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書迷正在閱讀:不氪金你修什么仙、穿成貍花貓后我靠裝幼崽茍活、尊上,靈植還結算嗎、鼴鼠的綠寶石、靜水微瀾、香煙與警槍[刑偵]、第一向導(NPH)、低級向導不能強制愛嗎(NPH)、生存游戲[無限]、全世界唯一的人類
賑災要錢要糧,錢糧從哪里來? 商業經濟可以帶動民生發展,當前時代生產力有限,農商大有可為。 因地制宜,以“振興鄉村”的觀念,去解決民生問題。 各地經濟整體性提升,抗風險能力也自然提升了。 經濟提升,老百姓手里有了閑錢,就會拿出來花,市場流動起來,經濟也就活了。 但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方針定下,還得有推行的魄力,也得有壓制權貴鄉紳的本事。 對謝星珩而言,這三道策問,實際上一道題。 商貿流通了,錢糧攢起來了,才能大興水利。 水利怎么做,就交給專業人士。他只能提一點理論性建議,沒有實地勘察過,怎樣開工,他不懂。 正經寫上卷子,又不能這樣激進。 提綱寫完,謝星珩抱著手爐沉思許久,在文辭上做了修改,讓他的話看起來偏理想主義一點,有年輕書生的意氣,顯得他很“呆”,不切實際,又真的有想法。 想法能不能實現另說,這點才干足矣。 經史類的題目,是謝星珩本次科舉最大的難關。 大啟朝是個架空朝代,可這里的很多東西,包括文化發展,都能在他熟悉的歷史里,找到些許影子。 尤其是文化。就拿科舉來說,所讀書籍,跟后世沒區別。 這方面他能依據所學,大膽作文。 到了史料這塊,他便束手束腳。 他還沒來得及翻幾本史書,當朝政局了解也非常淺薄,有限的精力全撲到了書本上。 寫寫刪刪,整出兩篇中不溜秋,毫無亮點的答卷,再把時務三策擺一塊兒,簡直是屎上雕花。 謝星珩長嘆一聲,仔細檢查,照著格式,認真謄抄完畢,他的考卷就定下了。 交卷出場,已近黃昏。 鄉試三考,今天出來最晚。 考場內,有考生點上了蠟燭,繼續熬著時辰。 謝星珩臨近大門前,揉揉臉,把喪喪的情緒趕走。 無所謂。 他來了一回,也算長了見識。 區區科舉,也不算很難嘛。 多給他點時間,他背背書,翻翻史冊,那還不是手到擒來? 就沖他這張臉,真到了殿試上,探花也考得。 今年……人事已盡,他無愧于心。 中秋佳節,貢院外等候的人少了大半,余下都是考生家屬跟氣氛組。 謝星珩混了臉熟,今天出來被好一頓夸。 他四處拱手,張口祝詞一溜溜的,聽得大家伙都樂呵呵的。 貢院正對著的街前,江致微跟七八個書生在這里等他一起過中秋。 “有人攢了局,開了中秋詩會,大家以文會友,都等著你過去,我們走吧?” 謝星珩來到京都以后,行蹤神秘又低調,連江致微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別人更是找不著。 他只在考完后,在貢院門口亮相兩次,聲明傳播卻遠。 由他帶動的“故鄉”熱潮,在中秋這天,更是氣氛高漲。 謝星珩出面少,惦記著家鄉,還不忘幫助同年,做好事不圖回報,許行之還在外說過,謝星珩是廩生,側面說明他的才華也好。 人品好,才華好,都樂意跟他交朋友。 謝星珩婉拒了:“實在不好意思,改天吧?改天我去君子坊轉轉。今天實在不方便,我夫郎陪我來京都,我倆新婚不久,同在異鄉,獨留他一人過中秋,太過孤單?!?/br> 書生的詩會,多數會請唱的來。 就算不請,場上男人多,他帶著夫郎一起去也不像樣。 江致微沖他擠眉弄眼,想讓謝星珩把江知與的行蹤藏一藏。 謝星珩無奈。 大堂哥也太傻白甜了。 江老三都四處走動了,考期半個月,快馬加鞭,都能兩地跑個來回。 他不跑,真有封賞到豐州,宣旨的公公也該回京了。 江老三送了孩子給老太監,打聽的不就是公公那里的消息?小魚來京都的事,瞞到現在也差不多。 考試結束,他名聲也大了,有護著小魚的能力了,能露臉了。 幾個書生面面相覷,不太敢信。 平常的詩會拒絕就拒絕了,這回是在京都,鄉試匯集的不是全國學子,也是京都直屬府縣的學子,人脈積累不是縣城能比的。 而且他們都知道謝星珩是入贅的,以此為話題,釣得百姓們猜了又猜,沒個準話。都當他跟夫郎關系不好,所以不愿意提。 現在看來,他們夫夫倆應該正是蜜里調油的時候。 今天的詩會不去,那便再約個日子,出成績前,怎么也要聚一聚。 謝星珩欣然應允了,答應他們,八月二十去君子坊找他們。 同行一段路,謝星珩轉過小巷,與他們分道揚鑣,在巷子里繞來繞去,來到貢院外的茶攤后院里。 江知與正坐小板凳上,兩手托腮望著天。 氣溫降下后,白日縮短,剛過黃昏,天就擦了黑。 圓月遠掛天邊,風吹著厚云,來回遮掩,明月如盤,星辰藏身,久久無覓處。 他今天早早準備好了晚飯,還做了月餅,還做了花燈。 過了午后,貢院大門開合幾次,謝星珩都沒出來,他就忍不住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