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如果鄉試的策問是“對答”,眼前的拜師貼,就是真真正正的答卷。 他記得那時的題目,也記得謝星珩寫了哪些東西。 謝星珩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先富帶動后富。以家鄉豐州縣為試點,利用現有條件,將農與商結合,帶動百姓們,在現有的主業基礎上,開展副業,給家里做貼補。 他還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職業,培養出數十個獸醫人才。 另外,他開展的掃盲班、商務培訓班,也是孟培德非常贊許的。 商務培訓班,是基于“農商”的基礎。 如果這里的人才,也能跟獸醫們一樣,輸送到別的地區,那么其他地方的農產品是否也能打開銷路? 孟培德放下帖子,跟謝星珩口頭探討這個問題。 謝星珩早有過思考,他說要根據農產品的種類來。 “像糧食、油料這種剛需產品,是不缺銷路的。我們如果著力于此,就會抬高谷價。谷賤傷農,谷貴傷民,這之間需要一個平衡。所以各地的支柱產業,在因地制宜之外,也需要保證耕地面積的比例?!?/br> 孟培德點頭,又問:“如果百姓們知道這個東西掙錢,他們非要種植呢?” 謝星珩有豐州縣三年的數據作為支撐,能答上來。 “百姓們會鉆空子,再多的規矩,抵不住他們可以請人代賣。比如油料,他們種植了,總能賣出去。麻煩了些,但掙錢不怕麻煩。但更多的百姓是守規矩的,也對糧食有著堅定、不可動搖的必種決心。把這個屏除,可以另設關卡。依然以油料為例,廠區收購油料,數量定額。萬斤時是一個價位,兩萬斤時是另外一個價位??傆腥顺蕴?,賣的低價?!?/br> 因實際利潤在,百姓們還是會種,但這種“虧本”與不確定性,會讓他們的心,回到糧食上。 要致富,就不能單純種糧食。除非發展成種糧大戶。 現在工具都差,也沒機器,純靠人力種地,說白了,就是欺負人。富貴的只能是大地主。 而謝星珩也得認這個規則。地必須有人種,還得保產保量。 但他可以給農戶提供別的副業,讓他們能有別的營收,緩解家庭壓力,再積攢財富,實現脫貧。 肥料推廣是一方面,配合家禽家畜的養殖是另一方面。 孟培德看他說什么都井井有條,胸有成竹,還有數據作為支撐,對百姓的民生情況了如指掌,就知道他不是坐在家里,簡單做個決定的人,而是真的去了解過民生民情。 他來都來了,還有林庚的介紹信。孟培德不做別的提問,什么“我已被革職”更是廢話。 孟培德最后問:“你拜師,想學什么?” 謝星珩不玩虛的:“科舉技巧?科舉有技巧嗎?我想一次中試,以后好施展拳腳?!?/br> 孟培德聽笑了,把拜師貼撂桌上,又端起茶水。 謝星珩一樣樣給他介紹,稱呼都改了。 進門時叫“孟先生”,奉茶時叫“孟夫子”。 孟培德品完幾樣小甜水,也有了主意。 “科舉一途,沒有技巧,但你可以熟能生巧。你再往上,是春試。春試跟鄉試離得近,考點大差不離。你策問沒問題,書也背熟了,就從經史入手吧?!?/br> 他后來又看過謝星珩的卷子,發現謝星珩答卷稀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心里沒底,不知道哪些該寫,哪些不該寫。但又不能表現出來這點,就只能東拉西扯,顧左右而言他,擺出一副他盡力了的樣子。努力寫了一坨狗屎。 謝星珩的腦袋開始發疼。 八股文的題海戰術…… 他的腦汁都得被榨干。 寫到最后,詞匯量都得見底,還哪能寫出好東西? 很快,他就見識了到了什么叫“名師教學”。 孟培德安排他在家里住下,從早到晚,師生倆作息一致。 謝星珩睜眼就在看書,飯后就要練字,練完字,就開始作文。 初期的作文,孟培德不做點評,甚至沒有思路指點。 他似乎知道詞匯量的問題,每一篇作文,所做批注,都是同類詞的替換,平替、頂配,都有。 謝星珩逐一記下、背誦。然后日復一日的寫作文。 連續七天,都是詞匯量積累。謝星珩突然大膽起來,經史題也敢大刀闊斧的寫。 寫完以后,孟培德依然是詞匯量積累,這一次做了格式調整。 因為謝星珩寫狂放了,韻腳沒注意。 又是七天,謝星珩的詞匯量積累了兩個本子,格式也自然糾正,隨便寫都能押上韻腳后,孟培德開始魔鬼訓練了。 他忍謝星珩的文章很久了。 也在一段時間的接觸里,對謝星珩的心態、性格,有了深刻了解。罵起來毫不客氣。 謝星珩最初都寫飄了,還當他是個天才大文豪,突然被罵,說他寫的都是狗屎,他還委屈上了。 讀書人,罵人怎么這么粗俗。 謝星珩心態極好的自我安慰道:還好是罵我寫的文章是狗屎。 他學習期間,收到了從津口縣轉送來的家書。 孟培德看他學習認真,給他放了一天假。 謝星珩可以細細慢慢的看家書,也能有足夠時間寫回信,還可以出去采購一些嘉源省的特產,讓人捎帶回老家。 謝星珩卷慣了,再次回歸這種生活,適應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