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醫[六零] 第176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煙娘(1V1,高H,古言)、涉江采芙蓉、旦那(父女 1v1)、夜色迷情·壹·白夜之風、孤子銘
所以小防風帶既能鞏固土壤,減小風速,更重要的是將有限的雪留在一個又一個防風帶前,來年雪化了,防風帶附近的土壤都會受益。 最好的防風帶當然是種抗寒抗旱的樹,但現在顯然不可能做到,退而求其次只能使用又有肥料效用,又無成本的牛羊糞啦。 在零下三十度的草原上建小防風帶,絕對的苦力活。后世大家都有自己的草地和自己的牛羊要顧,這種大范圍超出自己土地范圍的工作很難落實。但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能輕易被調動起來,大家不為某個人干,都是為集體。 2、雪天后,運雪上草原; 雪留在駐地里一點用沒有,駐地沒有莊稼草地要潤土壤,春天化雪還會搞得處處泥濘。 所以每次下雪后,都將珍貴的雪攪拌進黑土里推到草原上,平均地鋪灑,優先灑在苜蓿草場,助優質牧草返青。 就算這些雪會被風吹向四周,但有大家鑄造起來的小防風帶,終究還是會被留在第七生產隊的草場上。 3、大家燒火后掏出來的牛糞灰、碳灰全都集中起來,跟冷水攪和在一起,再打碎成冰沙,推到草場上均勻潑灑。 碳灰對土壤好,被冰晶凍住成碎碎后重量加大,不容易被風吹走,不會造成揚塵。同時因為被打成冰沙了,也不會冰凍住牧草、造成冬季休眠的牧草死亡。等開春暖和后,冰碎化水浸潤土壤,也能代替下雪。 同時,草木灰有貯藏保鮮的作用,可以在大風低溫天氣幫助土層保暖。 干燥后的灶灰分散后形成的細密顆粒還能阻塞害蟲氣孔,吸走蟲卵水分等,起到殺蟲效果,后世好多農民都使用草木灰施肥殺蟲,行之有效。 4、今年雞鴨都不要吃了,鴨蛋雞蛋也不吃了,都讓母雞母鴨孵化小雞小鴨,留著明年做吃蟲部隊。 全生產隊統計雞鴨數量,防止有人偷吃雞鴨,同時也預估到明年春天時這個隊伍的大小。 塔米爾忍不住好奇地問:“怎么就鵝可以吃?不能留著鵝一起嗎?” 林雪君站在會計員跟前看她算術,聽到塔米爾的問題忍不住笑,“你就了解牛羊了,完全不知道雞鴨鵝嘛?!?/br> “咋地?”塔米爾更好奇了。 “鵝是素食的,不吃蟲?!睍媶T忍不住抬頭替林雪君回答。 “可憐的鵝,因為不吃蟲,要被吃掉了?!彼谞枃K嘖搖頭,引得大家發笑。 林雪君的學員們本來要結束這一期的學習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了,但在林雪君給社長電話匯報了自己的提議后,陳社長直接越過各生產隊的大隊長,安排所有學員們跟林雪君學習這些預防蟲害、旱情的策略,還交代下任務,一要學方法,二要學執行落地的經驗,三要學原理,四要學在工作安排中人員調度的比例和側重等等。 于是,學員們的學習被拉長。 只是大家不僅沒有因此感到不悅,反而各個興奮不已。 因為在林老師這里學習,他們有機會直接接受公社社長下達的工作,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各自生產隊中針對‘預防草原旱情和蟲害工作’的專家和負責人——這是多大的榮譽??! 太難得了! 于是,所有學員都積極加入到林雪君安排的工作中,每個生產隊來的都有三個學員,分別被派向前三點工作中。 本該貓冬的草原人,每天風里來雪里去,一點沒休息到,反而全累出了一身腱子rou。 要不是林雪君在秋天時大力說服大隊長多囤rou多購菜,根本不夠吃——重體力活太耗能量了,沒有rou哪有勁兒啊。 …… 草原上社員們干得熱火朝天時,杜鳳池終于在期盼中收到了林雪君的回信。 迫不及待撕開信封抽出信件,厚厚的一沓,令他十分滿足。 率先展開第一疊信件,在這封信里,林雪君針對他上封信提及的草原沙化,牲畜過載等狀況提出了幾點自己的建議。 讀到第三條時,杜鳳池猛地倒抽一口冷氣,他歪著腦袋將林雪君寫下的字句反復讀了好幾遍。 幾分鐘后才提筆在紙張上奮筆疾書,一邊計算,一邊在紙張上做林雪君建議的落地模擬。很快,他猛一拍桌案,激動地哈哈大笑兩聲。 杜川生教授的獨立辦公室門明明緊關著,路過的學生還是聽到了杜教授的笑聲。 年輕人們不敢置信地看向杜教授的門,聽了一會兒,確定的確是杜教授,大家忍不住交頭接耳起來—— 杜教授是學院里出了名不茍言笑的教授,誰都知道他傲慢不通人情,不僅會因為覺得學生笨而生學生氣,還常常跟校長大聲辯論。 因為他在學術上真的很強,校長也只能忍下來,對他的怪脾氣以安撫為主。 杜教授居然在笑?還笑得這么開心? 幾分鐘后,杜教授不僅在辦公室里大笑,還掛著笑容、捏著一疊信,大步走向圖書館,在里面一泡就是一整天。 到了晚上圖書館關門都不肯走,圖書管理員只得留下來陪他加班,一直加到月懸中天,加到管理員倒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讓杜鳳池心醉神迷的是林雪君對草原基層狀況的了解,和針對基層狀況提出的最接地氣,也最切實可行的方法—— 林雪君信中提及的牧民一直都是賣3歲以上的大羊,提議賣1歲羊。 杜鳳池遠在首都,之前收到草原上的數據報告,從沒覺得賣3歲羊有什么問題。也很難將減少養殖年份同‘草原沙化’聯系起來。 如今社會從自給自足到社會大分工——科學進步、國家重視,又有疫苗、人工授精等技術推行,牛羊死亡率已降低許多——最核心的就是鐵路的發展,火車等運輸能抵達到邊疆了。 牧民們不需要貪戀大羊每年產出的羊毛,可以用賣羊的錢買到其他地區賣過來的棉麻制品。 牧民們不需要過多依賴奶制品,可以用賣羊的錢買到米面糧油等食品。 這樣一來,就可以考慮一下邊際遞減原理——第二年第三年羊能長得膘很有限了,作為rou羊,一年齡就可以賣了。 當下的草原環境和過去其實發生了許多變化,這些變化已積累到一個臨界點,一些政策卻還沒跟上變化,仍保持著過去的節奏。 是時候了! 是可以推翻所有慣性思維,做一些打破過往節奏的改變了! 杜川生越想越覺興奮,整個人都煥發出不一樣的光彩。 這就是學術派的一個盲區,如果沒有切實地養羊和深入牧區,他就不會想到為了改善草原沙化,居然要偏門地從‘羊長到幾歲可賣’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雖然1年羊比3年羊小一些,但少養兩年能省去2年的勞動付出,省下2年的草料,既釋放了勞動力,又提高了出欄率,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能大大提升。 并且降低草原載畜量,通過這樣的方式還能保護草場。 ——根據這一項描述,杜鳳池從圖書館和自己拿到的資料、報表中搜集了許多可以佐證的數據,的確如林雪君所言! 這項提議太好了,方方面面,對誰都好! 第二天早上,伏在桌上睡著的杜鳳池來不及回家好好休息,又帶著自己查到的資料折返辦公室。 又看到桌上第二封信,他才想起來自己還有信件沒讀完。 待看到林雪君想要了解吃蝗蟲的益鳥情況后,杜鳳池忍俊不禁:她這就問對人了。 要是她求助她爹,老林肯定搞不懂。但她求助的是他,雖然所學專業并不一樣,但研究草原的過程中,他曾自修過生態治理的科目,現在要撿起來,至少知道該去哪里找哪些資料。 從她身上得到頗多收益,如今終于能為她出力,杜鳳池隱隱有些興奮,仿佛是兩個人通過信件手談圍棋,終于輪到他出子! 