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對皇太后的不爽,是因為她把事情鬧大了,這事肯定會傳出去,到時候還不知道大家會怎么看他,竟然寵愛這么一個一心眼里只有銀子人家出來的女兒,真是太丟臉了。 至于皇后,弘歷也不喜她,有那么多天時間調查這事,都不知道和他說一聲,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眼睜睜的看著他在皇太后面前丟臉,乃至于之后會被n多人恥笑。 可惡! 皇后根本沒有一心一意把自己放在心上。 而皇后為什么這么做,有著一顆聰明腦袋瓜的弘歷自然一眼就看了出來,不就是皇后內里也是善妒的,見不得自己之前給怡嬪那么大的寵愛,所以也想要趁機將怡嬪踩下去。 哼! 心里冒火的弘歷沒有在長春仙館多待,很快就回到了九州清晏。 這么丟臉的事,弘歷自然不可能算了。 心里對怡嬪和柏家人的觀感差到了極點。 要知道弘歷之前是真有些喜歡怡嬪,所以特意問過柏家的經濟情況。 然后秘密吩咐蘇州織造安寧在柏家人回蘇州后,在蘇州購買住三十間,供柏家人生活,并且讓安寧將怡嬪的大哥柏永吉記在蘇州織造衙門上,每月給發二十兩的俸祿,當做柏家全家人的生活費。 可以說,弘歷已經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慮到了。 而且所謂“上行下效”,弘歷對柏家人如此關懷,蘇州的官員又不是傻子,也會對柏家多多關懷,尤其是負責經手此事的蘇州制造安寧。 誰承想,柏家人竟然會……太丟臉了! 真是氣著他了。 偏偏,就像怡嬪頂嘴皇太后說的那樣,這事其實宮規里是沒有白紙黑字的規定,所以從理論上講,怡嬪屋子的所有東西她都能夠將其賞賜給別人。 當然現實中肯定不可能這么做,但理論上的確可以。 所以,弘歷心里因為這事冒火,也不可能因此罰了怡嬪。 當然,這主要是弘歷要臉,要名聲,處罰也要玩“出師有名”,不會隨便亂處罰,被人扣上暴君的名聲。 要處罰怡嬪,也得弄另外的罪名。 比如之前弘歷在長春仙館說得就是:怡嬪不敬皇太后。不是怡嬪因為給娘家恩賞太多了,所以要處罰她。 可如此一來,弘歷是越想越氣! 尤其是對比一下后宮其他嬪妃,重點對比對象是純妃的娘家蘇家人,人家就懂事低調多了。 這么一想,弘歷覺得純妃可以稍微多寵一下。 至于怡嬪? 讓他丟了這么大的臉,弘歷怎么可能會繼續寵愛她。 如果怡嬪家世很好,那弘歷說不一定還下不了決定,可偏偏怡嬪家世不行,不足以讓弘歷忌憚,自然弘歷不用考慮其他,直接在心里給怡嬪判下了死刑。 不過嘛,他對后妃的一貫人設都是暖男,不喜歡的嬪妃最多就是不去對方那里不翻牌子而已,可不會自己親自下場和后妃爭斗,因為弘歷覺得這種行為十分跌份。 而且弘歷也不會讓怡嬪立馬失寵,不然傳了出去,他更丟人了。 “被人蒙蔽、識人不清”和“真愛怡嬪”之間,弘歷選擇了后者。 不是說他們愛新覺羅家出情種嘛,再多一個他來,也沒什么。 但如果是前者,傳了出去,就很有可能有人要搞小動作了。 孰輕孰重,弘歷分得清。 至于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柏家人,弘歷自然對其很是不滿。 那說句老實話,在弘歷要臉的情況下,還真拿柏家人沒什么辦法。 因為柏家人早就已經回蘇州了,不在京城。弘歷要收拾他們,不可能自己跨越千里去蘇州,只能讓手下的官員去,可如此丟臉的事情,弘歷怎么可能愿意讓更多的人知道。 更何況,前面已經定下了“真愛怡嬪”的基調,弘歷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臺。 于是,還真暫時拿柏家人沒辦法,連降低待遇都不行。 但有氣就是要發泄出來,既然發現宮規有這么一個缺失,弘歷自然要將其堵上,以免再讓他丟臉一次。 于是他干脆一桿子把所有人打死。 下令:不許太后太妃皇后嬪妃將宮中之物私自賞賜給娘家,也不許她們娘家帶東西入宮,認為這種行為十分小氣,有失皇家臉面。這些外戚人家入宮后,只許向親人問安,不許妄為。 至于給這些外戚人家的恩賞這事,弘歷全部收到了自己手里。 外戚入宮問安,都會提前報備,弘歷就讓內務府將其報給他,他會根據情況給這些人賞賜,不許嬪妃們自己私自給賞賜。 第144章 搬遷后宮 雖然覺得這事十分丟臉,認為要不是怡嬪賞賜那么多給柏家人,柏家人也不會如此行事,以至于丟了自己的臉。 但弘歷私底下還是讓人去查了查。 這事毫無疑問的確是怡嬪干出來的,可問題是怡嬪到底是出自內心這么干的,還是有人挑唆了? 如果是后者,又是什么人了? 是有心,還是無心? 若是有心,又有什么目的? 這些都是問題。 弘歷可不傻,他這人有些時候也挺較真的。 因為有些事情較真后,就能看清事情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對自己是否有利。 不過不管到底是不是有人挑唆了怡嬪,干出這事來的人還是怡嬪自己,所以弘歷直接厭惡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