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被污染物狂熱崇拜、揣崽后和龍談戀愛、綁定系統后我成了說唱巨星、什么反派,那我老婆、與反派一體雙魂的日子、大師兄他近視八百度、失憶后死對頭成了我男朋友?、我開出租不拉客,只拉女鬼和模特、萬人迷又被修羅場了[無限]、我當保安養你
譚元裳覺得有些荒謬,他的船可不小。 楚航點了點頭。 “當然知道,我還知道載滿貨的船只吃水四尺六,淺水區域亦能借水之浮力! 而且我們不是拖到兆州,整個河域并非處處是淺水。 向前拖行百丈,能出這一處淺流,然后有十幾里深水,再拖行二十丈,又有三里深水,再拖行五十丈,船只能行六十余里……” 楚航指向正在休息并用自帶干糧補充體力的漢子們,又指向遠方河道,此刻依然有人在趕來。 他以低沉,但斬釘截鐵的聲音緩緩道。 “譚公,你要相信,此番災劫,人,定,勝,天!” 譚元裳望向河道上坐著的漢子,一個個討論著一會怎么用力,興奮地說著這么多藥材到來,可以救多少人命,就是沒人說喪氣話! 譚元裳心中的念頭也有些動搖了。 楚航原本打算帶幾百人來,但消息一傳開,就有一千多名曾經一起抗洪治水的登州漢子一起連夜趕來。 在之后的一段時間,譚元裳看到了終身難忘的一幕。 一條條繩索連接了登州漢子們和后方的大船,繩索不夠長就連接,繩牽繩,人連著人,有的人沒有套環可以上肩,就和拔河一樣抓著繩子。 有過共同使力經驗的他們齊聲喊著號子,勢要把大船拖動。 “一二三,牽繩走!” 有人喊著號子,所有人一起重復。 “一二三,牽繩走,嘿喲——” “一二三,救家鄉!” “一二三,救家鄉,嘿喲——” 繩索發出一陣陣被拉緊的聲響,每一個“纖夫”都面紅耳赤,就連楚航也在隊伍之中一起用力,所有人齊心協力共同牽繩。 一步,兩步,三步…… 眾人腳下的泥土都被踩得翻起,龐大的船只竟然真的開始緩緩移動…… 大通河上,只要有水淺難以通行的地方,一千多名登州漢子就會化身纖夫。 但沿途幫忙的并不只是百姓自己,一些土地會悄悄現身,他們大的事情做不了,但能讓纖夫們腳下更穩,土質更實! 一些水中精怪也有感而現,同樣做不了什么大的事情,但可以讓部分地方的水位水流呈現一些變化,不至于讓人們徹底拖不動船。 船只上的船工雖然要揚帆控船,但也深受震撼! 十幾艘大船一次次進入淺水區,一次次得以再進入深水區,簡直是靠著血rou之軀抗過去的! 第295章 銘記歷史 如果說曾經的嶺東道,或許還有各州顧各州的情況,那么如今災后的嶺東道,不只是登州、兆州、耘州三州,其余各州也都相當團結。 兆州瘟疫的事情,不僅僅是讓很多百姓恐慌,更是讓人牽掛。 一句“救家鄉”就能體現出這群登州漢子的心情,救兆州就是救自己,就是救嶺東,就是救家鄉。 而且災后朝廷和民間雖然也有一些齷齪,雖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正如楚航在當初深夜的文章中所寫。 大災之中信心為上! 官府鼓動也好,民間自感也罷,既有人間拼搏,也有神話奇事,種種都代表著嶺東的抗爭。 如今嶺東萬民皆有信心度過難關,也是楚航能說出那句“人定勝天”的底氣。 “纖夫”們帶的干糧吃光了,但是沿途縣內不斷會有官府乃至百姓自發來接應,或者帶吃食,或者帶茶水,更有甚者直接加入隊伍幫著纖船,讓一些體力不支者得以休息。 船隊還沒有行至兆州,兆州內就有更多民眾聞訊趕來,兆州天宇縣的縣令和縣尉更是親自趕來。 以至于楚航不得不出面勸一些人回去,畢竟人太多了,河道兩岸也施展不開,一些離家遠的登州漢子也有不少被勸回去,然后是越來越多的兆州人接替他們的位置。 四天五夜,從登州之外就開始擱淺的十七艘滿載貨物的大商船,被一個個嶺東父老的肩膀扛到了兆州境內。 這幾天真就是日夜兼程,不斷有人替換,不斷有人跟隨,船只幾乎一刻不停。 船上的船工都累得夠嗆,但他們自知沒有任何資格喊累。 并且隨著隊伍壯大,從一開始一艘艘拖,到后面兩艘、三艘的一起拖,前后錯落,先后有序! 天明前,十七艘大船上掛著燈籠,沿岸也有一條燈火長龍跟隨,下方的號子聲依然此起彼伏。 “嘿喲~嘿喲~嘿喲……” “加把勁,嗬,馬上出這一片淺灘了——” 楚航在隊伍的最前方,用沙啞的嗓音大喊著,這會他已經沒有纖繩了,肩膀早已勒出了血痕。 “聽楚大人的,快到了,加把勁——” “嘿喲~嘿喲~嘿喲……” 隊伍中的“纖夫”絕大多數已經換成了兆州人,但同樣的齊心協力,同樣的聽從指揮,同樣的信心倍增。 