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在他身后,楊家另外兩兄弟遠遠在后面望著,神色凝重,眼神止不住擔憂。 謝星珩收回視線,接過雨傘,問他:“你在這條街上說話管用嗎?” 楊飛遲疑著點頭:“能說上些話?!?/br> 謝星珩解下腰間錢袋。 義莊買人便宜,不過是些喪葬費用。 錢袋里還剩了小半袋金魚。 金價高,這半袋差不多三兩,換算一下,能作三十兩銀子花。 謝星珩把錢袋拋過去:“本官忙,沒空管他們了,你看著安置吧?!?/br> 鹽戶手里有準頭,差一分一厘,都是要受罰的。 楊飛接了錢袋,掂重以后,臉色就沉了沉。 只有三兩銀子,別談安置,光看那些人的狀態,一天的藥錢都不夠。 但他知道,當地有官員愿意幫百姓都是難得,不能奢求,他咬牙應下。 等謝星珩他們走了,他才進屋,家人也都虛脫了一樣,很怕他得罪官爺,又被一頓打。 楊飛把錢袋解開看,見里頭都是金子,呼吸都粗重了。 他家里住了兩個半大孩子,他把人叫來問話:“你們知道那是哪位大人嗎?” 安家兄弟買人時,報了謝星珩的大名。 一次聽不清,一輪走完,大家都記得是位姓謝的大人。 “說是戶部清吏司的,新來沒幾個月?!?/br> 他們還聽見有人低聲罵,說這位謝大人是貶官來的海城。 楊飛眼里燃起的希望,再次熄滅。 新來的官員,那么年輕,見不得慘烈情況是正常的。 但官場不好混,既是貶官,就沒有根基。以后怕是不會管這些事了。 從這天開始,謝星珩還真的不去鹽場了,也對鹽務很排斥。 擺在他桌案上的鹽務卷宗,堆得小山一般高,他也不看一眼。 高大人聽說他買了很多百姓,以他買賣良民為由,上折子參他。 他就是想膈應謝星珩,故意讓謝星珩看見了。 謝星珩心情不好,冷厲道:“高大人,我說過了,咱們井水不犯河水,我就是混混日子,你又何必為難我?” 高大人這時才從他身上,感覺到了曾為權臣的氣勢壓迫。他心里發緊,含糊兩句話,把這件事帶過去了。 謝星珩買了一堆百姓,給了喪葬費用,又給了安置費,但也因此,再也不去鹽場的行為,成了海城官場的笑柄。 眾多官員私下里,都拿他的出身取笑。 “聽說是難民堆里爬出來的,見不得這些事也正常。好歹識時務,知道有可為,有可不為?!?/br> 劉進賢順勢跟他疏遠。 因為謝星珩不合群。 這之后,謝星珩仿佛又回到了剛來海城時的清閑日子。 沒有好友請他去喝酒,也沒人帶他了解鹽務。清吏司里搭理他的人寥寥無幾,每天輕輕來,輕輕走,很不起眼。 這期間,鹽務卷宗,由劉進賢直接送,多了一個文家做中轉,江知與有時還去文家看卷宗。 謝星珩要傳遞的消息,也以文家中轉。走動之間,全無痕跡。 趕在六月中旬,謝星珩聽說巡鹽御史來海城,收拾一份禮物,帶上嵐哥兒,去拜會老同僚。 海城的官瞧不起他沒關系,忌諱他在京城的人脈就夠。保他家嵐哥兒平安,他才好施展拳腳。 與此同時,外地的商隊們,在與當地百姓的聊天之中,越發愛說外地的民風民俗。 他們或是說物價,或是說百姓們的收入與娛樂。商人扎堆,話題有從眾性,聊著聊著,這話題就成了主流。 海城是繁華之地,眾多沿海百姓的貧苦與城區的富裕家庭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些人過著好日子,不信還有城市比海城更加繁華。見了新來的商隊,他們也會搭著問一問。 海城百姓不信,理由是別地沒有這么多的鹽。 商人們走南闖北,也深知大多數縣城還沒發展起來,但他們知道南地。 他們看準商機行事,這幾年糖廠發展迅速,就導致他們多數會去進貨。 哪怕沒進南地,半路進貨,也能從交談里,知道一些事。 南地那么貧窮,幾年的果醬、果糖、果干以及蜂蜜、蜂蜜面膜的售賣,都讓他們脫貧致富。 新縣城都要蓋起來了,比海城只強不弱! 夸大的說法,源自好勝心。 因為大多走商的家鄉,也并不富裕。他們不想被人小瞧了。 這些引導里,話題自然又傳到鹽商堆里,再由鹽商,傳到沿海地區,被這里的百姓聽到。 尤其是楊家兄弟這里,更有幾個收鹽的人,在附近聊著這些趣事。 百姓們信息閉塞,很少知道外界的消息。 他們世世代代都這樣過,更清楚海城已是繁華之地,以為別地的百姓更加悲苦。 但原來,有鹽的地方,才要苦一苦百姓。 這件事,在他們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種子。 在海城之外,眾多城市里,尤其是最初推行商務令的地方,百姓們一點點知道了商務令的真面目,他們原來可以不用受那么多苦的。 而其他城市,林庚的商號都在發力。一點點散布誰對百姓更好,從良臣好官,到圣君明主。 這些對百姓們的影響不大,他們也就聽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