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聽著栗姬難得靠譜的話,劉榮除了老樣子的安撫幾句,便是被來自母親和異母弟弟的壓力搞得心力交瘁。 而在他們拜別母親,準備回到長樂宮時,沉默寡言的劉閼于突然說道:“大兄,你要是沒有那個心的話就趕緊向劉瑞服軟?!?/br> 因為是并肩走,加上劉閼于警惕性很高,說話聲音那叫個小,所以劉榮差點聽錯他的話:“三弟,你……” 劉閼于抬手,制止了劉榮的解釋:“大兄不必再提阿母,我雖不像二兄那樣能言善道,但也知道‘子不類父,必將無用’的道理?!?/br> 劉榮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個很少發出個人意見的三弟。 “十弟在對上大母的那刻就已經贏了?!眲㈤懹诳粗@個溫文爾雅,完全稱得上“別人家孩子”的大兄,忍不住嘆了口氣:“您要不是父皇的兒子,而是某個大臣或藩王的兒子,一定能像田叔那樣聞名天下?!?/br> “可當父皇的兒子,父皇的繼承人不需要聞明天下,而是得有主見,能讓人心悅誠服地跟著他走,而不是像大兄這樣……”劉閼于停頓了一秒,終究是落了兄長的面子:“處處受到母親的桎梏?!?/br> “三弟!”劉德突然呵斥道:“此言過了,實在是僭越?!?/br> “于兄弟而言,確實僭越,但于兄弟而言,也是番肺腑之言?!眲㈤懹谕蝗幌騽s躬身拜了拜,鄭重道:“弟弟不如兄長長袖善舞,也不像老五(大兄)那樣志向遠大,有建功立業(當太子)的野心?!?/br> “弟弟只想安心當個富貴閑人,不至于像太公的侄子,大父的兄弟那樣,落得絕嗣國除的下場?!眲㈤懹谟猩詠淼谝淮畏瘩g大兄:“今天或許是我兄弟二人的最后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br> “往后便是小十,皇叔,以及幾個總角弟弟的交鋒?!?/br> “我們早在小十對上大母的那刻就已經輸了?!?/br> “鳳凰殿在父皇心里,早已失去奪嫡的資格。若是大兄與阿母還有一絲理智尚存,就該去椒房殿向皇后服軟,早早地離了這是非之地?!?/br> 說完這話的劉閼于不出意外地收到兩個哥哥的譴責目光。 然而他并不后悔今天的舉動。 …………我是分割線……………… 因為劉瑞的提議,薄皇后這個當媽的自然得率先支持,所以招來椒房殿和北宮的宮女一一詢問后,還讓掖廷擬了名單,委托堂叔薄戎奴去問問家人子的親屬們有沒有打算,然后起草一份遞給宣室殿的詔書。 雖然是名門出身,可是由于父親的爵位不高,加上薄昭被先帝處死的緣故,薄皇后的文化水平也就那樣,甚至比不上后天努力的竇太后,所以需要女吏潤色。 好在那個新來的疤臉女吏確實有點學識傍身,愣是將薄皇后想到的,沒想到的都寫進詔書,而且用詞極為精簡,事情輕重一目了然,讓薄皇后非常滿意。 “不愧是大儒之女,果然文筆精湛,見之悅目?!?/br> 面對薄皇后的贊賞,椒房殿的新女吏子鳶并未露出驕傲之情,而是向上座的薄皇后拜了拜,無奈道:“啟稟皇后,家父習的不是儒學,而是墨……黃老學?!?/br> 說罷還瞥了眼東宮的方向,補充道:“先帝與太皇太后,皇太后都崇尚黃老,而今上喜法家。奴婢聽說太后寵愛的黃老大家與儒家多有沖突,還請皇后注意一二?!?/br> 無論如何,竇太后都是薄皇后的婆婆。 就像竇太后對薄姬無可奈何一般,竇太后想收拾兒媳也一定有辦法。 沒準薄姬也攔不住她。 第18章 “趙女史說得對,孤確實不該在漢宮里提到儒生一詞……”雖然在高祖拜過孔廟,叔孫通定朝儀后,儒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壯大為第一學派,不僅在關東等地很有名望,甚至連晁錯這樣比較“偏門”的人才也得頂著儒生的名頭出仕為官。 然而這種好運在薄竇兩位推崇黃老,關東一代冒出“文帝好刑,今上厭儒”的傳聞后,關中一代的儒生待遇不能說是直下下滑,但也處于非常尷尬的境遇。 為啥? 因為那個“文帝好刑,今上厭儒”的傳聞純粹是胡說八道。 先帝漢文帝為什么謚“文”? 因為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 別管關東的藩王如何污蔑,反正在關中百姓的心里,先帝劉恒就是個徹徹底底的好人,大善人,不僅作風簡樸,廢除豪喪,更是在緹縈救父后改rou刑為鞭笞,然后又將秦朝時的鬼薪白粲與城旦舂從一家子連坐的無期徒刑改為舉報免罪的有期徒刑。 可以說,這些政策一經發布,各地的老百姓,尤其是被連坐成鬼薪白粲和城旦舂的人無不對先帝劉恒的好感度up,就差把他給供起來。 甚至說得更夸張的,要不是先帝的刑法改革讓數以萬計的鬼薪白粲與城旦舂成了關中劉氏的死忠,劉瑞的便宜阿父想削藩還真沒那么容易。 而先帝廢除rou刑的理由是什么? 是《詩經.大雅.泂酌》里的“豈弟君子,民之父母?!?/br> 就問儒家尷不尷尬。 而今上劉啟就更不必說了,晁錯可是借儒皮上位并且成為太子太傅的,況且儒家的幾大巨頭如胡毋生,申培,還有那個進宮講學的轅固生可都是劉啟冊封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