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書迷正在閱讀:嫁給全村最野的糙漢、瘋批美人帶崽征服娛樂圈、我給反派當后媽那些年、強A重生成omega后成了萬人迷、背景板被主角團瘋狂偏愛、人在仙武,有小游戲、漂亮路人被邪神盯上[快穿]、穿越娘子重生兒,春風十里伴崽行、燕譚枝、欺負惡劣小美人[快穿]
“娘,我在山上撿了很多栗子,咱們可以吃個夠?!?/br> “我想著,還可以做糖炒板栗擺攤呢?!?/br> 崔老夫人既驚訝又期待,“那么多嗎?” 江芷蘿點頭道:“本來板栗還有核桃都是秋季成熟的東西,但在山林里,沒人去,所以地上就很多,我撿了一些,要不是天黑了,我還想多撿一些?!?/br> 崔老夫人高興道:“好,好,還是芷蘿你厲害?!?/br> 崔老夫人心里感嘆,只覺得芷蘿這孩子真的旺家。 去山上總能發現好東西。 一家人說著話,高高興興的吃了晚飯。 吃了晚飯后,崔老夫人收拾洗漱,江芷蘿從院子里將背簍里的核桃板栗倒出來。 核桃先拿出一些來,一會用石頭打核桃,挑出核桃仁來,明天做粥的時候放進去。 接著,江芷蘿拿出一些板栗來清洗。 洗好后,就是用刀切口了。 要用小刀在板栗尾部皮厚的地方切開。 崔鶴槿走過來看她的動作,輕輕伸手道:“我來切吧?!?/br> 江芷蘿心想崔鶴槿的刀功確實厲害。 有時候他幫忙切菜都切的特別好。 “那你就在板栗的這個地方切個口子,這樣切,炒好了,剝皮吃的時候特別容易?!?/br> 崔鶴槿神色一動,只覺得他家小妻子在吃的方面比別人懂很多。 “以前吃栗子的時候,娘和meimei們總感嘆栗子皮很不好剝,剝一個要很長時間,所以那時候都是丫鬟幫忙剝好后她們吃?!?/br> 江芷蘿一愣,手上動作一頓,“你meimei們如今怎么樣了?” 崔鶴槿低聲解釋道:“都已經出嫁了,崔家獲罪,罪不及出嫁女,所以她們不用跟著流放?!?/br> “只是……” 只是什么,崔鶴槿沒有說,但他眉心輕輕擰起,可見也擔心她們。 江芷蘿自然明白這些。 江芷蘿順著崔鶴槿的話補充道:“只是大家族之間嫁娶都看家族背景,很多出嫁女想在婆家過的好,也要看娘家勢力如何,對嗎?” 崔鶴槿點頭。 江芷蘿道:“所以沒有了崔國公府,你擔心她們會受委屈?!?/br> “不過再受委屈,至少活著,活著也比流放受苦的好?!?/br> “從京城流放到北州這里,一路上時間那么長,坐馬車都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更別說走路,若是身體弱,她們可能扛不住半路就去了,所以要先活著才有希望?!?/br> “再說了,你若想回京城,總有一天也有機會回去?!?/br> 第215章 糖炒栗子(二更) 江芷蘿說這番話,看崔鶴槿的時候,很是信任的樣子。 崔鶴槿神色一動,看著江芷蘿,沒說話。 江芷蘿看不清他的情緒,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寬慰他道:“看打仗就知道了,當今皇帝不是個明君,朝堂jian臣當道,百姓痛恨?!?/br> “而且濫殺無辜朝臣?!?/br> “上位也有些問題,時間長了,總有人不滿反抗,你看現在端王不都反抗了嗎?” “我想,用不了多久,那個位子上會坐上一位明君?!?/br> “明君嘛,肯定會知人善任,所以那時候你想回京城,一定可以回去?!?/br> “只要你在,你meimei們就有娘家可以依靠?!?/br> 雖然崔鶴槿平日話很少,但她知道,他心有丘壑,才華更不必說。 只要他想,他就可以回京。 當然也是因為她做夢夢到了一些模糊的場景,所以她堅定的相信這個可能。 崔鶴槿心神一震,他看向江芷蘿,眼底帶著瀲滟幽深的光澤。 江芷蘿被崔鶴槿這樣看著,眨了眨眼睛,用手摸了摸臉道:“我這個樣子,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 “還是我說錯了什么話?!?/br> 崔鶴槿輕嘆一聲,伸手將江芷蘿一下子抱進懷里。 “沒什么,只是覺得我的妻子有旁人沒有的眼界和胸襟?!?/br> 也不像是鄉下女子。 就算是勛貴人家精心教養的嫡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未必有他的芷蘿聰慧。 江芷蘿謙虛道:“我經常去鎮上擺攤嘛,聽大家說一些事,就知道了?!?/br> 崔鶴槿摸了摸她的頭發,沒再說什么,而是專心幫忙切板栗殼。 崔老夫人收拾好洗漱好碗筷走到院子,看到這么多栗子,驚的眼眸睜大。 “還真的是栗子啊,竟然這么多栗子?!?/br> “這……” 一時間,崔老夫人激動的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崔老夫人高興的蹲下身捧起栗子,道:“芷蘿,你不知道這東西可珍貴稀奇了,每年地方給皇上上貢的也沒多少?!?/br> “沒想到竟然有這么多?!?/br> 江芷蘿道:“娘,山上還有很多呢,你想吃的話,咱們再去山上撿就行了?!?/br> “那山上有很多的板栗樹,到了秋天結了栗子,咱們還可以繼續采摘,所以這東西不稀奇?!?/br> 崔老夫人一聽,眉眼都笑開,眼睛都瞇成一條縫了道:“這東西吃著好吃還墊肚子,有板栗樹就好了?!?/br> 似想到什么,江芷蘿開口道:“對了娘,我在深山里面發現了一處峽谷,還有一處石洞,我想著外面打仗的話,咱們就搬到石洞里面住?!?/br> “在深山中躲一段時間,待外面不打仗了再回來?!?/br> 科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