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節
書迷正在閱讀:失憶后我擁有四個未婚夫、繼后、拜托,我家師兄天下第一、被匹配度4.2%的下屬標記了、第一劍修的飼魚指南、瘋批病嬌渣男短篇合集、cao狐(強制甜寵、1v1、古風玄幻、高H)、春桃(古言,1v1)、墜翠藍河(ABO NP)、虛妄經年
農村里修宗祠常見,修學堂不常見。 哪怕有人修,也是那些富戶開私塾讓自家孩子念書。 鎮里學堂也是家庭富裕點的,才能供養孩子上學。 可現在徐家村就有一個學堂,還是男孩女孩全部都要學習,實在太少見了。 讓章縣令更感覺驚訝的是,此時學堂中已經擠滿學生。 今天縣令要來視察工作,機會難得,對于在現代已經深諳其道的江枝來說,自然要做點有意義的事。 可細雨綿綿,徐家村這些村民沒辦法弄點腰鼓隊表演什么的,也沒辦法弄小學生獻花,但請縣令講話題詞是有的。 只是江枝心疼孩子們在雨里等待,早就安排到教室里候著了。 章縣令對此并不知情,才一邁步進入房間,田小泉,夏元,石猴子帶著大大小小所有孩子行禮: “問縣尊好!” “問縣尊好!” 孩子們穿著家里最整潔的衣服,每個人手拿石板,腳邊一個小竹凳,分高矮站成行,此時行禮也是有模有樣、規規矩矩。 章縣令看見滿滿當當二十個孩子,頓時吃了一驚:“這是在干什么?” 夏秀才也在其中,上前行禮道:“徐家村尊師重教,現在新學堂建成,想請縣令大人替孩子們上第一節 課?!?/br> 徐家村的學堂新建,夏秀才已經上過幾天早晚課,可縣令來了,這第一課的頭銜自然要讓出來。 江枝也道:“章縣令,這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徐家村新建學堂,新教室,新學生,新年第一講,若能得縣令大人開課,孩子們也能像縣令大人這樣才華橫溢,為民造福?!?/br> “哎呀,原來如此!”章縣令頓時哈哈大笑。 他今天前來徐家村沒有穿官服,也沒有驚擾張軍頭宋亭長他們,只帶了一個書吏兩個隨從,看上去就仿佛一個游山玩水的讀書人。 撇下繁重公務,能在新建的學堂里,給新學生上新學期第一講,這對章縣令這樣的讀書人來說也是愉悅之事。 尤其是此時面對這些眼睛亮晶晶,眼神滿是崇拜的孩子們。 “好,既然如此,本官……本夫子就給大家講上一次!” “嘩!”孩子們激動得紛紛鼓掌,又在夏秀才和江枝的示意下趕緊成排列坐下。 妮妮左邊坐著彩霞,右邊是磊哥,這三個孩子也要跟著上學了。 只是彩霞才兩歲多,跟著來也是混著玩的。 此時三個人眼睛都不夠用,看著那些大孩子怎么做就趕緊跟著做。 章縣令站在白漆板前,手握大號毛筆,吸墨在板上寫下六字:禮、樂、射、御、書、數。 “今日本夫子不講論語十二章,也不提歌賦詩詞,只說君子六藝。 所謂“君子六藝”,是男子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包括禮、樂、射、御、書、數。 而“女子八雅”是女子必須掌握的八種技能,包括琴、棋、書、畫、詩、酒、花、茶?!?/br> 說到這,章縣令對坐在下面的男孩女孩道:“今天你們既然不分男女坐在學堂,那君子六藝就是每個人必須做的?!?/br> 君子六藝江枝也知道,但懂的不多,此時正好蹭課。 章縣令見下面這些孩子家里都是農家人,自然不求人人科舉中第,只希望能懂六藝。 普通人能懂六藝就已經是鳳毛麟角。 此時江枝肅然起敬,才知道這簡單六字的內容。 要想達到六藝標準,真不能用“文弱書生”來形容讀書人。 所謂禮:包括各種禮節、儀式等(即今德育),要求懂各種禮貌用語,各種儀式的禮儀規則。 這禮就多了,祭祀之事為吉禮,喪葬之事為兇禮,軍旅之事為軍禮,賓客之事為賓禮,冠婚之事為嘉禮,每條都需要學。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尊重他人,遵循社會規范和道德準則。 樂:音樂,不僅包括音樂技能的培養,更注重音樂對人的道德和情感的影響,要求學得其中一個樂器陶冶情cao。 江枝想起夏秀才他們這些讀書人,不是會彈古琴,就是會笛簫。 吟哦之時搖頭晃腦賦有音律,比自己唱的“人生短短急個球”好聽多了。 至于樂器,現代大學畢業的江枝只有“退堂鼓”敲得好。 還有射:表面上是射箭技術,實際需要鍛煉體格,參加各種體育活動。 就好像李白能仗劍走天涯。 孔子佩劍(德)后背弓箭(禮),身邊帶著七十二弟子,告訴大家要以德服人,以禮待人。 