕要你把太子治好,你卻讓朕聽天由命?” “所以你這太醫令到底是怎么當的?” “朕的身邊怎會有你這樣的廢物?!?/br> 氣瘋了的劉啟也顧不得皇帝的形象,直接把太醫令踹翻在地。 “陛下饒命,陛下饒命??!” 滾了一圈的太醫令膝行到劉啟面前不斷磕頭,地上很快留下血污。 “帶下去,別讓他在這里哭喪?!?/br> 宦官令趕緊讓身強體壯的小黃門將還在求饒的太醫們堵了嘴給拖下去,然后看著怒意消退,滿臉悲哀的劉啟輕聲道:“陛下,椒房殿那兒還要瞞下去嗎?” “怎么,你也覺得太子不行了?”劉啟那滿是陰霾的眼睛看向宦官令,后者立刻心驚膽戰地回道:“奴婢怎敢抱有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只是……” “……皇后在問太子的事?” 宦官令點了點頭,補充道:“而且長信宮那兒也在遞話,怕是瞞不過太皇太后了?!?/br> 皇帝遇刺后還能接見各個重臣,但太醫卻在宣室殿里出不來。長此以往,誰都能從中窺得一絲真相。 更別提參與調查的還有北宮的重要臣子。 而在得知劉瑞受傷,命懸一線后,這群在一個月前還前途無量的年輕人初次嘗到一落千丈的滋味。 但比這種滋味更難忍的是旁人的目光。 那種糾結又憐憫的目光加重了北宮官吏的焦慮。 尤其是受劉瑞重用的文黨,汲黯,張湯,以及顏異等人。作為太子的心腹,一旦劉瑞英年早逝,他們作為前任太子的重臣也很難服務于下一任太子……除非那是太子的親兄弟且還未發展自己的勢力。 “陛下……還有精力培養下一個太子嗎?”北宮里的壓抑氣氛讓不少人都難以呼吸。借著一個難得沒事的休沐日,顏異找到滿臉疲憊的文黨,苦笑道:“文兄,咱們的仕途……怕是要止步于此了?!?/br> 皇帝遇刺后,不僅是宮里的嬪妃,就連那些已經封王的皇子——包括被薄皇后撫養長大的劉越劉寄都進了內官獄,即便是被證實與刺殺一事毫無關聯也沒得到皇帝的赦免,至今都被關在那兒。 而與嫌疑較小的皇子相比,栗姬和程姬的兒子無疑要凄慘很多。 據說為了審出點大料,皇帝特許對這幾位皇子的親信上重刑,幾乎是把年長皇子的勢力清洗了一半 不僅是宮婢官吏,就連那些皇子的外家也都一一入獄,把詔獄擠了個水泄不通。 而在那進入詔獄的外戚里,栗姬的哥哥栗卿是被特別關照的那個。 栗卿,栗卿。 僅憑名字就能看出其父對兒子的期待。 然而他的出身不高,為官也馬馬虎虎。如果不是meimei得到劉啟的寵愛又連生三子,栗卿想進權力的中心怕是得到下輩子才有些可能。 也正因為有過這種輕易獲得的萬人追捧,所以在栗姬失寵,劉閼于去世,劉榮劉德也漸漸變得平平無奇后,栗卿才會如此不甘,最后演變成對劉瑞的怨恨。 第182章 戚里的顯貴也就那么幾家,除了最頂層的薄竇二戚,便是做皇子外戚的栗程賈三家比較有名。 而在高祖時有美人入宮的石家則是從外戚轉變為世家,不僅有石奮這樣的五朝元老擔任少府,更是借“恭謙有禮”的家族名聲將幼子石慶送入北宮,真可謂是悶聲發大財的第一人。 趙禹接手刺殺案后,可以確認薄竇石沒有加害太子的動機,所以把栗程賈三家請去詔獄喝茶。 廷尉鬧了那么大的動作自然瞞不過宮里的老太婆。那時的薄姬并不知道受傷的是劉瑞,所以抱著維護曾孫的心態讓軹侯協助趙禹調查。 這可苦了大半輩子都在混吃等死的薄戎奴。 一方面是不知情的太皇太后要維護皇家的臉面,不許劉啟鬧出父子相殘的事兒。 而另一方面是薄家的命根子被人掘了。 說句比較殘酷的話,如果能用薄戎奴的長子去換劉瑞的康復,那么不管薄戎奴同意與否,薄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同意這事。 所以在兩面為難的壓力下,軹侯對審訊外戚的事兒上心到無以復加。 尤其是在面對那個最有可能的嫌犯時,薄戎奴所表現出的腦子與毅力都非同凡響,讓人感慨人的潛力果真是被逼出來的。 栗卿在進詔獄時還很囂張,讓人感嘆真不愧是栗姬的兄弟,二人都是一樣的沒眼色加沒腦子。 可就是這一眼可見腹中空空的愚蠢之人,居然真的歪打正著地傷了太子。 如果不是他們選中的刺殺者膽小又拉跨,別說是服毒斷了廷尉的線索,甚至沒有上前補刀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