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現在正好是年底。 每年年底都挺忙的,弘歷作為皇帝也忙,后宮嬪妃們都習慣了年底的時候,弘歷減少翻牌子的次數。 因此弘歷減少了對怡嬪的寵愛,因為年底這個特殊的時間,倒是沒幾個人看得出來。 當然,這不包括黃令曼。 畢竟黃令曼是重生者,知道怡嬪就是因為這事栽的,要不是怡嬪是漢女出身,恐怕她早就在后宮病逝了,而不是人人都覺得可以留下她來占據一個高位分,所以沒有人針對她,才得以讓她多活了十幾年。 雖然因為這事弘歷心情不好了幾天,不過又因為翻了年后準噶爾入貢的事,他心情又高興了起來。 準噶爾部臣服,弘歷也有心情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大清內部。 頭一件事,就是——算總賬! 今年去園子里,弘歷沒奉皇太后到圓明園的長春仙館,而是把皇太后奉到了暢春園,然后和皇后后妃們在圓明園。 表面上看沒什么大問題,可事實上知道這事,腦子不傻的人,都知道,弘歷是故意的,故意如此對待皇太后。就是想要讓皇太后腦子清醒一下,她有現在的尊貴,是因為弘歷是皇帝,她是弘歷的額捏,不是因為她是皇太后。 讓她自己一個人在暢春園感受一下這其中的區別。 “收拾”了皇太后之后,弘歷瞄準了大清內部,頓時一直頭疼。 頭疼什么? 八旗子弟的生計問題呀! 欠了老多的銀子,連先帝這么一個抄家皇帝,都拿這個沒辦法,因為這是整個八旗所為,可以說每一個旗人都參與了進去。 先帝在厲害,抄家罰款連死人都不放過,可他敢把八旗所有旗人都抄了嗎? 先帝是不敢的。 因為愛新覺羅家能統治中原,靠得就是八旗子弟兵,抄家可不能把自己根給挖斷了。 八旗子弟的生計問題,其實這個問題是一個千古難題,歷朝歷代都沒辦法解決。 誒,這里有人要問,其他朝代沒八旗呀!怎么是千古難題。 只要換一個詞來形容,其實就能明白。 什么詞? 脫產者! 什么意思? 簡單的說:一個工作的人,就是生產者,被扶養不工作的人,就叫脫產者。 歷朝歷代雖然沒有八旗,但卻有皇室,這些人一樣不從事生產只享受。 除了皇室,功勛貴族和官員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脫產者,并且他們還會圈地。 當一個國家的脫產者達到一定比例,生產者養不起來后,整個國家就會大亂。 大清這個問題比歷朝歷代更嚴重,因為八旗子弟生下來就會有口糧,都是脫產者。 所以,一般中原王朝開國兩百年左右才會出現的問題,大清這里在康熙晚年就出現了。 康熙、雍正拿這事沒辦法。 弘歷也拿這事沒徹底解決的辦法,不可能不能讓八旗子弟生孩子,也不能讓八旗子弟餓著,不然自己這個滿族皇帝,恐怕坐不穩龍椅。 不過弘歷到底是弘歷,左思右想下,弘歷還真想出來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漢軍八旗的旗人如果想要出旗為民的,可以出旗,這樣就不用遭受旗人不能經商的限制,可以去自謀生路。 這辦法理論上講有點用。 可實際上……傻子才會出旗。 只有不出旗,每個月都有口糧,雖然隨著時間變化,從原來的吃得很飽變成了現在的吃個半飽,可到底餓不死呀! 弘歷自登基后,難得受挫。 偏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沒多久嘉妃族叔常明病重,弘歷派大阿哥前往看視并加賞太子太保銜,沒兩天常明便病逝。 弘歷痛失一心腹。 然后江南那邊蘇州織造安寧,被人參奏,說他賣爵鬻官,安排無功名在身的漢人做官。 安寧連忙上奏折解釋這事,原來他特別擔心怡嬪娘娘的大哥柏永吉被人勾引壞,在自己的治下鬧出大事來,以至于他沒辦法收場,壞了皇上的名聲,于是就安排柏永吉進滸墅關幫管賬目,對其嚴加看管,非家中有事不許擅自出署或請假。 這種為自己名聲著想的臣子,弘歷自然不能責怪安寧,但還是批評他做事不周到。 安寧這么一搞,搞得好像自己薄待了柏家一般。 想到去年的事,弘歷更加不喜了。 想了想,為了柏家人日后少鬧出禍事來,弘歷給安寧了密旨,讓他送柏家人進京,讓柏家人入旗,準備把柏家人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與此同時,弘歷還給如此為自己排憂解難的安寧升了官,從蘇州織造升為江南右布政使司。 表面上看是升官,實際上卻是弘歷覺得安寧小事大作,不適合蘇州織造的位置,將他調走,換一個懂他心意的人上位。 不過這樣一來,弘歷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cao著“真愛怡嬪”的人設,又要給怡嬪加恩全家入旗了,但偏偏她還住在鐘粹宮在高貴妃面前伏低做小,這好像有點不符合這人設呀! 而且隨著弘歷心里把怡嬪拉黑,多寵愛容妃和純妃,但容妃和純妃畢竟年紀大了,不如年紀小的鮮嫩,再加上還要給皇后臉面,所以舒嬪這幾個月來也是寵妃。 兩個寵妃都住在后殿,沒有獨家一宮,這可不是寵妃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