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書迷正在閱讀:失憶后我擁有四個未婚夫、繼后、拜托,我家師兄天下第一、被匹配度4.2%的下屬標記了、第一劍修的飼魚指南、瘋批病嬌渣男短篇合集、cao狐(強制甜寵、1v1、古風玄幻、高H)、春桃(古言,1v1)、墜翠藍河(ABO NP)、虛妄經年
江枝:自己是不是看起來很好欺,剛才男人們在拼命時,也沒看見你沖上去幫忙打呀!現在就敢來攔路了。 她還沒動,徐二瑞和小滿就擋在前面。 徐二瑞哆嗦著聲音:“你、你們的糧食又不是我娘搶的,跟我們有什么關系!” 小滿也道:“你的糧食就在那邊,你自己去拿呀!” 那婦人一見自己攔路不成,又跪地對著江枝磕頭:“我求求你了,把東西還給我們吧!我們要去京城,路上大人孩子都要吃飯!” 江枝心中有一絲絲矛盾,作為一個生長在和平年代的人,從小接受高標準道德教育,助人為樂成了刻進骨頭里的基因。 可她更清楚,有些時候善心得不到回報,所以屢屢才有農夫與蛇的故事,況且剛才那表現就知道這伙流民不是善茬。 徐有才他們愿意放過自己,還是因為顧慮同村其他人,不可能放過這些流民。 就這一猶豫,徐有茂在旁邊呵呵兩聲:“江婆子,不如你讓二瑞和小滿留下跟我們一起守村,這些糧食分你一半。 這些人從幾百里走過來糧食還不少,半路也沒少搶別人的?!?/br> 搶來搶去,誰也沒有清白。 江枝瞬間什么都不管了,拉起二瑞和小滿就走。 她承認自己是無能孬種,既做不到同流合污,也做不了救世英雄。 在流民凄厲咒罵哭喊聲和徐有才囂張大笑聲里,江枝三人落荒而逃。 哎呀!外面的兵荒馬亂不適合自己,還是趕緊躲起來過日子。 村長的柴房里果然堆放著不少生石灰,三人用草篼墊底裝了一大背簍。 另外既然徐有才同意自己拿東西,江枝就不客氣。 機會難得,趁著徐家人在驅趕流民,江枝三人把村里每戶人家的廚房都翻了一遍。 地窖里面的紅薯芋頭早就被人搜刮干凈,江枝只找到不少鹽石,還找到一些匆忙遺留下掛在墻上的瓜豆菜種子,光是菜種都足夠種幾畝地。 除此之外就是一個精致的手推磨,一個可以舂米的石臼,只是這些東西又重又不好搬,為了以后有細糧吃,江枝準備累死自己。 誰知小滿一見這倆重貨就使勁搖頭:“我爺會石匠手藝,江嬸子,你急著用就只搬石磨,以后我爺找到石頭自己打石臼就是?!?/br> 還有這好事? 不過農村人自己會石匠木匠也不稀奇,看小滿家那棚子,說會修房都不奇怪。 這次要帶的東西不少,生石灰,石磨,小滿要帶的紡車,每一個都是大件。 等到全部搬回山上的炭棚,已經是下午時分。 巧云早就熬好一鍋粥,還貼心的在火堆里給婆婆和丈夫煨了兩根紅薯。 現在紅薯是吃一根少一根,她都不敢再吃了。 回到炭棚江枝就倒在地上起不來,心再年輕也得服輸。 這身子骨是騙不了人的,她又一次感覺到自己的腰快折了。 開荒、種田從來都不是詩和遠方,就這幾天的田園生活就讓她累得要死。 好在,短時間也不再需要干這樣的重體力勞動。 在三人回山的當晚,夜深人靜時一段崖壁轟然發生垮塌。 崖壁下方的小路瞬間就被大量傾瀉而下的山石掩埋,要想重新疏通,至少需要半個月。 小滿家和江枝家所在的山林,就此成了與世隔絕的一方凈土。 其余人家想跟他們溝通,除了到路口扯著嗓子喊,就只能繞一大圈路,走一小時過來。 經過一晚簡單休息,第二天江枝的小單間開始修建。 在平整出來的空地上,先是挖出四個坑洞,再插入碗口粗的青岡樹干當柱子,填上碎石夯實,等柱子穩定,接下來就是蓋屋頂和墻壁。 石片黃泥砌墻,搭上人字屋頂,中間的橫梁是一根最長的樹干,再用兩個三腳架砍出的榫卯結構扣緊。 這間原本是只打算做小單間的棚子,修著修著就成了一間規規矩矩的房屋,頂棚鋪上樹皮。 為防止被風刮走,樹皮上用找來石片層層鋪墊。 而在樹皮的縫隙里,江枝塞進從水溝邊挖來的干苔蘚。 苔蘚可是好東西,在荒野求生里,那些搭建庇護所的地方都要用上苔蘚,防風保溫,是天然的保溫隔熱材料。 小滿看著這間小屋嘖嘖贊嘆:“江嬸子這房比村里那些茅草屋還好,看這厚實的頂子,再不用擔心暴雨?!?/br> 江枝也很滿意,整個過程雖然苦了點,但看了那么多視頻,終于給自己搭建出一個完美的庇護所,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房子有了,里面還需要家具。 沒有床和桌子,江枝依然用黃泥加片石,再用木板在房間里搭了能放東西的柜子和灶臺,順帶砌了一個炕。 之所以說順帶砌炕,是因為江枝也是第一回 做。 