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萬萬不可! 第181節
他被屈云滅這表情弄得汗毛都要豎起來了,而這時候,屈云滅自己又把嘴角放平了,他說道:“不會出事,就算真的出事了,我也會出手解決,只要你別再被人抓走就行了?!?/br> 蕭融臉一垮:“那是我愿意被抓走嗎?世上小人太多,干我什么事!” 蕭融一共被抓走兩回,第一回因為王宮是個大篩子,第二回因為他們不熟悉陌生的城池,而原百福又占據有利地位。 雖然蕭融清楚這些理由,但他也被抓得有些暴躁了,再來一回的話,不用屈云滅,蕭融自己先黑化了。 屈云滅看著他無意識地跺了兩下腳,他抱起肩膀,眉頭也緊緊地擰著,一副十分煩躁的模樣。 屈云滅沒說什么,反正他心里有自己的一套章程,誰也別想再讓蕭融身入險境。 …… * 虞紹燮剛回來,蕭融就心安理得的翹班了,此時虞紹燮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得知蕭融真的跟大王出去玩了一個晚上,虞紹燮雖然心里覺得不合適,卻也沒說什么。 第二天,他們又緊急開會了一個上午,總算是商量好了如何對待那些涌入的流民。 施粥,也讓他們進城,但不讓他們去更往北的城池,只讓他們留在汝南城。 汝南的壓力急劇增大,新上任的太守一天三封信的要錢,如今管錢的人是蕭融,他給了兩次就再也受不了了,天天都是挑費啊,什么時候才是個頭??!而且這時候是年前,人們坐吃山空不說,還需要官府發放取暖補貼,因為人太多了,柴火都不夠撿。 就這城外還天天都有凍死和餓死的,弄得蕭融就是想狠下心不給錢都不行,他抹了一把臉,立刻召集城中所有的神棍。 他要叫神棍們來占卜占卜,哪邊才是風水最好的地方,他要把那塊地圈出來,然后一窩蜂地把這些流民全部轟去伐木、采石,不準再伸手要錢了,通通都去給我干活! ………… 占卜是道家的看門本領,一聽說官府有意尋找風水寶地,城里的知名道士們全都激動了,有他們在,那些野生道士和術士哪還有施展的余地,幾個道觀聯合抱團,就能把那群人全都排擠下去。 收到了道士們的拜帖,蕭融才發現,不知什么時候陳留城里的道士翻了好幾番,而且一個個都大有來頭,這個出自某某山,那個是某某觀第多少代直系弟子,還有人說自己神游天境,結果在天上看到了屈云滅的名字,他就是神仙們擬定的下一任天子。 看著這人的說辭,蕭融撇了撇嘴,他不是嫌這人拍馬屁,而是嫌這人拍得不夠響。 又看過幾封,直到又一個馬屁精出現,蕭融頓時眼前一亮。 這人說他也在天上看見屈云滅了,但不是神仙給屈云滅擬定的名單,而是屈云滅本身就是神仙,他的本名是繼天功德敬仁紫薇大帝,下凡來人間,就是為了結束人間的苦難,以后等他死了,他就要回去繼續做神仙了。 好! 說得太好了,蕭融用腳趾扣著地,一邊丟人一邊高興地想,這人真是太會來事了! 蕭融滿意了,他挑了幾個會說話的,又挑了幾個民望很高的,帶著這群道士開了個小會,敲打敲打他們,讓他們知道以后該怎么站隊怎么說話,又許下一大堆的好處,包括等屈云滅稱帝之后,要建立一個皇家道觀,年年捐銀子。 畢竟屈云滅都被他們抬成神仙了,這道觀肯定是要建的。 當初蕭融讓道士們貢獻配方,并在整個淮水之北宣揚是誰做了這個好事,最初獻出配方的幾個人,已經有了天師的名頭,佛道兩家原本都是一個起點,都是講講經,收收錢,偶爾再做點好事,但因為佛門的規矩比較簡單,畫的餅又大又看不見,所以百姓們趨于選擇信仰佛教。 來世的事,誰講得清楚呢?這樣的教義令人們臨死的時候還能憧憬美好的未來,不管這是不是騙人,反正人們確實都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 而另一邊,道家雖然不騙人,但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不了這種現實,此生無法成圣,那就全都完了,問題是平庸的才是大多數,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蕭融替道家宣傳了一把,令兩邊出現了一些差距,佛門沒有拿得出手的發明,而道家的小發明卻真真實實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百姓對道家的好感度上升了一些,而且有些人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拿到手里的、才是真正的好處。 