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的餐桌 第378節
偏偏是鹽鐵酒這三種在云初看來完全可以開放的行當上,朝廷卻抓的很死。 以前只有鹽鐵,是官賣生意,顯慶三年才開始,酒這個東西也就被皇帝下旨給接管了。 以后,所有的酒曲只能出自官府,民間不得私藏酒曲,違者,輕則重罰,重則送去西域戍邊。 云初知道,皇帝這是想收回長孫家的鐵,跟很多大家族掌控的鹽跟咸魚。 酒這個東西是附帶的,準確的說,皇帝就是看不慣他云氏每年依靠釀造殺毒藥賺取巨大的利潤。 云初甚至相信,這是皇帝準備拿他當娃樣子的前兆,如果云初懂事的話,就趕緊把殺毒藥的釀造工藝交出來,由朝廷來cao作,這樣,云氏說不定還能有那么一絲絲的好處可以留給子孫后代。 允許云氏獨攬釀造殺毒藥這種重要物資足足六年,允許云氏在這件事情上賺了六年的黑心錢,已經是朝廷看在老神仙的面子上給的優惠。 如果殺毒藥跟老神仙沒有關系的話,云氏能獨攬兩年的獨家銷售權就算皇帝開天恩了。 現在,皇帝要把鹽鐵真正弄成國營,不給私人半點機會,這不是出自私怨,而是大義。 戶部知曉誰能做殺毒藥的主,所以文書給到了老神仙手里,老神仙再派一個道童把文書送到云初這里。 云初沒有耽擱,直接拿出殺毒藥的制作秘方交給了小道童,然后,那個小道童走了一遭戶部回來之后,又給了云初一份文書,文書上說,云氏以后還是可以釀造殺毒藥,不過,數量規定在一萬壇子,而且蒸餾用的基酒,由戶部提供。 所以說,云初在交出殺毒藥的秘方之后,獲得的收入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增長了。 云初愿意把這些好處看做是老神仙的顏面。 自從遼東戰事過后,大唐對于周邊國家,部族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以前或許會對那些羈縻國,羈縻部落有一些補貼,甚至是免除稅率這樣的好處。 現在沒有了,那些國家,部族不但要按照大唐制定的單子朝貢不說,那些異族商賈們進入大唐做生意的時候,還會被課以重稅。 因為,朝堂上的那些大官們終于明白了一件事,大唐是全世界對異族商賈課稅最低的國家。 那些商賈們從大唐帶走的貨物回到故鄉,往往賺取的是一個天價利潤。 太宗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大唐國力艱難,那個時候的大唐需要盟友,所以,在某些時候,吐谷渾,薛延陀,突厥,高句麗,新羅,百濟,倭國,吐蕃都是以盟友的形式存在的。 現在,大唐已經變得極度強大,所以,不需要盟友,而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也確實沒有需要盟友的需求。 在沒有外患的時候,就到了李治清除內患的時候了。 顯慶三年一月初,李治下旨免除了河北道三年的錢糧,以酬謝遼東之戰時期河北道百姓對大唐軍隊的支持。 顯慶三年二月,李治又下旨免除了河東道兩年的錢糧,希望能達成藏富于民的目的。 同時,派遣李義府為河北道黜陟使,全權處理河北道一切事宜。 跟朝堂上的風聲鶴唳不同,萬年縣,長安縣的百姓們卻過的極為開心。 因為,萬年縣進一步放開了坊市的宵禁令,從《萬年縣,長安縣坊市管理條例》的頒布之日起,允許相鄰的坊市在坊墻上開洞,將相鄰的坊市連接起來,允許鄉鄰坊市的百姓們自由活動。 最先響應這一政策的坊市,便是西市,東市,晉昌坊,光福坊,平康坊這些商業坊市。 這就導致長安城的商業經營時間被拉長了。 也讓喜歡俯瞰長安城的李治很滿意,他的城市終于在晚上不再是黑漆漆的一片,而是多了幾處耀眼的光亮處。 這些光亮是李治準許的,所以他頗為驕傲。 第一百五十四章 斗爭在高處就好 李治不殺人,所以那個假的褚遂良被驅逐出了長安,可是呢,每一個人都知道他必死無疑,因為大唐還有一個心狠手辣的皇后。 在大唐,只要你不上朝,那么,接收到的就全部是好消息。 