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主子說得有理,只是,只是奴才 你所擔心的我都明白,可甭說你以前照顧晴兒著實精心,就憑著你今個兒這番忠心,我怎么著都會想法設法保下你,若不是如此,我也大可不必將心中所想全然說給你知曉,你只要吞下心中的那份不安,權當什么事兒都沒有發生過,好好的替我瞧明白慈寧宮那位,我自會顧著你連帶著你上下一門。 螻蟻尚且偷生,能活著沒人愿意白白去送死,即便對方一家上下都握在自個兒手中,深知馭下之道的裕王福晉也怕對方會因著心中不安而反咬上自己一口,先一步便安了對方的心,而看著唐嬤嬤大松了一口氣的謝恩退下之后,心里頭已經有了算計的裕王福晉卻是自顧自的笑出了聲 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剛愁沒得法子掐住鈕祜祿氏的七寸,碩王府便巴巴的折騰出這么出大戲,來得還真是時候! 作者有話要說:第二更送上,酷*來表揚勤魂的窩~=333= ☆、111乾清宮里炸開鍋 那頭的唐嬤嬤在裕王福晉處得了準信兒,心里有了譜兒死死閉上了嘴,在慈寧宮中當起了正兒八經的眼線不提,這頭的乾清宮也在萬壽節的翌日,一切恢復正常之后,后腳趕著前腳的迎來了如同雪花般的奏折 碩王岳禮雖為親王,身份尊貴,可豈能不顧君臣之別?借機請求皇上賜名本已有所逾越,還意指賢怡親王與恂郡王名諱,即便未有明規責令避諱,二王卻畢竟是皇上之親叔父,一位深受先帝爺圣心,一位德蒙皇上恩赦加封,碩王此舉豈不是不將二王放在眼里,不將皇家宗室放在眼里,不將賜予二王名諱的圣祖爺放在眼里? 奴才復議,國有祥瑞,必出禎祥,禎祥二字本就尊貴非常,乃常人不可及也,碩王此舉實在荒謬,以二王之名為其子名諱,難不成是將自己比作圣祖爺?真是其心可誅! 老臣復議,先帝爺名諱本就與禎字同音,為此還特下明旨更改恂郡王名諱,碩王此舉難不成是覺得自己比與先帝爺同出一母的恂郡王還要尊貴?還是說干脆就覺得自己的兒子堪比先帝?實乃不孝不忠不敬不悌之輩! 老臣復議,自世祖朝至今,先輩祖宗皆是尊佛重道,然碩王內里藏jian染指佛像是為何意?豈不是想陷皇上于不義之地?望皇上收回成命,嚴加懲貸! 奴才/臣等復議,望皇上收回成命,嚴加懲貸! 你們 弘歷雖然因著在自個兒萬壽節上出了血光,深覺晦氣,心里頭也有些個不豫,可不得不說碩王此人還是拍馬屁拍得讓他極為歡心,再加上對方十數年來無子誕生,自己剛說賜名便后腳趕著前腳的生下了個兒子,便更是讓他頗覺得意,覺得老天爺都順著他,上趕著來給他長臉,如此,見到底下這一個個的皆是跟他對著干,說完了禮制說先帝,說完了先帝又說老天,弘歷不由得被徹底的激起了左性兒,臉色猛地一沉 你們這是什么意思?一個個就想著讓朕朝令夕改,你們說他不將宗室放在眼里,你們又將朕放在眼里了么? 雖說天子之言皆為圣旨,可此番賜名卻畢竟尚未下發明旨,如此,又何以稱得上是朝令夕改? 如果能夠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相安無事,允裪自是不想上趕著來拉弘歷的仇恨,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說,自上回的祖宗庭訓之后,弘歷與輔政大臣之間本就已經生出了齟齬,與其已經招了不待見還畏畏縮縮的妄想去討好,倒還不如大事小事兒皆是按照禮制規矩來走,以圖不負老爺子所托,抱著這樣的心態,便只見允裪一撩蟒袍 碩王此舉本就逾越之處頗多,礙著昨個兒是皇上壽誕不宜掃興,奴才才隱忍不發,可是今個兒瞧見滿朝憤慨,卻有幾句話不吐不快。 允裪舉止恭敬,臉上卻是面沉如鐵。 碩王雖得先祖加恩封為親王,卻并不是咱們正兒八經的*新覺羅宗室,于禮制上本就得稍次一成方算合規矩,而其卻無半點自知橫立于眾王之前,此,是為不矩;其二,雖有主上賜不敢辭之說,卻并不代表做臣子的便可以借此來狂妄求恩,若不然以后人人都學著碩王這般,朝綱豈不是要大亂?此,是為不慎;其三,正如同方才諸位所言,雖然并未有明規勒令避諸王名諱,可上是上,下是下,為下又怎可以下謀上,豈不是目中無人,意亂皇家之本?此,是為不忠;其四,雖然鬼神之說不能多信,然對于福澤我大清的神佛卻不可不誠不可不敬,碩王為求一己之私褻瀆神靈,若招來上天震怒降以災難,豈不是禍國殃民,此,是為不敬不義。 你 皇上向來待下寬厚,可對于這般不矩不慎不忠不敬不義之輩,又何須如此恩厚?允裪看都懶得看因著他這番話腿肚子都已經開是抖的碩王岳禮,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望皇上三思,莫為此人一意孤行而亂威名。 奴才/臣等復議,往皇上三思! 弘歷被這番話給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此時若是說這話的是旁人,他或許還能夠大罵一句豈有此理隨之大怒于面,可面對著這手握先帝遺訓句句話不離祖宗家法猶如刺猬一般沒法下手的允裪,就是再不情愿也總是有所忌諱,只能活活把自己氣得憋不出一個字