盤的炕也是小巧玲瓏,跟那些一排大通鋪的大炕無法相比。 炕這個玩意在徐家村是沒有見過的稀罕物。 做飯的灶臺連著睡覺的床更是沒有人見過。 就連自認為見多識廣的小滿爺都專門來看。 摸著厚厚黃泥砌起的炕面,再看著貼墻而出的煙道,小滿爺陷入沉默。 他活了大半輩子,土已經埋到脖子的人,只習慣在屋子中間挖火塘燒柴,煙熏火燎的烤火,對這種土床感覺陌生。 他看了很久,問出一句對南方孩子來說最經典的問題:“夏天煮飯會不會把人烤熟?” 江枝笑道:“夏天不燒這口灶,或者是將煙洞堵住就沒熱氣過去了?!?/br> 小滿爺依然一臉茫然:“啥熱氣,你說燒炕、燒炕,不是要用火燒嗎?” 江枝暴笑:“直接用火燒是炒干豆子!” 第12章 第一碗青岡涼粉 江枝正屋的第一個炕搭成功后,馬上就給之前的炭棚也搭一個。 這幾天里一直躺在樹葉里,雖然鋪得厚實,又裹著棉被,地上總有寒氣透進來。 而且,按照小滿爺的說法,春雨綿綿,又潮又濕的季節早就該到了,一旦下雨就沒有好晴的。 到時候就是棚里不漏雨,地上樹葉也會返潮,有孕的巧云再睡就不合適。 搭第一個炕是江枝親自動手完成的,這還得益于每天看的小視頻。 東方的取暖方式是搭炕燒地暖,西方的是修建壁爐,各有各的好處。 江枝覺得還是炕頭最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等到陰雨綿綿的時候,炕上還能烘衣服烘東西,用途更大。 徐二瑞和小滿干活不偷懶,在江枝的指揮下當苦力打下手。 巧云也是做慣農活的,一刻也沒閑著,別人前面砌石,她就用稀泥上上下下將墻抹得平整光滑。 四人從早干到晚,只短短幾天,一間足有二十平米,像模像樣的正房再加一個十幾平米的棚子,還有兩個炕就改造完成。 對這種名叫炕的土床,小滿非常喜歡,他白天在上面幫忙搭炕修房,晚上回去就要給自家搭。 不過當晚小滿爺就來找到江枝說事。 他真正是要強的,在這節骨眼上依然禮數周全。 江枝在聽完小滿爺說想自己家也搭炕,怕江枝不同意,還提了五個雞蛋來送禮時,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小滿爺在上面看過炕后,就想到家里癱瘓的大孫子。 因為冬天冷,大孫子躺在被窩里不敢出來,而且腳腿沒知覺也不知道冷暖,不是凍得生瘡就是被暖壺燙爛才知道。 要是有這種暖炕,至少不怕蓋不好著涼受凍。 只是這技術是江枝教的,孩子學沒有花錢,現在自己家要搭就得送禮說一聲。 “長庚伯,你們要搭炕就搭,小滿已經學會,不用拿東西換,你家里人正需要雞蛋?!苯Π央u蛋往外推,小滿家里老人小孩加病人,哪一個都需要調補。 小滿爺執意要給:“他嬸子,這五個雞蛋是少了些,拿不出手,多少是個心意,就當我這個當叔爺的給巧云補身子用。 唉!我這老頭子現在沒什么本事,就靠這點骨氣活著。 也怪下面現在兵荒馬亂,要是按照以前,你有這手藝,讓徐二瑞和小天他們出去給人打炕,一個月也能掙些銀子,現在只能換五個雞蛋?!?/br> 話都說得這份上,江枝只好收下:“長庚伯,你家單獨打炕,另外還能修一道火墻,以后同樣可以在火墻上掛東西烘干?!?/br> 有火墻,散熱面積更大,家里人全部都可以取暖,就連癱瘓的病人都可以出被窩多活動活動。 修完自己的房,江枝就讓二瑞去幫小滿家干活,她自己開始收拾青岡子。 在修房搭炕期間,江枝沒忘記自己泡著的青果,這可是接下來大家的口糧。 每天都會引水到土坑中換水翻動,保證每一粒青果都要浸在水中。 為了口感,浸泡的時間越長越好。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去除青岡子微毒苦澀的單寧。 那就是用煮。 一次次反復的燒煮換水,一直煮到湯清色亮,這個過程能大大降低時間,但會消耗大量柴禾。 現在家里正急著蓋房,大家都沒有空閑去找柴,就用最簡單的浸泡。 房屋完工,第一批浸泡的青岡子也基本上可以食用了。 于是,江枝跟巧云就剝去青岡硬殼,再將果仁放到石磨里磨成漿。 青岡子跟橡子同屬一科,都是殼斗科的大型常綠喬木。 果實里面的淀粉含量超過大豆,只要能處理好含毒的單寧,就是美食。 石磨吊漿,反復漂洗過濾出淀粉,摻水熬煮成稠糊狀,再舀進土陶碗里透涼。 巧云懷著孩子,這些事都是江枝一人在做。 可憐她在現代空有一顆大廚心,做飯手藝卻堪比滿級煉丹師,成品是什么得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