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對于這次的事,黃令曼雖然臉上一臉擔憂的表情,但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她就沒指望,靠這事能讓弘歷駕崩。 如果能,上輩子弘歷也不會再活三十多年了。 黃令曼不懂醫術,這種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黃令曼也不敢問別人,以免被人發現她已經提前察覺到了這事。 一個人知道的秘密才是秘密,兩個人知道的秘密就不是秘密了。 黃令曼心情不錯,不在于這事能讓弘歷駕崩,而是在于弘歷自己承認:他老了。 這是一種心態上的微妙轉變。 這種轉變,對于不同的帝王來說,影響不一樣。 像仁皇帝那種皇帝,因為很早就立下了皇太子,所以意識到這一點后,他會陷入無限的驚恐之中。 他會越發看皇太子不順眼,越發嫉妒年輕力壯的皇太子。 尤其是隨著時間變化,他年紀一天天的變大,可命卻一直沒死,這更會一天天的加劇這種想法。 可也有一些帝王,因為子嗣凋零,就那么三瓜兩棗,在他意識到這件事后,想的不是嫉妒兒子,而是選出一個合格的儲君人選。 弘歷介于兩者之間。 他沒有立下皇太子這么一個明晃晃的儲君人選,但卻有兩個兒子一枝獨秀。 在這種情況下,弘歷有一點點嫉妒兩個年輕力壯的兒子,又因為兒子就這么幾個,不會不理智的隨便找個借口對兒子下手。 如此一來,弘歷會怎么做了? 黃令曼自然是猜不透弘歷的心思。 不過從上輩子的情況來看,黃令曼估計,弘歷依然會一邊防備她的兩個兒子,但另外一邊又會對她的兩個兒子另眼相待,進入考察的環節。 而這個考察的環節,弘歷是沒辦法做到完全一點都讓人觀察不出來。 這是上輩子哪怕就是晚期集大成的弘歷都做不到,更何況是現在還沒大成的弘歷了。 黃令曼要的也正是這一點。 她要讓人察覺到,弘歷看好她的兩個兒子,那樣等弘歷突然駕崩后,即便是沒留下圣旨,她的兒子也能靠此得到不少人的擁護,再加上鈕祜祿氏一族,繼位的幾率就大多了。 名望這玩意,有些時候不值錢,有些時候會要人命,但有些時候也非常值錢,堪稱無價之寶。 當然如果是最理想的情況,那就是——弘歷知道自己得了大病,雖然太醫說有機會能治好,但在以防萬一的情況下留下了立儲圣旨。 如果是這樣,那就更好了。 不過黃令曼覺得幾率就只有一半,她不完全指望這事。 有自然是好的,沒有也沒什么。 除此之外,黃令曼故意讓袁忠在養心殿搞出這事來,目的還有兩個。 這兩個目的,其實黃令曼都不確定能不能實現。 不過就像她對額捏管佳氏說的那樣,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準備的。當機會來的時候,抓不住就太可惜了,會悔恨終生。 第一個目的,就是皇后那里。 上輩子皇后會做那些導致弘歷廢了她的小動作,是因為她有親生兒子在,為了兒子自然皇后什么事都敢干。 可這輩子,皇后沒兒子,有些事情,皇后未必會去做。 她就這么當一尊萬事不管萬事不插手的金菩薩,黃令曼還真拿皇后沒什么辦法。 人家都躺了,你有沒有什么深仇大恨利益糾葛,卻要把對方趕盡殺絕。 那些和你有仇有利益糾葛的人,看見這一幕,絕對會拼死一搏,而不會想著投降。 皇后是一個才女,懂得多,想得也多。 從上輩子來看,皇后并不是一個安分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心也黑,雙手也臟。 所以黃令曼就想要看了看,看皇后面對弘歷得了大病,可能會駕崩的情況下,皇后會怎么做? 是因為沒有兒子,就老實本分,躺平了。 還是不甘心,想要搞出點事來,以此抬高自己的身價,讓新帝不得不尊敬她,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祈求新帝心善,會善待她這個嫡母。 如果是前者,黃令曼也沒什么辦法,只能讓皇后當嫡母皇太后。 如果是后者,事實上黃令曼希望是后者,那樣她之前讓黃家準備的東西,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關鍵要看,這輩子沒了親生兒子的皇后,到底是什么想法。 主動權并不在黃令曼的手上,而是在皇后的手上。 第二個目的,還是在弘歷那里。 雖說黃令曼是知道這個病,不是能要了弘歷的病。 可問題是弘歷自己不知道呀! 這事沒有任何醫學依據,也沒有任何證據,充滿了玄學的味道。 但,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那么一回事——病人知道了自己得了大病后,因為胡思亂想,心態不好,反而會比不知道自己得了大病,死得早。 黃令曼賭的不是弘歷因此能重病駕崩,賭的是弘歷會因此想歪,讓其身子骨變差一些,讓他心里更擔心自己會不會立馬駕崩的情況。 從而寫下立儲圣旨,以防萬一。 畢竟弘歷這人心眼挺多的,或許真能因此嚇著自己。 但問題是,弘歷有些時候想法是和常人不一樣的。 所以黃令曼也猜不到這事到底能不能行。 但怎么說了,已知上輩子太醫沒有把這病告訴弘歷,讓弘歷多活三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