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
結果是,沒有問題。 雖說結果令我松了一口氣,我卻還在最后不“死心”地追問醫生,我的大腦有沒有什么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答案仍是否定的。我的大腦既沒有疾病,也沒有異于常人之處,看上去一切正常。 那究竟是為什么呢…… 最后那個問題背后潛藏著一個能夠解釋我遭遇的可能——我是否有了什么特異功能。 這個想法雖然看上去天馬行空,然而,如果我的大腦某個部位發生了異變,或者有什么過人之處,說不定還真能從醫學的角度發現點什么。 抱著這樣的幻想,我期待能從這個角度找出合理的解釋,進而在我的生活里可以讓現實和虛幻共存,把夢做得明明白白。 這個檢查結果簡單直接地澆滅了這點希望。 我的疑慮依舊還是原樣,無法得到證實,卻也不能就此否決。 說不定,我真有什么不一樣,只是暫時無法從這個檢查中看出來。 抱著這個想法,沒有得到滿意答案的我,也只能回家作罷了。 二 生活照舊。 幾天以后,我的郵箱又收到了空白標題的郵件。 和上次一樣,還是來自那個陌生的地址。因為對那封郵件有特別的印象,所以當這個地址再次出現時,我很快就認出來了。 看上去是一串拼音,jiɑngbin,后面加一串無意義的數字。 這是他的名字嗎? 這是我對于這個郵箱地址背后主人的唯一了解,其他的一概不知。 但我不明白他為什么在收到了我的那封回信以后,仍要發這樣的郵件給我。 “loser!……”映入眼簾的又是一行沒頭沒腦的字詞。 他好像在罵我? 這次他多寫了幾行,我把目光往下移。 “什么都不懂,她就是個外行!有什么資格看不起我,煩,滾?。?!”我沒數清這句話的最后一共有幾個感嘆號。 看起來這句話的情緒非常強烈。 后面還有一些無意義的話語、粗話等。寫了兩三行就沒了,還是什么也沒交代。 我看得心情煩躁,也有了些不好的情緒。 他是誰???為什么總發這種沒頭沒尾的郵件給我,而且盡是負面情緒的語言,還有罵人的話。 真是讓人涌起一股反感,想要立刻刪掉,就此拋諸腦后,不再想起。 然而,當我的鼠標移到刪除鍵上時,我再次停住了。 我意識到他的郵件內容引起了自己非常不好的感受。但是如果任由自己被這種負面感受所控制,一味地想要清除他的郵件,那么作為咨詢師,我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這一系列反應了。 在這一瞬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他的文字是以何種形式讓我由平靜轉而變得煩躁不已的呢? 從這個角度而言,他的文字對我是有影響力的。在文字里傳遞出了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被我接收和感知到了。 換句話說,他在告訴我一些事情,我知道了,卻想要排斥。 我為什么要排斥? 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知道,我的職業敏感又出現了。 我覺得自己的這些反應是自然的,其他人看到這些語言可能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他不知道自己的語言會給人這樣的感受嗎? 我不能確定。 但至少,他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是很負面的,而他偏偏要讓我看到。 他期待我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排斥? 或許這是他料想中的一種反應。在他想象中,如果這些情緒對其他人說出來,一定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所以他在生活中不敢找人說,只敢在郵件里發給一個陌生人。 或許連他本人都在反感自己。 而如果我真的只是做出排斥他的反應,那也只是和他身邊的其他人一樣而已,他不會有太多損失,至少不用面對別人當面的排斥,同時還會加深對于自己的反感。 但是沒道理啊,這樣說出如此有風險的話,理由為何? 他想要靠這段冒險贏得什么,獲取什么? 我更加意識到,給我發送郵件這個行為,是一個信號,而我差點就要錯過這個信號。 這個信息就是,他希望我知道他在這些話里藏的那些情緒。 雖然他不認識我,但他想讓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人知道,而那個人正是一名咨詢師。 我想這不是一個巧合。 他是在說:“我的情緒很糟糕,我想讓你知道?!彼诟嬖V我他的沮喪。 接下來的發展取決于我的反應,如果我刪除這封郵件,不再回復,那我就和其他人一樣,對他漠不關心,也不理解。而他在潛意識里,一直在等待一名咨詢師可以做出不同反應,讓他覺得自己不會被排斥。 他拿出了自己最后的一點勇氣,冒了這個險。 以咨詢師的身份探尋郵件背后之人的身影,我對他的理解,似乎已經開始了。 