大唐安西軍在米呼地陣斬了石國的三千越界兵馬,并且在米呼地修建京觀,為后來者戒。 此事還導致石國在長安的使者被當街絞死,曝尸三日后,交付太醫署制作成教學骨架,用來跟原有的兩具唐人骨架做一些區別,看看兩個不同種族的人的骨架有什么不同。 大唐劍南的七個折沖府在播州,剿滅了十六個聯合起來侵襲大唐州府的蠻族,大軍過出,蠻荒之地再一次陷入了無人的蠻荒之境。 白江口一戰,倭國竟然敢侵襲大唐軍隊,李治一直沒有下旨追查。 但是,在二月的時候,倭王再一次派遣使者從百濟登陸,輾轉來到長安,獻上六個錦盒,每一個錦盒中都裝著一枚人頭,經查,這些人頭是白江口之戰中倭國主將安曇比羅夫,阿倍比羅夫一族的。 使者還帶來了大量的白銀,希望能夠平息大唐皇帝李治的怒火。 李治當然沒有那么容易消氣,下旨倭國,命倭皇中大兄即刻退位,讓王位為賢者。 現在沒人敢忽視李治的意見! 自家皇帝很厲害,這就是大唐百姓對于皇帝的認知。 自家皇帝對待百姓很仁慈,答應百姓們在接下來的年月里,爭取將永徽年以來增加的賦稅減低到貞觀十年的水平,并且答應百姓,百姓在今后開墾出來的荒地,其中的一半可以歸類到永業田中間去。 自家皇帝還決定徹底的廢黜rou刑,以鞭刑,以杖刑替代,原則上發配不出五百里。 自家皇帝還規定,出門五百里之內不需要路引,廢黜繳納城門錢的陋習。 還重新定下了一些新規矩,比如主人不得無故殘害奴婢,如果被發現,主人不得繳納罰錢贖罪。 顯慶三年的這些新的條例出爐,被人們統一稱作——顯慶新政。 這些都是切切實實對百姓極為有利的法律條文,長安城的百姓甚至組織了一批老人,帶著萬民傘,萬民按過手印的帳子,以及無數老人從壽衣上裁下來的各色布條,綢緞條,為皇帝制作了一襲萬民福壽披風。 鼓勵皇帝多做好事,多出臺對百姓有利的法律條文這種事,云初,溫柔,狄仁杰三人自然是不遺余力的。 當人數超過三百名男女耄耋老人舉著傘,拿著帳子,捧著披風頂著寒風沿著朱雀大街步行到皇城外的時候,引來了全城百姓的圍觀。 李治得到消息之后,帶著皇后以及文武百官從太極殿步行來到皇城口。 在萬民的圍觀下,接受了這些耄耋老人們的朝拜,與皇后一起親自從老人手中接過禮物,還攙扶著其中兩位百歲老人瑞上了皇帝車駕,前往太極殿飲宴。 在宴會上,李治親自作歌,為這些老人瑞賀壽,在飲宴過后,還特意給這些老人瑞豐厚的賞賜,派馬車一一送回家中。 經過這一場眾目睽睽之下的做戲,很快,三百老人瑞為皇帝祈福的消息與皇帝頒布的顯慶新政一起,傳遍了整個大唐。 同時傳出來的還有一句話。 皇帝曰:“朕的百姓是最好的百姓,不可苛待?!?/br> 有了萬年縣,長安縣耄耋老者獻瑞的事情發生之后,同樣的獻瑞工作,在大唐各個州縣就轟轟烈烈的展開了,估計可以讓李治高興一整年的。 “希望這件事之后,能讓那些酷毒的事情只發生在朝堂上,而不至于向民間漫延?!?/br> 狄仁杰喝一口茶,漱漱口,這些天以來,教那些耄耋老人說吉祥話,教的他嗓子有些發炎了。 溫柔嘆口氣道:“我家老祖已經上了乞骸骨的奏疏,陛下已經批閱了,給了一些賞賜,允許我家老祖回祁縣老家侍奉祖宗祠堂。 老祖告訴我說,他已經把我徹徹底底的從溫氏祠堂里劃分出來了單過了。 以后,不論發生任何事,都與溫氏無關。 不光是我們家這樣做,很多大家門閥也是這樣的做法,將族中最出色的子弟驅逐出家門,而且,一個比一個做的狠,做的絕?!?/br> 云初靠在窗前翻看著文牘,漫不經心的道:“陛下收回鹽,鐵,酒準備官賣,打擊那些老勛貴跟大家族之心已經昭然若揭了。 這些天,地方上的折沖都尉不斷地輪番進京,最重要的是,這些折沖都尉們好多都被安置進了十六衛。 我們熟悉的張東海,這一次官階連升三級,進入了左武衛擔任左將軍,官職甚至與我平齊,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以后勛貴們還想憑著出身混一個高位的可行性已經非常低了?!?/br> 溫柔點點頭道:“再有三天,我就要去長安縣走馬上任了,走的時候我要帶走六萬貫錢,三十萬擔的糧食,有沒有問題?” 