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關中的富商還好,畢竟是在天子腳下,多少還得裝一裝。而在關東,巴蜀,江淮一帶的富商那是連裝都不裝,已經開始把觸手伸到政壇上,讓劉瑞條件反射地回憶起后世的種種黑幕。 看來對商人籍貫的改革是要提上日程了。 只是…… 他得找個幌子引出話頭??! 還有這群生太多的勛貴們。 md,拿著“任子”和“蔭庇“的福利不夠,還要去搶貧困生的上升通道。問題是他們要是真有兩把刷子也就罷了,可偏偏各朝各代的勛貴子弟大都演繹什么叫”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劉瑞是中后期的漢武帝也就罷了,可偏偏這時的關中連藩王都沒解決呢!還不是對勛貴動刀的時候。 【忍一忍吧!】 劉瑞緩緩吐出一口濁氣,終究是將某些勛貴的名字塞入榜單,但卻保證前十名里沒有水分,而是真正的有才之人。 “看來太子是已有決斷?!睆埛畲齽⑷鹜9P后拱手道:“敢問太子,這入榜者里何人是進士及第,何人是進士出身,何人是同進士?!?/br> 同為入榜者,但卻分了三個檔次,含金量也是依次遞減。 “進士及第者為狀元——舒縣文黨;榜眼——濮陽汲黯;探花——臨沂顏異?!眲⑷鸬哪樕兴徘?,緩緩說道:“進士出身的有第四名——鴻固原張湯;第五名——代郡趙綰;第六名——穰縣寧成;第七名——滎陽鄭當時;第八名——臨淄主父偃;第九名——濮陽汲仁,以及第十名——洛陽卜式?!?/br> 報完前十名的劉瑞松了口氣,也不知這份名單是否能讓勛貴外戚們感到滿意,不過想著劉啟登基也有些年頭了。所說位于權利中心官員換了皮,可是基層官員里還是有一部分從先帝乃至呂后時干到了今日。所以那些同進士出身的考生們要是不挑的話也能找個底層官員做做。 而對勛貴子弟而言,這次科舉一是給皇家捧場,二是給自己鍍金,所以能不能進太zigong,做不做官都沒啥問題。 當然,這種說法只對深受圣寵的勛貴子弟有效,要是旁系或是早就退出權利中心的,還是得在爵位消失前另謀出路。 “剩下的同進士出身按照分數排出名次,期間若有同分者可以親疏貴賤排出高低?!眲⑷鹩貌杷疂櫫藵櫳ぷ?,同張奉說道:“太仆那兒準備好進士入宮的車馬沒?” “還有上林苑的別宮那兒可準備好與學生們同樂的鹿鳴宴?” 第98章 所謂的鹿鳴宴源于唐代為新科舉子而設的宴會,取自《詩經·小雅》里“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描述的是君臣一心,宴飲歡快的場景。而借鹿鳴宴來款待學子也是為君王做牌面,暗示劉啟有效燕昭王之心,愿借科舉鑄成西漢的黃金臺。 不過唐代沿襲隋制,雖設鹿鳴宴但也只是著重籠絡舉人之上的學生,加上唐代處于完善科舉,八方來朝的豪邁階段,所以宴上雖有諸多規矩,但也未失君臣同樂的本質。 真正把科舉宴玩出花樣的是宋代。 為進士特設的瓊林宴便是鹿鳴宴的plus版。期間奏雅樂,宴百官,光是用以迎賓的綢緞就要花去上萬匹,更別提百官掉落的各類美玉,曲水流觴的酒菜花銷……這一樁樁,一件件的花銷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而宋代是出了名的重文抑武,所以每年花在宴請進士,貢生,以及各地舉人上的錢就能讓其它朝代的皇帝們感到心肌梗塞。 最無語的是,北宋時這么搞也就算了,到了被士大夫們玩壞了的南宋也這么搞,真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 所以劉瑞在設計科舉時就規定了官方搞得慶功宴只有進士這一場,而且只能在關中由皇帝親自設宴。 劉啟只當兒子是為了鞏固皇權,所以也就順勢同意了劉瑞的安排。 殊不知劉瑞是在看了宴會的開銷后很想學《大明王朝》里的嘉靖喊出一聲“朕的錢”。 少府的官員聞言向劉瑞一拱手,難得說了句俏皮話:“陛下與兩宮太后親臨會場,咱們哪敢掉以輕心??!” 西漢的國策是“以孝治國”,所以特賜參與鹿鳴宴的學子可以帶父母同行。若是父母不在或不便者,可以帶妻兒老師或者德高望重的長輩。 若是像汲黯兄弟這樣父母建在又一起登榜的,估計能帶好幾人赴宴。 雖然少府早就準備過各式各樣的宴會,連登基大典都能安排得十分穩妥,可劉瑞就是不放心道:“還有放榜的布絹也得準備好,務必得挑最華麗的,也不拘在這方面多花錢?!?/br> 吩咐玩這些的劉瑞又看了眼擬定的榜單,決定給兩宮太后和劉啟審核一番,確定他們沒有異議后再放出來。 “這是你定的?還是北平侯世子和考官們定的?”劉啟看完后感嘆道:“你是在搞雨露均沾??!還是原本成績就是這樣?!?/br> 劉瑞感到一絲摸不著頭腦,但還是老老實實道:“若要說這份榜單里有何水分,那必是享福了幾十年也沒混出個人樣的某些人啦!” “火氣很大嘛!”劉啟居然沒惱兒子的冒犯態度,反而覺得劉瑞終于有他年輕時的樣子:“陳勝吳廣起義時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而等高祖登基后卻喊著君君臣臣,天命所歸。甚至為了給窮鬼出身的老劉家鍍一層金而編了《高祖夜醉斬白蛇》的離奇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