于是暫時先放下手頭的工作,他又捏著另一封信奔赴圖書館。 早上才來上課的學生,于是再次見到杜教授回春了般神采飛揚地去看書,穿過校園中清澈的曦光,他不像剛熬過一整夜,倒像是精神飽滿去求學的大學生。 那樣地振奮,那樣地意氣風發。 風吹過他短發時,一些學生們甚至覺得此刻死板怪脾氣的杜教授,簡直比籃球場上跳躍扣籃時短發飛揚的健將更有活力。 這就怪了,杜教授捏著的到底是什么信啊,能有這么強力的效果?! … 在杜鳳池收到林雪君信件的第二天,林父趁工作空隙,直奔農大尋老友杜川生。 他在女兒回信中得知杜川生教授會同她通過信件討論草原畜牧業等工作,便想見見杜川生,與對方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女兒林雪君。 哪知他來到學校根本找不到人,杜川生辦公室里沒人,家中電話也沒人接。說是杜教授在圖書館,尋過去又聽說杜教授好像去其他圖書館或書店找資料了。 林父于是又給杜川生家里打電話,結果連晚上都一樣的無人接聽。 難道這家伙沉迷泡各個圖書館和書店,連家都不回了? 之后連續找了幾日,林父一直沒能見到人,連電話也沒能通上一個。 直到2周后,他才接到杜川生的來電。 “我接到小梅的信后第4天就給她回信了,著急著呢,沒日沒夜地幫她辦事兒?!倍糯ㄉ陔娫捓锕χ?,難得地爽朗: “你問這個干嘛?跟你說了你也不懂,都是草原上的事兒。小梅找我就找對了,這我能不知道嗎?哈哈……” 林父在電話對面聽著杜川生一口一個‘小梅’地叫,怎么搞的好像他杜川生跟小梅比他這個親爹還親呢? “對了,我最近幾年不是都在研究草原沙化的治理嗎?咱們國家從好多年前就一直在研究了,其實古往今來這個課題的研究從沒停止過,現在更系統化、科學化了。 “我一直有些瓶頸,本來想今年春天去草原看看,但又怕呆的時間短,沒效果。又有些舍不下學校里的學生。 “小梅真是解決了我的大難題,就算我在草原,也未必能將許多事想得那么透?!?/br> 杜川生話題一轉,又跟林父分享起自己最近在做的事: “我給小梅回信后,就開始沉心寫論文。 “昨天終于寫好了,提交了報刊。 “另外還抄了一份直接遞到了農業部,等著吧,我一定將小梅的建議推動落實到草原上!” 林父握著話筒聽杜川生慷慨激昂地說了近半個小時的話,幾乎插不上言。 掛斷電話后,他仍久久無法回神。 前陣子已從兒子口中了解了小梅在草原上做的許多了不起的事,心里感慨又動容。小梅長大了,變得這么厲害,連做父親的都有了壓力,想要更努力更上進地奉獻更多力量。 可如今聽那個已經成為教授,在畜牧業極其受人尊重的杜川生口口聲聲稱贊小梅,甚至直言小梅對他的幫助,心情更加……激動了! 彷如墜夢,一切都那么不真實,又那么地……令他感慨感動。 真好啊,小梅。 爸爸真為你驕傲! …… 一周后,署名農大杜川生教授的文章,在首都最頂級的專業報紙《科學探索報》頭版刊登。 報紙一上市便被大領導點名,將登載了這篇文章的該期報紙發放向所有草原牧區——農業部門出錢購買,將知識送至統管草原的各單位,并請各單位草擬與文章契合的落實政策。盡快將文章提及的學術內容,變成可以執行的方法,逐步在各基層環境落實下來。 當呼色赫公社陳社長看到這篇文章時,他捏著報紙,目光凝住標題下方的落款,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在杜川生教授署名下方,清晰可見的印刷體小字,寫的是: 【林雪君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呼色赫公社】! 第159章 ‘牛糞堆’怪象【2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