云初點點頭道:“長安縣已經被折騰的差不多了,聽說你要上任長安縣,人人驚惶,你多帶一些錢糧去長安縣才能干事情,不過,這一次就不要折騰的太厲害了,殺幾個蛀蟲,意思意思就算了?!?/br> 溫柔瞅著狄仁杰道:“鐘馗的十八層地獄已經修建好了,我準備帶著長安縣的官員們走一遭終南山,讓他們見識一下十八層地獄,以后也好安心的干活,少起一些壞心思?!?/br> 狄仁杰瞪著溫柔道:“你去就去,盯著我看什么?” 溫柔笑道:“到時候你也去,在長安縣,可能比十八層地獄里的惡鬼還要可怕?!?/br> 云初笑道:“去終南山看十八層地獄是一個好辦法,不過,你還要做一件事情,趁著今年糧食充足,還是需要多儲備一些糧食。 長安,萬年兩縣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以糧食為起點驅動的,無論如何,你手中的糧食都不能少于五十萬擔糧食?!?/br> 溫柔點點頭道:“你說的很對,因為長安城萬年縣的糧食已經不再依靠漕運,導致洛陽,東南等地的糧食價格暴跌,此時確實應該多吸納一些糧食的?!?/br> 云初搖頭道:“大唐的糧食永遠都不夠吃,只不過是調配渠道不通暢造成的一個假象罷了。 在沒有戰事的年月里,收繳太多的糧食賦稅對于朝廷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在洛陽,占地一千畝的含嘉倉,糧食已經裝滿了四百八十六個巨大的糧窖,還有更多的糧食就在露天的糧垛里儲藏,這樣的儲藏方式,對于糧食存儲來說損耗非常大。 萬年縣的糧庫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這些糧庫竭盡全力吸納糧食的話,長安糧食價格將會再次暴漲。 這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實際上一點都不矛盾,一旦轉運糧食沒有了利潤,商人們自然會等到糧價暴漲之后才有動力繼續轉運糧食,最后讓糧食價格平抑下來。 也就是說大唐現在不缺少糧食,缺少的是一個好的糧食調配系統。 咱們要趁著那些人還沒有醒悟過來,多多屯糧,長安城足足有百萬人口,多少糧食都不夠吃的,以后,這樣的好機會可就不多了?!?/br> 對于萬年縣的做法,溫柔知道的非常清楚。 萬年縣不但在努力的吸收糧食,為此,云初還選擇在萬年縣管轄的東市上,再修建兩個可以存儲五十萬擔糧食的巨型糧倉。 他不僅僅修建了糧倉,還要囤積相當數量的食鹽,布匹,麻布,鐵錠,油料,苧麻,桐油…… 在大唐時代,一個城市能否自給自足才是標志著城市是否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 長安城人口太多,做不到自給自足,只好以先進的倉儲形式來延長自給自足的時間。 二月的長安城已經不冷了,一些狂放的長安膏粱子弟們已經早早地換上了春衫,離開長安城之后,在鄉間呼嘯縱馬,而此時,淺草連馬蹄都沒不過。 他們之所以會早早地出來,目的就在于去曲江射獵,每年這個時候,都是射大雁的最好時節。 一群群的大雁會落在曲江池子里休憩,覓食,積攢繼續北飛的力氣。 這些人之所以會如此積極地參與射獵大雁,完全是因為晉昌坊大食堂開始收購這個東西。 膏粱子弟們不在乎賣大雁的那幾個錢,他們在乎的是晉昌坊大食堂的優先權。 其實,在晉昌坊大食堂里掛出來的收購牌子上,絕對不止大雁這一種野味。 熊掌,虎鞭,豹筋,鹿胎都在其中,而且出的都是高價,收購牌子這個東西在長安也不算什么新鮮事情,一些高級一些的酒樓也有。 只不過,晉昌坊大食堂的收購牌子跟以前的牌子不同,上面還有一些其它人的需求。 比如,有人需求一些產自遼東或者秦嶺的珍貴藥材,有人需求一種毒蛇,還要求必須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