御:駕馭馬車的技術,在現代就是大學生要考駕照。 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 數:算數,即理數、氣數,古代有九數之說。 東漢的鄭玄在他的《周禮注疏·地官司徒·保氏》中引鄭司農所言:“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今有重差、夕桀、勾股也?!?/br> 東漢就有勾股定理,再想想秦始皇時就有的“九九歌”,江枝慶幸自己沒有得意洋洋說教人乘法表,那真是打臉。 今人的一切都是在古人傳下來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光是一個古代版奧數“雞兔同籠”就要算翻一堆人。 江枝徹底嘆服于先人的聰明才智,也為徐家村孩子們的幸運高興。 比起自己那幾句學會識字算賬,這才是合格的古代版教育。 誰再說古人死讀書,江枝就跟誰急,一個書生真能懂這么多知識,隨便比一個985大學生拿得出手。 章縣令說完六藝又是八雅,洋洋灑灑一講就是一個多時辰。 田桃、夏元,田小泉等大孩子聽得熱血沸騰。 他們也知道科舉當官很難考,此時聽到君子六藝,感覺比聽夏秀才的課還有趣,能學的東西太多了。 幾個年紀小的孩子第一次聽這么久的課,聽又聽不懂,學又學不會,教室里暖烘烘的,靠在一起已經睡著了。 磊哥都快急哭了,拉拉彩霞又拉拉妮妮,讓兩人別睡。 也有幾個大孩子在懵懵懂懂的摳腳扯衣服,完全聽不進去,比如徐根有家的徐強,林家的林小虎。 也有孩子很激動,馬關家的兩個兒子就在不停炫耀他們的拳腳功夫,那是每天練出來的。 以后自己不再是莽夫,那叫君子六藝中的“射”。 第465章 瑣事 章縣令難得當了一回小學老師,心情愉快。 趁著這份歡喜,江枝拿出早就準備好了的筆墨紙硯,請他給徐家村小學堂寫一個校名。 章縣令欣然同意,他已經知道這處學堂的學生不交束脩,能免費入學。 而且村里尊師重教,對夏秀才也是禮遇有加,這份恩澤應該流傳下來。 于是略一沉吟道:“江村長捐資助學,又以藥坊起家,就取‘青泉’二字。 一是青泉灣藥坊,二是讓學子們飲水思源,牢記徐家村施學之恩情!” 說完就提筆寫下“青泉學堂”四個大字。 章縣令講學時,徐家村的村民早已經聚集在外面靜聽。 如今外面的屋檐寬,足夠幾十個人或坐或站,既能聽到里面的話音,也不影響上課。 村民們見到縣令講完課,又為學堂書下墨寶,立即大聲歡呼鼓掌起來:“感謝縣令老爺!” “多謝墨寶!” “縣令老爺學問高,簡直是那種吃夠桑葉的蠶,張口就吐絲(詩)!” “那是肯定的,縣令老爺是文曲星下凡……” 章縣令微笑。 他很喜歡徐家村這里村民的大方開朗,就連小孩子都是活潑可愛。 雖然官員需要的是沉穩含蓄,可見到這種鼓掌歡呼的事誰都喜歡。 章縣令只以為徐家村是活潑開朗,卻不知道,這里早已經是夸夸群。 有一年夜校熏陶,隨時對夏秀才夸贊,學習氣氛濃厚,歡呼鼓掌是必須要的。 若不是見他是官老爺,不少人膽小不敢說話。 又有兩年練習,夸人水準有所提高,不好再說出“這字寫得像糞球”的話,章縣令收到的夸夸條會更多。 講完課,章縣令也不在徐家村留飯,而是去了驛站,那里自有招待餐。 他還把二瑞和小滿叫了去一起進餐。 吃過飯,章縣令行程滿滿,又不嫌麻煩去看過藥坊。 因為原料不足,現在給軍中制藥的事已經暫停。 章縣令準備到夏天時有新草藥可以收割后,就讓幾個藥坊繼續制藥推廣銷售,給平川縣增加財政收入。 這一點,江枝想拒絕繼續制藥。 她不想把自己的藥坊變成普通藥廠,而是想當研究院。 制藥廠靠的是量大,無論購買原材料還是人工,都是一個工作量翻倍的過程。 現在馬家、黃家,還有小滿田桃幾人大人小孩持續幾個月的輪班倒,再這樣下去還是不行的。 況且賣新藥可比昏天黑地熬藥輕松,還不耽擱掙錢:“章縣令,你也看到了,我這里藥坊是幾個里面最小的,制藥產量也最低,制出來的藥少,還不如讓其他三個藥坊隨便加口灶就完成了?!?/br> 章縣令看著目前還沒有開工的藥灶皺眉:“這可是一筆固定生意,你就隨便推過他人?這里再擴建,還可以再增加人手!” 誰會嫌棄錢多的,如今縣衙庫房已經漸有起色,還等著幾個藥坊多賺點錢。 江枝搖頭:“我這藥坊根底薄,所有工人都需要一點一點教,很麻煩的,人一多就管不過來,我還是有空做點新藥更好些。比如說可以抗旱的神仙水,再研制研制,說不定還有其他用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