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所以今日他便是稟報此事的。 為什么說所有人都習慣了皇帝的跳躍性思維?因為譚粲奏報后回到原來位置,皇帝突然說起與突厥貿易的事,等眾人議論一番又去說其他事了。 晏玄鈺有時候看到他們之中一些人的神色都有點想笑,他仿佛看見了前世數學課一低頭再一抬頭,原本空白的黑板上寫滿字后學生那種茫然神情。 上朝的官員原本有很多摸魚的,這也造成了之前早朝拖拖拉拉,半天處理不完一件事,晏玄鈺上朝后改變了這一點。 這不,今日上朝眾人又帶了個如何考察學子品行的課后作業。 下朝后,文淵閣的侍衛來報,說考卷已經全部批閱完畢。 幾乎與此同時,晏玄鈺腦中很久才冒出來刷一下存在感的系統突然出聲 【滴,經系統檢測,宿主做出關押多人讓他們痛苦煎熬行為,因涉及人數較多,獎勵點數500點?!?/br> 晏玄鈺頭頂直接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他面無表情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關押多人,封閉空間,拷問,讓他們痛苦煎熬,你說的該不會是科舉考試吧? 系統嘀嗒幾聲后沒了聲音。 第92章 官府鹽田 晏玄鈺已經慢慢習慣系統不時抽風幾下。 他和系統似乎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的共識,在最開始晏玄鈺做昏君任務拿到了點數,同時也讓系統獲得很多能量。 不管是系統現在是抽風了,還是在十分人性化的裝傻都無所謂,總之現在的走向是對他有利的。 事務是永遠是處理不完的,也是一件接著一件的。 這是晏玄鈺來到這個世界后的感慨。 只因他就一個人,想事情是有局限的,很多事情他無法立刻想到,需要某個時候某個東西出現在他眼前,晏玄鈺才能想哦,這個可以那樣做啊。 比如此刻,前腳剛下朝,后腳就收到從京城外送來的奏折。 晏玄鈺回到承天殿先大致看了一遍,發現是關于鹽的。 晏玄鈺一直在京城,還是京城最中心的皇宮,向宮里供的必定是品質最好的鹽,一時間竟然真的忘了鹽這件事。 鹽是個好東西。 人如果長時間不攝入鹽分,可能會出現四肢無力、全身水腫等現象。 大周的鹽一直是官營,為此產鹽的地方均設有鹽運使、巡鹽使。 晏玄鈺真是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嚇一跳。 大周這個時候主要的制鹽方法竟然是海水煎煮成鹽。 不是大周人傻不知道曬鹽大周東部沿海地區早就有將海水引入鹽田后通過風吹日曬等方法,再經過簡單加工后得到食鹽,但是一來需要的時間周期很長,二來十分受天氣限制,效率較低。 大周的鹽主要是用海水煎煮為主,也就是土法零星制鹽,要想得到精鹽需要更復雜的工序,也需要更多人力。 大周不準私自販鹽,但是這個不準就耐人尋味了律法里沒有明確說明對私自販鹽有什么懲罰。 架不住販鹽的高額利潤,民間出現大批鹽商,當地豪強也地理位置便利大發其財。 這封奏折就是為了說此事,鹽商日益猖獗。 若他們有幾分良知也就罷了,偏偏為了謀利無所不做,哄抬鹽價。他們是暴富暴利了,可若是放任下去便是擾亂了市場,重則造成當地乃至整個大周動蕩。 像鹽這種東西是一定要官府緊緊抓在手里的。 晏玄鈺都要氣笑了,在他印象里鹽一直都是官營,哪能讓民間私營呢?大周律法在這方面也太不完善了。 要不是新任巡鹽使這封奏折,晏玄鈺都看不到這其中的事! 讓新任巡鹽使頭疼的事情,是前任巡鹽使與民間鹽商勾結,甚至有大批品質上乘的細鹽在他們手里,到今日牽扯甚多,仗著關系錯綜復雜,當地豪強就以為不能隨意處置他們了。 甚至前巡鹽使私自將幾處鹽井賣與鹽商,契約白底黑字,上面還有巡鹽使印巡鹽使是個肥差,這些年當地豪強如同掉入米缸的老鼠吃了個肚胖滾圓。 那巡鹽使犯了重罪已經被處置,家產全部充公。 不要小看現在的錦衣衛能力,就算財物藏的再深他們掘地三尺也要翻出來,一時間官府倒是不缺錢了 接下來就是針對鹽商和當地豪強。 新巡鹽使曹肅一年前上任,然而到現在都沒有根治此事。 晏玄鈺皺眉看著奏折,鹽為什么這么貴?給了他們這么大的cao作空間? 財帛動人心只是最淺顯的原因,究其原因還不是因為鹽太難得!當然,還有律法太不完善。 大周如今官員執行力還是很可以的,律法這方面不太用晏玄鈺費心,也算給大理寺一眾人找點事情做,讓他們聚一批精通律法的官員完善去。 當地豪強?晏玄鈺現在可不必再做什么懷柔政策,曹肅為人小心謹慎,且他只是巡鹽使,權力并沒有大到那種程度,上奏折也是想看看晏玄鈺的意思。 晏玄鈺沒什么意思,他的意思就是將鹽商和當地豪強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