現實的人變多了,道家的信徒也就變多了,如今他們攬過了勘察風水寶地的任務,有些人覺得自己占卜本事比不上別人,便非常聰明地改換賽道,他主動提出要幫蕭融對付清風教,揭露他們丑惡的嘴臉。 看著這群道士,蕭融笑了一聲,立刻爽快地應了。 但送走他們之后,他扭頭就去找彌景,明里暗里地提醒他,城中道士越來越多,行事也越來越高調,你們佛門沒什么意見嗎?我之前說的捐錢建立孤獨園、養病院,你們考慮得怎么樣了? 彌景:“…………” 蕭融期待地看著他。 是,佛門沒有發明。 但他們有錢??! 一個受官府庇護的佛寺,每年收受的香火錢足夠養活一個村莊,像彌景待過的遵善寺那種級別的寺廟,一年香火錢就能有萬金之余了,哪怕是最苦最窮的年頭,也能收到幾千金。 而且這都不是個例,所謂“四百八十寺”,真正的情況只會多不會少。 彌景不是住持,他本人名下也沒有任何資產,他沒徒弟,也沒房子,吃住都在王府,唯一算是個人財產的東西,那些國王王后送的禮物,他還早早地就送給蕭融,讓他處理了。 但彌景身上最值錢的向來都不是那些外物,而是他自己。 只要他開口,無數的人搶著給他送錢,他不要的話,對方得抑郁三年。 …… 全天下的人都是這樣尊待佛子,偏偏這里有個人把佛子當成提款機。 ……偏偏佛子還逆來順受了,他找個時間去了一趟城中最大的寺廟,跟那里六七十歲的住持坐了一會兒,他說明了此時佛門的困境,以及百姓的困境,此舉既可救世、還能把道家搶走的風頭奪回來一些。 彌景不疾不徐地說著,對面的干癟小老頭就像是他的學生一般,一邊聽一邊點頭,等把彌景送走,這個小老頭立刻振臂一揮,孩兒們,去把其他寺廟的住持都給我請來! 佛子又有新指示了,咱們得趕緊照辦吶! * 蕭融要道士們算風水寶地,是為了明年動土蓋皇宮。 蕭融本人并不信風水一事,但此時的所有人都信,胳膊擰不過大腿根,更何況為了這點小事,蕭融也不想跟他們擰著來,只要不是特別離譜的地方,這皇宮蓋哪都行。 這時候的人們崇尚攀比之風,炫富成了流行,小民小戶要炫,高門大院也要炫,連皇族都不能幸免。 每個推翻了朝廷的新皇,都要蓋一座比上個朝廷更大的皇宮,最離譜的是,雍朝他們是南遷逃命,但南雍在金陵的皇宮,比在長安的那座還大、還豪華。 蕭融永遠都無法理解光嘉皇帝那個腦子是怎么長的,你蓋這么大的皇宮,大家就不覺得你丟人了?更丟人好不好,真不想承認你也是靈長類! …… 不過光嘉皇帝本人應該是不覺得丟人的,因為他還沒開始逃命,但勘探的官員就已經出發了,而他開始逃亡的時候,金陵剛剛開始動工,耗時兩年、砍禿了幾座山,累死不知道多少的勞力,最后光嘉皇帝也就住了半年左右,然后他就歸西了。 哦對,因為皇宮遲遲沒建造起來,光嘉皇帝還讓人提前建了一座比較小的行宮,由于現在的小皇帝太年幼,所以那行宮一直都是空著的,沒人住,還天天都要人打理,一想到這倆地方跟個吞金獸一樣的耗費著南雍的財富,蕭融就感到十分心痛。 他們花的不是南雍的錢,而是未來的鎮北軍的錢??! ………… 孫仁欒不知道蕭融這就已經開始心疼上他們的資產了,他這些日子幾乎就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一日只能睡兩三個時辰,他的精神氣還好,但衣衫卻是一日比一日寬。 他努力的為南雍延長生命線,連他的死對頭都不再攪擾他,可不是所有人都這么乖覺,總有人看不清如今的形勢。 孫仁欒命下面的人收購糧草,全部堆積在金陵城內,如今金陵糧價飆升,甚至還干擾到了淮水之北,但在鎮北軍雷霆般的手段之下,他們嚴格把控著糧草的去向,而且不準淮水之北漲價。 