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生物的本性之一是欺軟怕硬。 讓官員和地主階級斗智斗勇吧! 至少有這標準在,底層黔首能好過一些。 而對擁地較多的高爵位者而言,這一政策不亞于晴天霹靂,自然是反對連連,結果劉啟冷笑著反駁道:“要是覺得負擔太大就把地賣出去。少府又不是沒人收地,自會給個公道價格。卿等之前缺地缺到不擇手段地強占黔首們的土地,還拘流民為庸耕。怎么現在反倒覺得詐來的土地是個負擔,要在朕的面前叫苦連天?” 劉啟說罷還掃了眼目光掙扎的未發言者們,冷笑道:“真要叫苦,也該由朕這個大漢最大的地主,最大的冤大頭叫苦?!?/br> “你們從黔首的賦稅里吞了多少錢,難道還要朕拿賬本來一一對峙,重新徹查嗎?” 那些進過詔獄和內官獄的人都微微顫抖了下,不想再重溫那段痛苦經歷。 劉啟見狀還十分“民主”地繼續問道:“御史大夫怎么說?” 陶青立刻表態道:“臣以為丞相的上表實乃善舉?!?/br> “奉常和宗正呢?” “無不贊同,無不贊嘆?!?/br> “中尉與內史可有異議?” “章武侯與南皮侯,還有軹侯可有高見?” 隨著皇帝一一問去,那些能指點江山的朝臣勛貴們要么是贊嘆丞相的良苦用心,要么是恭敬地回聲并不想回的“諾?!?/br> 劉瑞聽著皇帝逼出的贊嘆聲,終于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 第105章 稅收改革? 取消人頭稅? 將雜稅并入田稅,并且允許擁地不足兩公頃的黔首將稅收折成銅錢。 晁錯聽完申屠嘉上表的內容后皺了下眉頭,知道這肯定不是申屠嘉能想出來的,多半是皇帝或太子的主意。 至于為何由老丞相提出,還不是因為承襲秦制的軍功體系讓勛貴們成了僅次于皇帝藩王的大地主。甚至像周家,酈家,李家這樣的將帥世家過得比藩王還滋潤。 沒辦法,培養一個將帥的成本遠勝于培養一名博士。 窮不習武,富不教書。 能當將帥的要么像吳起周亞夫那樣家有巨資或家學淵源,要么是像韓信關羽那樣天天賦異稟,生來就是吃這口飯的。再不濟也得像衛青那樣有個好jiejie,讓你有機會接觸兵家的諸多典籍。 由此可見軍功集團的地位有多么穩固,其封閉性與傳承性從秦朝的王蒙兩家到西漢的周李兩家可見一般。 而陛下此時對稅收動手,無疑是戳軍功集團的肺管子。 這可比削藩刺激多了。 晁錯的腦海里上演著天人交戰。 而反觀支持改革的周亞夫與申屠嘉上頭頂著皇帝的威脅目光,下頭扛著勛貴外戚們的幽怨眼神,真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好在劉啟流氓歸流氓,也不至于在朝會上翻臉不認人,所以搞定稅收改革后,終于提到眾人關注的科舉問題:“廷尉關的那些鬧事學子們也該放出來了?!?/br> “念其是初犯,這次就不杖責,只是取消下次科舉的資格?!笔哼^后的劉啟突然變得很好說話:“再者,朕也與眾博士們商議過,采取太子的公開政策,日后將在科舉放榜的同一時間公布上榜學子的答卷,并且于瓊林宴上增加殿試,允許各大學派與上榜學子切磋技藝,也算是為瓊林宴添個彩頭?!?/br> “陛下圣明?!甭犃诉@話,以晁錯袁盎為首的實干派都松了口氣,知道那些沒用的紈绔們不能走后門了。 不過這些彌補措施并不是各大學派所關注的。真正令他們抓心撓肝的是皇帝對科舉結果的態度與太子會不會大批任用儒家子弟。 值得慶幸的是皇帝為了各大學派和勛貴們的臉面沒有公布誰是那個得不配位的人,而是默默取消他們的進士的身份和其參加瓊林宴的資格,勒令其在六年內不得為官。 不幸的是以法家和黃老家為首的各大學派鬧了這么久,鬧得這么大也沒能讓儒家傷筋動骨,反倒鞏固了儒家在世人眼里的“第一學派”印象。導致那些原本對儒家抱有小怨的小吏們思來想去后,還是將兒孫送回儒家課堂,反襯著黃老家和法家冷冷清清,頹勢盡顯。 “父皇這手借刀殺人著實漂亮?!背瘯Y束后,劉瑞被宦官令請到宣室殿里,一坐下便恭喜道:“讓老丞相來當那個上表改革的人……只怕那些武將出身的勛貴們也徹底懵了?!?/br> “怎么,你不后悔朕把你的良策扣到丞相頭上?!眲⒙勓杂行┮馔獾溃骸澳憧芍肋@個改革若是成功了,青史上必定會有極高的評價?!?/br> 劉啟瞧著鎮定自若的劉瑞,半是玩笑,半是認真道:“那時可沒有你的一份哦! “有沒有兒臣的一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丞相為首的功勛們決定挨刀了,但不意味著底下的官吏們不愿掙扎?!眲⑷饘W著劉啟的樣子,玩笑般的說道:“三年清縣令,五萬兩黃金。家中有碩鼠,窩里遍白蟻?!?/br> 劉啟收起打趣的神色,瞇了瞇眼睛,等著劉瑞繼續吟道:“廟小聽妖風,池淺見王八?!?/br> “若無高個兒頂上頭……哪有矮子到處偷?!?/br> “噗??!”劉啟聞言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道,過了會兒才撫平胸口,緩緩道:“你說的對,那些勛貴們要是都認命了,底下的官吏們也得把搶的都吐出來,更不好挖勛貴們的墻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