只要一想到這十幾艘大船上裝的都是救命的東西,只要想到數量如此之巨,所有人就仿佛都有使不完的力氣,船越沉人們越振奮! 譚元裳早已經回到了船上,他之前也下去嘗試一起幫忙纖了一下,但也就是沒多久,細嫩的手心就磨出了水泡。 又是一個難眠夜晚,不只是因為號子聲從不間斷,也因為譚元裳內心愈發激動,因為從地勢地形上看,兆州城馬上就要到了。 此刻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譚元裳望向那長長的纖夫隊伍最前方,仿佛能看到那位嶺東賑災司馬。 別人可以替換休息,可這位司馬大人卻無人可替,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他離一刻就可能出事。 四天五夜,從未合眼! 譚元裳覺得這件事過去之后,他回京城的時候一定要進宮面圣,這樣的人竟然只是李謙臨時提拔的司馬,這太沒天理了! 那些金科狀元,殿前三甲,一個個文章寫得華麗漂亮,但哪一個拎出來能挑得起這擔子,當得起這種事? “咯啦啦啦……” 繩索和木料的咯吱聲中,船身微微晃動起來。 “嗚噗噗噗……” 船底水下一陣泥漿翻滾,氣泡聲不絕于耳,這代表又拖出了淺灘,前方二十里都是深水,可以直達兆州城外。 “拖出來了——拖出來了——” “快去幫后面的人!” “走走走,加把勁!” 一艘艘大船先后脫離了這最后一段淺水河道,再次形成船隊,到達了大通河的深水區。 當最后一艘船也被拖出來,河道兩岸已經滿是歡呼聲,就像是打贏了一場大戰,船隊上的船工們也跟著一起歡呼,人人都受到眾人情緒的感染。 船隊還在繼續往前,兩岸還有無數人跟隨。 天邊翻起了白肚皮,黎明的光輝漸漸照亮大地。 人群被兆州城的設立的關卡擋住,因為前方就是瘟疫區了,常人不得入內,所有人就在關卡之外,在河道兩邊目送船隊遠去…… …… 兆州城內,船隊即將抵達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城,誰都知道,只要船隊抵達,就再也不缺藥材了! 城外的臨河碼頭上,早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手,全都望著河道方向翹首以盼。 兆州知州和易書元就在人群的最前方,至少上千人的碼頭上此刻也是議論紛紛。 忽然間,有人喊了一聲。 “來了!”“在哪?” “那邊,河道上??!” “來了來了,真的來了!” “船隊來了,藥來了——”“藥來了!” 人群sao動起來,帶著愈發亢奮的心情看著遠方,那一艘艘大商船帶來的是生命延續的希望。 船只比人們想象中還大,十七艘構成的數量就好似延綿得十分漫長,可以想象上頭到底裝了多少貨物! “太好了,太好了!兆州城有救了!” 兆州知州肥胖的下巴都激動得不住顫抖,忍不住連連呼“好”。 “易先生,有這么多藥的話,應該能根治疫情了吧?” 易書元長出一口氣。 “能救很多很多人!” 隨著船只緩緩駛來,第一艘大船的甲板上,譚元裳搜尋碼頭上的人群,很快就發現了易書元,心中也又松一口氣。 在大船固定跳板的時候,碼頭上的人群也紛紛退開,在官差分配之下,陸續去往各艘逐步靠岸的船只,他們將會以最快的速度將船上貨物卸下來。 譚元裳第一個從船上下來,匆匆來到了碼頭上,顧不上理會一邊正要上前的兆州知州,直接到了易書元面前,人沒靠近已經拱手問候。 “易先生,一別多年,看到先生無恙,譚某就放心了!皇上可是一直掛念著您呢,您終于愿意出山了!” 一邊的兆州知州腳步一頓,心頭不由一跳,好家伙,本以為只是一個醫術高明的大夫,沒想到是一位隱士。 易書元向著譚元裳回了一禮。 “譚公久違了,易某不過是一個說書的,略懂一些醫術,在大災之中施以援手罷了,如今救人要緊!” 譚元裳敢親自來兆州城,易書元對他也多一份欽佩,畢竟譚元裳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沒必要以身犯險的。 而且這十七船救命貨物,譚元裳未必就會向朝廷要錢,或者說大概率就是送的。 一邊的兆州知州趕忙搭話。 “對對對,救人要緊,譚公,在下兆州知州萬世星!” 聽到易書元的話微微皺眉的譚元裳轉向知州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