而這位來訪者對于咨詢師的試探,在進入咨詢室前,也已經開始了。 這是一位小心翼翼的來訪者,小心翼翼地開啟一段關系。 我猶豫片刻,給他回復了郵件,這一次,我說明得更詳細了些。 “我想你可能遇到了什么不順利的事情,心情不好。但是如果僅僅是告訴我這些,我無法幫助你,我需要更加了解你。若仍無預約,我將不予回復,望理解?!?/br> 我的推測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比如他并不想求助,只想找個地方發泄或取樂而已。 如果他下次還沒有任何改變,那就很可能是后者。抑或是沒有消息回來,那我便不用再為此費神。 雖然存在這樣的可能,但我還是從好的方面去想,希望給彼此多一次機會。這一次機會對我而言,也許不那么重要,但對于一個需要幫助的人,或許就是決定性的改變。 沒想到這封郵件發出后不久,就很快得到了回復: “怎么預約?” 看到這四個字,我是欣慰的。 雖然依舊簡短,卻是一個正式的問題。他開始從對自己的關注里跳出來,看到了郵件對面的這個人,也就是我。 為了鼓勵他和我真實地接觸,我按照工作的標準,向他介紹了預約的流程。我告知他可以打電話,或者到我的工作室進行當面預約,當然郵件也可以。 不過咨詢通常是需要見面的,如果在別的城市不方便,也可以考慮遠程視頻。 咨詢前要收取資費,并且要事先簽訂保密協議,以及收集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信息,緊急聯系人的方式等。這是行業的普遍規范,主要是出于對雙方的負責,這些信息我會妥善保存,并絕對保密。 如果發生緊急或者意外的事件,我也能夠及時地聯系家人,或者報警處理。 既然和他建立了聯系,那我對他的生活和安全也負有一定的責任。 這封郵件回復給他以后,沒有再立刻收到他的回復。 我也就關上電腦,離開了工作室。 接下來的幾天,我照常工作,沒有格外地在意這件事。 郵件系統也沒有新信息的提醒。 就在我覺得他應該已經放棄了的時候,他的消息又出現了。 “咨詢不可以用郵件嗎?”又是僅僅一句話,還是一句讓人有點為難的話。 用郵件咨詢? 乍一看,的確會覺得不可行。 這怎么能算咨詢,如何計算時間,如何互動,又如何收集信息呢?甚至在一些傳統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咨詢師看來,只要不是面對面的咨詢,都不能算是心理咨詢。 然而隨著經濟和技術的發展,更多的咨詢師會認為,心理咨詢也需要與時俱進,用更加便捷的方式為來訪者服務。所以在互聯網興起的時代,遠程視頻、語音咨詢也普遍可見。 我的觀點傾向于后者。 畢竟咨詢最終的受益者是來訪者,應該在最大的自由度內,由來訪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這樣也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來服務不同地區的人群。 不過,這需要在事前對來訪者進行提醒。通常而言,面對面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觸彼此,感受彼此的存在和情緒,更有利于關系的深入和互動,咨詢師也能準確地進行觀察。 盡管如此,在某些情況下,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條件進行面對面咨詢。 比如,像現在的情況。 這種情況的確特殊,一般來說,來訪者為了能夠更多地接觸到咨詢師,會選擇當面談話或者視頻,至少是語音。 執業這幾年,倒也不是沒有見過類似的情況。 這是一種反向的需求。 比如,他 她正是因為在與人接觸上有困難,才來求助,可以說這正是他的問題所在。 又或許他 她對于自己想要求助的問題,感到過于羞恥。 所以會有一部分人要求只用文字溝通。 但是郵件的請求,還是第一次。這不禁讓我猜測,他不僅是不愿接觸,而且幾乎要藏起來。 那郵件究竟可不可以呢? 這能不能算心理咨詢呢,行業里能否這樣cao作呢? 據我所知,還真有人是這么做的。 在后現代的心理咨詢流派中有一個流派稱為敘事治療,這個流派的創始人之一麥克·懷特,就有和來訪者通信的習慣,后來有人將電子郵件進行的敘事治療發展成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模式,稱為“e療(therapy-e-mail)”。 在這種模式的治療中,咨詢師和來訪者通過郵件交流,在郵件中需要來訪者填寫固定模板的表格,以固定的提問方式推進了解和治療。 我不確定那種固定的程式是否適合我的這位來訪者,我對他還不夠了解。不過郵件溝通的方式是他本人提出來的,這就足以讓我考慮。在不違反行業規范的基礎上,我想一切可能幫助到對方的形式都值得嘗試。 在與他建立關系的過程中,我可以慢慢了解何種交流最適合彼此。若合適,他也有受益,那么這次幫助就有繼續下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