一旦發現有人頂風作案,或是偷著高價賣糧,沒有網開一面這種好事,哪怕只高價賣一斤,也會被就地處死。 在處置了一批膽大妄為者之后,淮水之北的sao亂就被迅速鎮壓下來,比較諷刺的,有個世家的旁支家族想要把糧草賣到金陵去,被抓住之后還盼著本家能來人救他們,處理這事的人是宋鑠,他假意想要放這些人一馬,但隨后又嘆了口氣,說自己礙于陳留尹的身份,不能直接放走他們。 于是他幫這些人寫了一封信,送到南雍那邊,那個本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還真派人過來了,而且地位不低,是嫡系的長子,就是宋鑠這個身份的人,在家族中十分重要。 宋鑠當著這個嫡系的面,把旁支從老到小全部一刀咔嚓,把人嚇得都快瘋了,然后才告訴他,你也寫信,讓本家用糧草來贖。大戰當前,你們家族的人膽敢違抗鎮北王的命令,被抓到之后不懺悔自戕,竟然還想用本家來壓他們,律法何在?鎮北王的威嚴何在?你們同姓,你也不是好人! …… 此時還只是處理這個家族的事,又過兩天,這事情性質就變了,世家站在朝廷一側,哪怕是旁支、哪怕身處淮水之北,竟然都一心想著要給金陵輸送糧草,真是太可惡了,簡直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殺了,敢這么干的都殺了!趕出去,所有跟世家有關的人,通通趕出去! 那些世家子來到陳留,就是擔任了家族的任務,要給家族留一條后路,或是觀望一會兒,看看自己究竟要加入哪邊,但現在鎮北軍從上到下都是一個態度,他們覺得世家全是雍朝的走狗,不能信任,也不想信任。 得知這件事以后,南雍的那些家族都覺得鎮北軍是在逼他們站隊,有些小家族沉不住氣,甚至還讓子弟去求鎮北王的人,大家族則冷笑一聲,法不責眾的道理他們最清楚,殺雞能儆猴,但不能儆人,他們這些鐘鳴鼎食之家可跟別人不一樣,等鎮北王成了新皇,他也不會有什么兩樣,還是要跟其他皇帝一般,仰仗著他們這些大家族行事。 雖然蕭融沒聽到他們這么說,但毫無動靜,就已經代表了他們的態度。 蕭融坐在議事廳里,跟數錢一樣的數那些遞上來的拜帖,還有別人送來的信函,有底氣的家族終歸還是少數。 宋鑠噘著嘴坐在一邊,他還是對蕭融突然攔住他,沒能把那個本家的飯桶也殺了感到不高興。 蕭融數完拜帖,看著宋鑠這個模樣,他不禁搖搖頭:“我真怕你以后變成一個酷吏?!?/br> 聞言,宋鑠詫異地看向蕭融,之后他哼笑一聲:“是不是酷吏,端看是什么人來評說,我可不覺得尋常百姓會對我恨之入骨?!?/br> 蕭融:“尋常百姓的言語記不到史書上,新朝建立之初,的確需要一些雷霆手段震懾下面的人,但也沒必要非得出自你之手,你難道不在意自己的名聲嗎?” 宋鑠對著蕭融眨眨眼:“在意?!?/br> 蕭融:“那……” 宋鑠又道:“但我不認為殺幾個人,就會影響到我的名聲。前些年有個術士說我這輩子能活四十歲,那就是還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后,官場上便換了一批人了,況且蕭融,不止是尋常百姓的言語記不到史書上,一落千丈的敗者,還不如尋常百姓呢?!?/br> 第139章 三個糧倉 在兩個勢力爭權奪利的時候,世家的態度是添頭,卻算不上大頭,畢竟人人都知道,世家這東西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 哦對,也有例外,有些家族想要從龍之功,就會卯足了勁幫助他們選擇的那一方勢力,但人家不傻,空頭支票沒有任何用處,他們要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之后,才會付諸行動。 其中不乏重任他們家族的人、將重要城池交給他們管理、軍中也必須要有出身他們家族的將軍…… 要是鎮北軍此時式微,老實說,他們還真得被這些家族拿捏住,但如今離天下平定只剩一步之遙,鎮北軍閑著沒事干才會給自己找一堆大爺回來。 別說蕭融等人不同意,就是他們同意,軍中也會強烈反對,畢竟眼看著就能封官加爵了,誰也不愿意突然跳出來一個分蛋糕的?!?/br> 蕭融因厭惡世家的壟斷才打算鏟除他們,而宋鑠在意的點不是這個,他是覺得世家的存在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力量,他不想以后都正式的當官了,頭頂上還有一堆人管著自己,就算他官拜一品,也少不得處處受制,在金陵的那段時日他已經看得十分透徹,世家還像如今這樣只手遮天的話,那他這樣的人,就永遠都出不了頭。 況且宋鑠是個有骨氣、同時還有遠大理想的人,在這世上幾乎就沒有他看得起的人。即使他欣賞一些人,但要讓他在心里比的話,他還是覺得自己最厲害。 就比如國舅孫仁欒,對于孫仁欒能保住南雍,宋鑠感到十分敬佩,當初家里讓他去金陵當官,能親眼見到孫仁欒、并接受他的贊美和賞識,就是宋鑠答應這件事的真正理由。 哪知道到了那邊以后才發現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當年揮斥方遒、死守淮水的大司馬已經老了,他執掌著整個朝廷,卻對朝廷當中的烏煙瘴氣視而不見,這人一點血性都沒有,失敗得太徹底了。 宋鑠這想法有些想當然,孫仁欒也不愿意讓朝廷變成那個樣子,但沒有重大危機出現的時候,那些世家子就是這個德行,孫仁欒也改變不了什么。 未曾與蕭融相識的時候,宋鑠已經動了回家的心思,而且他想好了,只要世家還這么勢大,那他寧愿在家賦閑一輩子;只是意外比計劃來得更快,等宋鑠反應過來的時候,他人已經在陳留了,有些事一旦開了頭就沒法再停下,代替蕭融成為陳留尹以后,宋鑠接觸到了更多形形色色的人,他要一面擔憂蕭融的身體,還要一面緊張前去鮮卑的大軍,更要一面焦頭爛額地應對城中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 人在極端忙碌的時候,其實都意識不到自己做了什么,宋鑠也是過了一段時日才回過味來,原來行動強勢之后,好處有這么多。 世上的人都是欺軟怕硬,不管士人還是軍漢,大家在本質上并無區別?!?/br> 有一件事宋鑠這輩子都不會知道,他這回的表現跟正史上可是完全不一樣。蕭融曾經十分疑惑這樣的宋鑠為什么后來會是那樣的性格,被稱為擁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人緣還從上到下都這么好,連家庭都是相當美滿,看起來就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 蕭融猜測過他是受了刺激,也猜測過他就是這么晚熟,別人十幾二十歲就成熟了,他要等到四十歲才行。 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裝的?!?/br> 正史上的賀庭之晚年濫殺無辜,先把他老婆一家弄死了,后來又弄死了幾個權臣家族,好巧不巧,這些權臣全都是效忠于他的頂級世家,在韓清、也就是韓良如的指揮下,賀庭之跟個狗一樣到處啃咬,把整個朝廷啃咬到千瘡百孔之后,韓良如才撕開自己偽善的面孔,趁虛而入。 頂級世家全都被他搞死了,即使有剩下的,也是獨木難支,二等三等雖然還在,卻沒有了跟朝廷抗衡的能力,宋家就在二等三等行列,宋鑠是家主,還帶著全家遠離權力的漩渦,所以就算新皇要清算,也清算不到他頭上。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宋鑠出山了,當所有人都老老實實、甚至還感到十分委屈的時候,他再行事極端就不合適了啊,人們需要一個善良的權臣,撫慰他們在賀庭之時代留下的心理陰影。 要說宋鑠有沒有性格上的變化,還是有的,年輕時候他看不起所有人,即使偶爾出了一兩個讓他看得上的,他也會捉弄人家,等老了他就不這樣了,他開始捉弄所有人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